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在《国语》《左传》这两部史书中,记载了大量越王勾践的事迹,却找不到勾践卧薪尝胆的记载。在《史记》中,司马迁也只是说勾践"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而无"卧薪"之说。东汉的《越绝书》专述吴越争霸史事,书中没有  相似文献   

2.
闽越是秦汉时期活动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两粤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莫艳梅 《福建史志》2012,(1):25-26,35
闽越王无诸,最早见载于《史记·东越列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上述文字显示,闽越王无诸是秦汉时期人。越王句践的后裔。  相似文献   

4.
琅玡怀古     
小时候就听说,我们家乡诸城东南一百多里的海边,有个琅琊台。长大之后,读了一点历史,对琅玡台知道得更多了一些。 据史书记载,琅琊台最早为越王勾践所建。《吴越春秋》中说:“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玡,立观台以望东海。”《括地志》也说,“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六十里有琅琊台,越王勾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琊故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琅玡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下诏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重修琅琊台,并“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一年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第二次到琅玡。过了九年,他…  相似文献   

5.
地杰人灵,攀登科举制的顶峰 1868年1月11日,也就是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蔡元培生于山明水秀的浙东名城绍兴。这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名贤辈出的地方:传说中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其陵墓就立在绍兴城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艰辛故事,就发生在稽山镜水之间;东晋书圣王盛之、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明朝多才多艺的文人徐渭等名人雅士,都在这方水土中长大,并影响后世。蔡元培从幼年开始,即受到这些古圣先贤的熏陶,后来,他曾亲撰《越中先贤祠春秋祭文》,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蔡家为商人家庭,但…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箪醪劳师的故事,见证了绍兴千年酿酒的历史。琥珀色的绍兴老酒,芬香醴郁,醇厚甘鲜。  相似文献   

7.
陈泽泓 《广东史志》2003,(2):48-52,56
2002年12月8日的《羊城晚报》以很大版面报道了《陈璘后裔翁源祭祖宗》的消息,报道称陈璘为明朝援朝抗倭英雄,此次翁源祭祖的是陈璘在韩国的一支后裔。陈璘,明朝将领,原籍翁源县,落籍东安县(今云浮市云安县)。《明史》有传,翁源、东安旧县志及肇庆、韶州市志、翁源、云浮县志等新志亦均有传。不同于新、旧志中同有所载的某些古代人物的照抄照转,各志所载陈璘事迹与《明史》有不同,各志之间也有出入,且褒贬殊异。  相似文献   

8.
《史记·东越传》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又称东团王一笔者)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骏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问越王,王闽中故地。”可见早在秦统一中国前,无诸已经称王;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又恢复  相似文献   

9.
简讯七则     
《收藏家》2005,(9)
广州举办“神奇的楚文化”展览“神奇的楚文化”展览于8月18日至10月15日在广州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从荆州博物馆12万件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18件(套)漆器、青铜器精品,其中包括越王勾践的重孙州勾所用的“越王州勾剑”,与越王勾践剑并称为“越剑双绝”的“越王鹿郢剑”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23日至26日,"元代多元文化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8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9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一、元代的多元族群及其间的互动关系。任崇岳《中原地区的朮赤后裔——校姓》对河南省中牟县校姓居民的族属、姓氏渊源、迁徙缘由等予以分析,认为他们是朮赤的后裔。王明荪《元代蒙古人地方兴学述略》对元代儒学学校教育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顾姓溯源     
顾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 ,按人口计算 ,在中国 10 0大姓中排第 81位。顾姓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 ,最早可追溯到夏商之际。在历史长河中 ,顾姓人才辈出 ,为中华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天之树 ,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 ,必有其源。本书将围绕顾姓的起源、播迁、郡望以及一些顾姓名人作以介绍。寻根问祖顾姓得姓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出自“己”姓 ,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 ,形成于夏末商初。另一种说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发源地在会稽 (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 ) ,形成于西汉初年。这就是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所说的“顾氏 ,己姓 ,伯爵 ,夏商之诸…  相似文献   

12.
神禹故里     
一、史载辑述 禹:有夏禹、大禹、神禹之称。《竹书纪年》云:“颁夏时于邦国”。即在夏(今山西)即位,以夏为年号,故称夏禹。禹治洪水,功劳很大,谓之大禹。禹之智慧超人,受万民尊敬,故称神禹。 禹,《山海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礼记》云:“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都说明禹及父鲧皆为黄帝后裔。《士记》云:“夏渝名曰文命,禹之父日鲧,鲧之父曰昌意,昌  相似文献   

13.
大约距今2000年前就已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只知二五,不知一十。”形容那种不动脑筋,不会全面思考问题的人。 先秦文学中也屡有出现。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知二五而不知十  相似文献   

14.
<正>划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是我国流传极为广泛的民俗活动,有关它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0年第12期载《湖南发现的几件越族风格的文物》一文,谈到长沙楚墓出土的一件铜匕首,"柄长8.6厘米,为一奴隶形象:大眼,高鼻,头上有圆饼形发髻,后垂长辫至肩部,耳上有粗大的耳坠"。作者认为这是属于越族风格的文物。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人"文身断发"。《淮南子·齐俗训》也云:"中国冠笄,越人劗(剪)发。"江西贵溪越人崖墓出土物中有一束长约5厘米的头发,两端剪断齐整,正是越人"断发"习俗的例证(《文物》1980·11)。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两粤传》有关东越的内容都袭“东越列传”,唯称闽越都“冶”。《汉书·地理志》“会稽郡”下有“冶”县,《宋书·州郡志》载:“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汉晋史家对地偏东南一隅的闽越历史缺乏完全明确、可靠的记录,使得历代对闽越历史、地理的许多重要问题都难于有统一的认识,其中冶都、冶县县城…  相似文献   

17.
廖可 《钟山风雨》2011,(5):59-60
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最早的姓,发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据《春秋》考证,夏人后裔就以禹之生母"姒"为姓;我国古史传说中人物的姓氏,诸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都从女旁。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上载:"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这说明女人所生,就是姓的本义。在上古,除了姓以外,还有氏。氏是姓的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下旬.笔者收到陇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提供的李玉顺先生的《明代礼部尚书门克新籍贯祖姓考》一文,载陇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的《陇南文史资料》第三十六期。从“天水在线”网络得知.该文此前已发表于2008年10月25日《天水日报》“人文天水”版。  相似文献   

19.
丁竹 《文物世界》2007,(5):49-53
山西博物院收藏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发行的党政机关报、军报若干种,现择其较为珍贵者介绍如下:《晋察冀日报》,8开4版,麻纸铅印(图一)。《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初名《抗敌报》,1937年12月11日创刊,社址设在河北省阜平县城文娴街。《抗敌报》4开毛边纸,是一  相似文献   

20.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战国初名的军政谋略家和农经实业家。本为楚国人,后弃楚入越,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勾践灭吴,霸业初成,他又辞越北上,先后迁齐国、居定陶,从事生产和经商活动,换姓改名为鸱夷子皮和朱公,因聚财有方,十九年之中,三致干金。其谋略之书,名曰《计然》,范蠡曾为之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己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可见,它的经营富家思想是其治国用兵思想的延伸。对于后,学界己给予较多的关注;而本则意在探究前的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