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中州今古》 2 0 0 1年 6期齐子义先生《漫谈宛梆和翟道三的表演艺术》大作之后 ,禁不住也来杂谈几则有关南阳戏艺成就的浅文 ,或许对有趣于研究中原戏曲艺术的专家、读者有所俾益。申明在先 :笔者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知之甚少 ,只不过是一名业余爱好、探索者 ;虽说在 2 0年前发表过几篇戏曲方面的文章 ,有的还蒙专业期刊刊载 (如《中华戏曲》1987年后刊出的《漫谈河南曲剧》、《汉戏艺术丛读》 ,《戏曲艺术》刊出的《灯下说戏》 ,《南都学坛》刊出的《南阳戏曲繁盛录》以及《郑大学报》、《地方戏艺术》刊出的浅见 ) ,也只能说“…  相似文献   

2.
王伟康 《东南文化》2003,(11):52-56
《扬州画舫录》所记载的戏曲化珍贵资料,至今对研究中国戏曲史仍极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扬州画舫录》所记载的戏曲文化珍贵资料,至今对研究中国戏曲史仍极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的世情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记载了明末时期一些戏曲的流传与演出情况。其中,有的剧目如《五子登科记》等,未被任何戏曲目录学著作所著录。从《醒世姻缘传》所记载的这些戏曲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戏曲的流传与演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7,(3)
阅读对象的专业需求,决定了总集类的古典戏曲整理不同于其他文体古籍整理,更不同于单一剧本或作家别集类的戏曲整理。古典戏曲总集整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底本、把握整理分寸、处理文本格律与格式。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妥善解决,与整理中是否能够准确揭示古典戏曲的文本体制、创作史实以及戏曲传播中的语境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全清戏曲》整理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体现了对文献整理的学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6.
戴云 《文献》1999,(3):237-250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版,以下简称《汇考》)搜罗资料十分丰富,共著录戏曲剧目4750余种,可说是至今为止著录曲目数量最多的著作.其中,亦不乏罕见之剧目.近几年,笔者翻阅了一批明清戏曲剧本,与庄先生的大作相对照,发现《汇考》中有误记或不全之处.现纠正如下,并为戏曲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杜信孚纂辑的《明代版刻综录》是明代版刻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研究明代版刻的必备工具书,但因种种限制,书中有些记载有欠妥之处,留下了缺憾。本文依据相关文献,逐一核对,对是书戏曲类部分条目进行勘误,以利读者。  相似文献   

8.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巩固民族信仰、发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气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界对于戏曲中的神话形象、神话原型、鬼魂戏、神话仪式与宗教、神话戏的艺术特征与地位、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颇有建树。但也存在着只是注重于某一方面的个案研究,而缺乏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等不足之处。系统地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神话元素及传承方面的研究,可以探寻其流变规律、文化传承与播迁状况,以及文化关照下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岭南戏曲是岭南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演剧形态融入了大量岭南方言、地方民俗与社会文化,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进入新世纪以后,岭南戏曲的研究十分繁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资料和论述上的不当之处,需要加以订正,本文考定岭南戏曲研究资料中的三处讹误。一、"《明史·阮通志》"与"飞龙庙演剧"考在潮剧与岭南民俗的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中多次出现引自"《明史·阮通志》"的一则资料。该资料主要记载明嘉靖年间,饶平乌石人张琏起义  相似文献   

10.
谭晓娟 《民俗研究》2007,(1):239-246
《桃花女》杂剧今存脉望馆抄本和《元曲选》本。曹本《录鬼簿》、《录鬼簿续编》、《也是园书目》、《今乐考证》和《曲录》中均作《破阴阳八卦桃花女》,在《太和正音谱》中略作《智赚桃花女》。本剧作为元杂剧并不出名,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作者不确定。曹本《录鬼簿》、《元曲选》说是王晔。王晔,字日华,号南斋,  相似文献   

11.
为人所熟知的凌濛初是一位小说作家,其所创作的戏曲却鲜为人知。实际上,凌濛初的戏曲创作在他自己生活的时代或稍后几十年中,人们却并不觉陌生。见于前人著录,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评介有凌氏七种剧作;张琦《衡曲麈谭》有载:“苕上吴载伯、凌初成,词林之彦,清言楚楚,颇为敛衽”。临川派一代宗师汤显祖更在其《答凌初成》中说:“大制五种,缓隐浓淡,大合家门。至于才情,烂熳陆离,叹时道古,可笑可悲,定时名手”。其他如清人姚燮《今乐考证》、梁廷枬《曲话》、焦循《剧说》等也均著录有凌氏剧作。据有关资料,凌濛初编撰杂剧九种(《北红拂》、《虬髯翁》、《韦公》、《刘伯  相似文献   

12.
赵兴勤 《文献》2007,(1):137-143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①(以下简称<庄目>),因资料搜罗较为完备,常为治曲者称道.然以个人之力寓目曲海,终不免罅隙存焉.笔者在编撰<古代戏曲总目>、<古代戏曲总目提要>、<明代传奇要录>等著作时,曾剔出<庄目>"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漏收剧目"、"生平失考"六大类疏漏,涉及剧目百馀种,先后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报>、<艺术百家>等报刊上②,为学界同仁所认可.今又有所获,遂笔之于后,对<庄目>再作补正.  相似文献   

13.
清代戏曲评点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近百年来,清代戏曲评点研究蔚为大观:金批《西厢》专题研究一领风骚,研究者从人物性格论、戏剧情节结构论、价值论、创作论等视角深入挖掘金批《西厢》中所蕴含的戏曲理论遗产,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戏曲批评体系提供重要借鉴。其它清代戏曲评点本之研究也在尴尬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凸显出三个重要研究视角:女性批评、学科交叉研究和社会一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4.
李家桥 《文献》2021,(2):152-166
1908至1910年,王国维曾先后抄录、批校过三种版本的《录鬼簿》,所涉底本有明抄本、清尤贞起钞本和清《楝亭十二种》刻本。而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前两种抄本在大陆已不可获见,故关于王国维抄校《录鬼簿》及《录鬼簿》版本相关的研究均未能细论其详。本文结合前人对王国维校勘《楝亭十二种》本《录鬼簿》的研究成果,另将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的明抄本、尤抄本及国家图书馆藏影抄尤本、日本东洋文库藏王国维据明抄本所作的过录本四种纳入综合考察,在对王国维抄校《录鬼簿》的始末进行细致梳理过程中,发现王氏起初措意于抄校的目的乃是为其正在编纂的戏曲著作《曲录》作参考。但王氏在得到影抄尤本后虽收齐了三种版本《录鬼簿》,却最终放弃当初的刊刻打算,乃是因为刘世珩主持的《暖红室汇刻传奇》计划中早已纳入《录鬼簿》。藉此不仅可明晰王国维早年戏曲研究脉路,而且对《录鬼簿》的版本研究亦可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见近代传奇杂剧十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鹏军 《文献》2001,(3):235-248
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版了相当数量、较高水准的戏曲研究工具书,代表了古典戏曲文献研究的基本成就.如: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8月)、梁淑安、姚柯夫编著《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8月)、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叙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2月)、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之《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等曲目、曲学工具书;一些重要的中国文学工具书,也包含戏曲内容,如钱仲联、傅璇琮、王运熙等任总主编之《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孙文光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黄山书社,1995年1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等.  相似文献   

16.
明代著名藏书家毛晋编选的大型戏曲作品集《六十种曲》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选集之一。该集选收元杂剧1种,南戏5种、明传奇54种(其中汤显祖《还魂记》除原作外又兼收了硕园的改订本)。其文字规模之大约为臧晋叔选编的《元曲选》的四倍多。其所选剧本,或以前未见刊本,或取前刊优善之本,故对保存戏曲作品颇有贡献,历来为戏曲研究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所重视,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六十种曲》编刻于明末清初。原刻本10种集为一套,计分六套。各套标有汲古阁"绣刻演剧十种",前后分六次陆续刊行…  相似文献   

17.
正戏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山西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美誉。戏曲是由人来扮演人物,以人物故事为主线,通过唱念做打表现手法,配以音乐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指出:戏曲"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山西戏曲文明的孕育期  相似文献   

18.
父亲戴不凡是1952年调北京参加戏曲改革工作的,此前在杭州《当代日报》工作。关于他调京工作的原因,戏剧界通行的说法是,戴不凡因写了批评田汉《金钵记》的文章,田汉先生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对戏曲研究也很在行,便把他从杭州调到北京工作。现在,许多研究田汉的专著以及纪念田汉的文章均沿用此说。但这些说法都不准确。我父亲1943年21岁时就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浙江的《兰溪导报》、《浙西日报》、《东南日报》等多家报馆做编辑或主编副刊。由于兴趣所致,编报之余,从事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建国初期,在杭州《当代日报》工…  相似文献   

19.
傅惜华是20世纪著名的藏书家、古典戏曲文献研究专家,其一生著述甚丰,尤其在戏曲目录学领域贡献突出。本文将视角固定在图书典籍上,略述傅惜华对中国戏曲典籍的收藏保存、著录传播、捐公奉献。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08,(2):52-53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在古典戏曲中,不能不提四大经典爱情戏曲——《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自问世数百年来,它们被改编成各种剧种活跃在戏曲舞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它们的故事发生地,也成了游人争相前往的热门之地。它们以超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