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黔籍科考状元及探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在众多的考试科目中,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一人才称状元。在1300多年的科举(指文举)考试中,贵州有两人获“状元”桂冠,一人获探花殊荣。  相似文献   

2.
徐国家 《文史博览》2007,(10):31-32
张齐贤,字师亮,洛阳人,原籍曹州。幼时家贫,饭量特大,一人敌五人,曾一次吃掉5大盘牛肉;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终年72岁。  相似文献   

3.
科举亦称为设科举士。白隋文帝开科取士后1300多年的岁月里,科举考试的确为无数的士子文人走向达官显贵,铺设了一道金光灿烂的桥梁。于是,千千万万的士子文人,在拥拥挤挤抢过科考这座独木桥的时候,营私舞弊现象便五花八门,科场弊案频频发生,考生舞弊时惯用的手段也越来越巧,  相似文献   

4.
封建专制时代辅佐国君总理国家政务的官员宰相,是没有独立大权的。历朝国君都要控制宰相的权力,致使宰相制度多变与不稳,历朝宰相职务及权限,也各有不同,变化不定。变化频、无定职是中国宰相制度的一个极醒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宰相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宰相制由两汉的三公制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本文说明了宰相制度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并着重讨论了这个时期各个阶段谁为宰相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凯 《文史月刊》2011,(11):60-60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文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进入仕途的大门被关闭了。靠什么生存,如何生活,成为熟读四书五经的清末文人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更加明白:国家要强大,首先必须和谐!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2,(7):95-95
明神宗万历是很让大臣们头疼的皇帝。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起,这位皇帝就开始消极怠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紫禁城里“冬眠”。他不上班,不见大臣,不办公。  相似文献   

9.
高华 《文史精华》2010,(4):23-30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是中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领导力量和主力军,暗杀是被同盟会列入纲领、进行革命主要手段之一。通观同盟会几十起暗杀行动,执行者大都是先进教育的热血青年。他们刺杀的是独裁者的肉体,针对的是封建专制政体。义士们"敢以颈血溅诸侯"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令后世高山仰止。《同盟会的暗杀时代》一文,为我们回顾了一段传奇的救国革命往事,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0.
清末河套地区的水利制度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革 《近代史研究》2001,7(6):127-152
清末河套地区出现了一次水利开发的高潮,民间的地商和清政府在渠道经营上先后扮演了主角。在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成功在于其适应能力。地商制度充分适应了河套的生态环境和汉蒙杂居的社会环境,最终在经营上取得了成功。而官营水利一开始便以刚性手段介入.忽视对基层社会的协调,再加上传统经营体制的腐败和无效率,尽管最后试图建立与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机制,但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座主,是一个颇有分量的名词。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为读书人的晋升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途径。今人往往按现代的观点,对科举制度大加挞伐,窃以为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中国的政治,从势豪大户的博弈转而有了一点"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绵延两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即将寿终正寝的时候,刘春霖成了状元——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状元。  相似文献   

13.
陶易 《文史天地》2013,(11):52-55
古代的“衙内”们仗着有权有势的爹,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但愿现代版的“衙内”不再粉墨登场,让它永远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吧。  相似文献   

14.
揭秘袍哥会     
袍哥会起源于清朝末年,曾参与过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袍哥会的活动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中国西南地区。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难以知晓。因此袍哥会的来龙去脉,内部秘密,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后人读史,常被历史的尘埃困扰。就比如李莲英吧,留给人们一般的印象,不外是"坏蛋"一个。然本文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李莲英。  相似文献   

16.
清朝的这一禁令,今天看来,不仅不近人情,而且十分荒唐。制定了这样陋规的国家,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相似文献   

17.
机制币,听上去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用现代机器冲压铸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专指19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硬币。在清朝末年,它横空出世,完全改变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圆形方孔钱”,成就了一次币制改革的神话。货币史专家彭信威说,机制币带来的货币改革堪比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将刀币等等改变为圆形方孔,而这次机制币也将“孔方兄”送入了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退体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出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各项政治制度的设置,基本上是围绕各级官员进行,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  相似文献   

19.
傅礼初在《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西藏部分的论述中,沿袭伯戴克“保护关系论”的思路,提出了清朝在西藏仅拥有象征性权威的观点,并基于此观点对相关史事进行了片面化的解读。本文通过对书中观点和史事解读的分析,在吸取傅氏观点和缺憾的基础上,从历时性研究和制度史两方面对清朝的国家构建路径的研究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山东枣庄的中兴煤矿,是由清朝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李鸿章上书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地方煤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百年中兴,百年沧桑,最早的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资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几经演变,到了清朝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