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入史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有几个因素特别值得重视.一是早期方志就潜藏一定的史裁“基因”,而被视为重要的史氏流别.二是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思想辨清了经、史、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方志入史打开了通道.三是章学诚确认了方志的史裁特征,并强调了方志的史裁之义.四是近代以来不断刷新的史学思想为方志入史开放了空间.五是新中国修志活动强化了方志的史裁特征.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年度性、资料性文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基本属性,资料性文献是第一属性。地方综合年鉴应借鉴《温州年鉴(2012)》以年鉴体例为主,方志体例为辅的编纂法则,入鉴资料以区域性、年度性为主体,域外、历时为辅,选配好一、二、三次文献,提升资料性文献的价值。由此全面提升地方综合年鉴质量。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史志》坚持为黑龙江省修志工作服务的宗旨,以工作研究与经验交流、方志理论与编纂研究、年鉴理论与编纂研究、地方史研究和地方史料介绍为主要内容,辟有文献辑要、领导讲话、方志论坛、新志编纂、续志研究、年鉴编纂、志书评论、志稿选萃、工作研究、经验交流、修志热心人、史海钩沉、地方史编研、他山石、观点荟萃、史志动态、争鸣园地、当代龙江、北国揽胜、志苑诗文、志人心声等几十个栏目.1998年,将加强对本届修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续志工作的研究与指导.热忱欢迎赐稿,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4.
一、全国方志系统创办年鉴逾百种。至1999年10月为止,全国方志系统创办编辑的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已有113种,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二、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115  相似文献   

5.
由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举办的黑龙江省首届志书成果展于2004 年4 月21 日在哈尔滨市拉开帷 “ ”幕展览内容包括首届省市县三级志书以及城市区志专业志部门志地方史行业史地方综合年鉴等地。 、、 、 、 、 、 、情书刊此次展览充分展示了我省新方志事业20 多年的创业历程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对社会各界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 ,志书经世致用的价值在全省上下形成读志 ,用志良好氛围扩大地方志工作影响具有积 , ,极的推动作用副省长付晓光省政…  相似文献   

6.
孟庆斌 《沧桑》2011,(4):18-21
史、志关系是当代史学和方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中国传统史学和方志学的发展过程看,史与志在产生初期有共同的思想根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方志与史书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彼此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方志一直作为史的一个部类存在。但是,随着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历史学已非传统的史学,方志的内容虽然包括地方历史的记述,但已超出了历史学的范围,方志已成为一个以地方为对象、综合多种学术方法的综合著述体裁。  相似文献   

7.
不断发展的西方史学思想,丰富和刷新着人们认识和表述历史的方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志为史裁,借鉴、引进中外史学思想对于拓宽方志理论思维,创新方志编纂方法,促进方志学科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历史时间、历史意图、历史话语权、叙述的原点、叙事的本相、配景模式、荒野说等西方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了“史为志用”的引申和联想,通过向历史领域的“引智”,为方志理论增添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鞍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离休干部邵长兴先生,今年84岁,参加工作60余年。先从事新闻工作14年,任新华社记者,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走遍大江南北,采写编发各类稿件上万篇;然后从事教育工作22年;最后从事地方史志工作28年,发表文章300多篇。最让大家敬佩的是他离休后20多年来,一个人年年遴选编发《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中国地方综合年鉴要闻录》、《中国新版方志学年鉴学暨相关编著述略》、《中国地方志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活动要览》,跑遍神州访志友,主编出版《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对促进中国当代方志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志》2010,(1):F0002-F0002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是史志鉴“三合一”机构,最早成立于1982年,内设综合、党史、地方志、年鉴工作四个处。近年来,深圳市史志办公室在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默默奉献,以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契机,全面开展地方志、年鉴的编修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地方志也称方志,最早记载于《周礼》;地方史即地方简史,起始于两汉。地方志与地方史都是记述历史的著述,自古以来,志与史始终同时并存,志中有史,史中有志,即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10,(2):31-31
《甘肃年鉴》创刊于1994年,原由甘肃省统计局编辑。2006年5月国务院《地万志工作条例》赋予各级地万志工作机构管理和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职能。从2009年起《甘肃年鉴》由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辑出版。2009年8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设立年鉴工作处,省财政厅下达了《甘肃年鉴》编辑出版经费。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史在写出特色方面的探索刘定汉在国史学会的第二次年会上,决定将交流地方史编纂工作的经验列入议程,这符合当前地方史编研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地方史的质量。邓力群同志在武汉会议期间,曾经要求把地方史写成与《当代中国》丛书地方卷、地方志、党史等"四个不...  相似文献   

13.
姜成洋  李文 《安徽史学》2021,(2):163-168
近几十年,中国史学研究出现重视地方、深入平民的部分转向.伴随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方志资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曾撰写小书《王氏之死》,可谓方志入史的学术典范.通过方志资料挖掘,史景迁建构了明清交替之际山东郯城动荡的城乡面貌,体现了方志入史的价值.但由于核心故事没有充分展开,也折射出历史研究过分依赖方志时导致的问题.盛世修志,当代中国已有数次编修方志的热潮.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而言,审视方志价值,合理利用方志,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方志界出现“方志年鉴化”、“年鉴方志化”和“志鉴一体化”的修志观念。其原因是由于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特征未加区别;或在志鉴编纂中存在不正确的编纂态度和方法,也是对《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实质的误解。地方综合年鉴为地方志书提供资料是有限度的和有选择的,并且绝不是唯一的,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第二轮修志中一些有识之士为提高志书质量和克服“方志年鉴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理论界对志书的性质,尤其是地方史、志的异同,进行了深入、卓有成效的探讨,地方史与地方志平行、共向发展成为主流,并以全国性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了确认。同时,进入21世纪,一系列国家层面关于地方志的顶层设计或制度安排,又给地方志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期。因机遇和挑战,地方志同时面临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的诉求,文化自觉即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视域下重新检讨、审视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学术自觉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即学科交叉融合,促使地方志与地方史的书写模式日益趋同化,从而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界关于史、志共向发展的认知,使前者重新回归后者的范畴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11日,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增设年鉴工作处,增加编制5名、正副处长职数2名。人员经费由省财政核拨。编制增加后,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共有财政核拨编制40名,正副处长11名。年鉴工作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方案、编纂规范和管理办法;指导和检查全省各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组织培训综合年鉴编纂人员;组织综合年鉴编纂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编写当代地方史虽然要取材各种资料,但是应主要取材于地方史断代时限所对应的各种志书资料,这是必然的.一、史书与志书的共性,决定了地方史必然主要取材于志书资料从古至今,对史书与志书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综观各论,都首肯史书与志书有其共性.首先,各家所论均不超出史和志均属史性这个范畴,这已成共识.志书和史书是同源异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近代史学家和思想家梁启超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实际上,从古迄今的地方志书就是地方的详史.在学科的宏观分类上方志当属历史学科.在编纂实践中志书离不开史的叙述,特别是当代志书都设置“大事记”这个志书宏观结构的单元.“大事记”就是地方史的史纲,甚至可以直接作为地方史编写的大纲.  相似文献   

18.
铁艳 《宁夏史志》2007,(2):9-10,43
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正式颁布并实施,《条例》扩展了地方志的外延,明确指出,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每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续修的资料积累。随着新一轮续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的全面启动,年鉴在续修志书中所起的桥梁、承前启后作用日趋明显。二者有相同点,不同之处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志书和年鉴的功能作一下比较,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让年鉴充分发挥为续志服务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记述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日趋完备,而地方综合年鉴记述体裁的研究与运用则相对滞后。年鉴现行的记述体裁——记、图、表、录,已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年鉴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类地情资料书编纂出版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单栏重视下,地方综合年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省、地(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陆续启动,且编纂面越来越广,出版数量越来越多,成为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之后的又一大地情资料书籍。一批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出版,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可喜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