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乘坐256号三叉戟飞机仓惶出逃, 2个小时后摔死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草原上。30多年来,围绕 “九一三事件“中林彪座机是如何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问题,众说纷纭,笔者作为该机的副驾驶员对此极为关心。下面我想以三叉戟飞机的性能与飞行的规律作为出发点,再结合坠机现场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1971年9月13日,林彪外逃坠机事件震惊世界。长久以来,关于飞机失事原因一直迷雾重重,特别是有关失事飞机黑匣子的有无、去向问题,亦是充满种种揣测。解密黑匣子,成为解密事件的关键。那么,林彪座机上到底有没有黑匣子?《林彪座机上有黑座子吗》一文通过详尽史料梳理和专业技术分析,带您走近事件真相’视角新颖,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3.
九一三事件之后围绕着“禁空令”的问题有许多传说,其中一说即林彪是被“禁空令”逼走的。当事人、林彪专机组成员撰文澄清真相,对何谓“禁空令”、中央何以发布“禁空令”、林彪座机起飞后是否回转山海关机场以及传说中的“在天上划了一个问号”等情事,逐一道来,解疑释感。详见《林彪座机是被“禁空令”逼走的吗》一文。  相似文献   

4.
孙一先 《文史博览》2010,(10):14-16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的座机坠毁在蒙古境内。时任驻蒙古共和国使馆的二等秘书孙一先,是中方到达现场勘察的四个成员之一,1973年结束蒙古使馆8年任期后,又被委派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团长。在"九一三事件"39周年前夕,孙一先讲述了当时的一些细节与疑点。  相似文献   

5.
康庭梓 《文史精华》2006,(11):16-22
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原本共有9名机组人员,但在“九一三”事件,中只有4人在飞机上随林彪等人飞往绝路,还有5名机组人员并没有被告知登机,因而幸运地生存下来。机组成员的去有留原因何在?《“九一三”事件中林彪专机机组人员的走与留》一文的作者是林彪专机组成员之一,他回顾了当年亲历亲见亲闻,依据细节事实对此作出了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春雨 《文史精华》2012,(11):58-62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坐“三叉戟”飞机叛逃,在蒙古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东北方向约70公里处坠毁(离中蒙边界约350公里)。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40多年,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官方正式公布的材料很少,人们对坠机原因有多种猜测。再加上国外一些人恶意炒作混淆视听,直到现在,谈起九一三事件,常常听到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如今,人们都知道飞机发生意外事故时,可以从飞机的黑匣子上寻找原因。所以,关心“9·13”事件的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了林彪叛逃所乘256号飞机的黑匣子在什么地方?黑匣子上的数据破译了没有等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我作为当年林彪叛逃座机机组副驾驶,虽亲身经历了林彪从北京调机山海关及仓皇出逃的过程,但我和其他四名机组人员却没有登上飞机,在关键时刻被命运之手从死亡的边沿拉了  相似文献   

8.
康庭梓 《百年潮》2014,(5):67-68
正44年前的"九一三"事件中,我担任林彪乘坐的三叉戟256号飞机的副驾驶,由于未登机而活了下来。陈士印在3685号直升机上,与林立果的死党进行了劫持与反劫持的斗争,最终另一个飞行员被周宇驰枪杀,陈士印侥幸活了下来。对于"九一三"事件本身,许多史书都做了介绍,作为亲历者,我仅对我和陈士印在事件前后的经历做些回忆。我和陈士印都是1959年的中学应届毕业生,应空军招飞,成为空军飞行院校第15期飞行学员。我是高中毕业,所以年长他三岁。开始学飞  相似文献   

9.
共 和国历史上的“9.13”事件, 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对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来说,至今也不会忘记当年得知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突然乘飞机外逃时那种震惊。至今,林彪事件已过去近30个年头了,可是,有关“9.13”事件的许多说法一直在流传着,有的传说不但缺乏根据,甚至有些危言耸听。其中,关于林彪座机的黑匣子问题,其传说更是不着边际。 我作为当年林彪叛逃座机机组副驾驶员,亲身经历了林彪从北京调机山海关及从山海关现场仓皇出逃的过程,只是由于我和其他4名机组人员没有登上飞机,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0.
赵赓 《文史精华》2012,(7):30-35
一 自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之后,社会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大革命”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1.
史宗义 《文史精华》2008,(12):50-53
林彪的是非功过,历史早已作了公正的结论.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十大元帅之一,林彪的军事才能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毛主席在"九一三事件"后指出,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到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8341部队政委武健华所写的《"九一三"事件后对林彪住地的清查工作》一文(载《党史博览》2011年第12期),不由得大吃一惊!武文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他和中央办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在197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下达的《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中,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但是,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新的说法,歪曲事实,有的人甚至著书立说,散布了一些与中央《通知》精神不一致的论调。为此,我以一个“九一三”事件亲历者的身份,再把前前后后的事实叙述一遍,以正视听。一我是1965年11月入伍的。新兵训练  相似文献   

14.
九一三事件的突然发生,使首都北京地区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的状态。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吴忠在周恩来的直接指挥和领导下, 亲历参与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为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后毛泽东紧紧握着吴忠的手说:“吴忠有忠。”请看《九一三事件中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吴忠》。  相似文献   

15.
企图谋害毛泽东主席的“571工程纪要”与林彪“九一三”叛逃事件过去已三十多年了。黄沙暴枯骨,白铁铸邪恶。记者日前采访了这场惊心动魄事件的间接见证者华春南——他曾和同事们驾驶毛主席专列,与死神赛跑,抢在林彪、林立果动手之前……  相似文献   

16.
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利用"批林整风"运动的机遇,尽力倡导批判极"左"思潮,深得人心。但是,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进行,不可避免地要牵连到江青。"文革"之初,《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  相似文献   

17.
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叶群同林彪一道受到大批判,但抛开政治不谈,生活中的叶群也许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邱会作的次子邱承光,在其回忆录中,对叶群其人多有评述,让人看到一个政治脸谱之外的叶群。  相似文献   

18.
慕安 《文史精华》2010,(9):30-37
1971年,"九一三事件"突如其来,林彪出逃,摔死在蒙古境内。时任驻蒙特命全权大使许文益迎来了一场严峻挑战。在这特殊时期,如何圆满处理这一被蒙方误认为的"军事侵犯事件",同时坚决维护我国的安全与尊严,显得尤为重要。《"九一三事件"后中蒙交涉始末》一文,介绍了许文益积极应对、不辱使命的非凡经历,极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九一三事件”后,我有了一点小自由 说林彪于我很遥远,不是指时间上他垮台已经四十多年了,年轻人已经在问“林彪是谁”了,也不是指空间上他飞逃异域,葬身于千里外;而是说无论他生前死后,我都觉得很远,似乎跟我无关。  相似文献   

20.
“九一三“事件虽然已经过去30多个年头了,但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会忘记,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乘坐三叉戟256号飞机仓惶出逃,两个小时之后坠毁在蒙古国的大草原上,机上9人无一生还。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死党刘沛丰等背叛祖国,死有余辜,但同在机上的专机机长潘景寅、机械师李平、邰起良、张延奎等4位机组人员又该如何定性呢?凡是关心“九一三“事件的人,都会自然联想到这件事。笔者作为原256号飞机机组的9名成员之一,自然更加关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