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一贯原则。 本文以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政策思想为指导,阐述了我国倡导和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论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外政策必须遵循的指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中期,中国倡导和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一开始是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后来又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同样适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赋予其以指导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普遍性意义。然而,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28日和29日是中印和中缅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一个甲予的历史考验,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发展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公认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彻底废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奠定基础。尼泊尔因1856年的《藏尼条约》及种种历史原因在中国西藏地方享有诸多特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955年8月中尼建交后,两国于1956年就尼泊尔与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最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了尼泊尔在中国西藏地方的特权问题,使中尼两国关系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开始了两国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5.
尹承德 《纵横》2014,(6):21-26
今年6月是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下简称“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建立在国际公理与正义基础上的崭新国际法理,是对建立在列强横行、弱肉强食基础上的旧国际法理的彻底否定,开启了闯际关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俄国工业革命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工业革命中的对外经济关系陶惠芬在近代社会中,经济关系不仅发生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也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俄国的工业革命,曾得益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反对并制止战争,实现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周恩来正视国际社会和平与战争这一主要矛盾,率先倡导并坚决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和平事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最集中的概括和最精彩的体现,最初是在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处理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基本原则和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于1953年底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推动会议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周恩来几乎是总理的代名词。提起他,人们心目中总会浮现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形象。同时,他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在担任总理期间分管新中国外交工作26年,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他机智幽默的外交智慧令全世界为之钦佩。2016年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外交无小事,重温周恩来的外交智慧,既是一种缅怀,也是为了让今天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能够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以重大事件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研究,和以帝国主义侵华为话语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研究,在当代带有严重的视域局限性.基于参与现代和对话现代的需要,它们可以归并到中国传统对外关系体系之中.而开展对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研究,不仅要考察朝贡体制在历朝的演变轨迹,还应关注封贡关系行为与对外政策、涉外思想三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尹承德 《百年潮》2014,(11):41-47
正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缅甸总统吴登盛、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出席并讲话。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强权国际法理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开辟了国际关系新纪元。中国在其中起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2.
方国瑜与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是方国瑜先生史学研究的起点,并贯穿其整个史学研究生涯。方先生不但从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奠定了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坚实基础,还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中缅、中越界务问题,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民族联系与政治关系,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交通、经济和文化关系,是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田向春 《沧桑》2010,(1):124-126
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使越印两国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印度独立后,采取不结盟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越南战争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越印关系处于冷淡时期。1953年朝鲜停战后,印度支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印支战争可能进一步扩大并升级为全面战争。印度对越南采取了积极的调停政策,日内瓦会议后,维护印支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越印关系开始密切。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一定意义上讲,冷战时期中国与缅甸关系对双方而言至关重要: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共产党国家。一段时间内,中国曾将中缅关系作为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典范。同样,北京认为《中缅边界条约》的签订为中国解决与其他周边国家陆路边界问题确立了参照系;冷战年代绝大部分时候,缅甸对华总体态度友好,把中国当作最重要的外部支持力量之一。近十余年,国外学术界对战后缅甸历史的相关讨论以通史类著作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使越印两国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印度独立后,采取不结盟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越南战争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越印关系处于冷淡时期。1953年朝鲜停战后,印度支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印支战争可能进一步扩大并升级为全面战争。印度对越南采取了积极的调停政策,日内瓦会议后,维护印支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越印关系开始密切。  相似文献   

16.
发展──跨世纪的挑战拉丁美洲现代化及对外关系研讨会综述周世秀,唐晓芹1994年9月23-27日,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湖北大学隆重举行,主题是拉丁美洲现代化及对外关系。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联部拉美局、北京大学、中...  相似文献   

17.
扈伦四部的对外关系初探赵东升I明朝后期,在东北女真地区形成了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四个海西女真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史称“扈伦四部”。对外关系,是指明季扈伦四部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同明朝、蒙古、朝鲜、建州女真以及其他各部的关系。一、同明朝的关系对明朝关...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在对外关系领域,不仅在事实上确曾存在着传统与近代两种不同体制外交关系共存的客观现象,而且在制度层面负责处理对西方国家近代条约关系之新型机构与主管对周边朝贡国家关系事务的传统对外关系机构,也曾至少共存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在朝贡关系体制的边缘亦即周边朝贡国家如近代朝鲜,也曾出现极为类似的所谓"两截体制"局面与制度."一个外交两种体制"在晚清时期不仅是在朝贡关系体制的中心与边缘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和事实,而且也是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对外关系制度层面非制度性地因应上述客观变化的结果,本质上则可以说是晚清对外关系近代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过渡性现象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王晓德国内史学界研究美国对外关系,视角往往集中在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方面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上,很少研究美国文化价值观在对外关系中的影响。美国文化价值观主要指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及与行为相关的信仰、思想、习俗、准则、惯例等等。这...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郑炳林,冯培红使头是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官职,其地位相当于使团首领,负责管理使团内部事物和处理对外关系。归义军建节沙州,遥隔中原,加上唐后期的衰弱不振和五代中原的动荡争战,中央朝廷不能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