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2月17—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和尼克松商讨有关中美两国之间重大事宜.并发表了上海公报。从此中美二国间的坚冰开始溶化。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2):F0002-F0002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1日,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22日,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并于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张静 《百年潮》2012,(4):66-71
正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8月开始,至1970年2月结束,历时15年,共136次。会谈虽断断续续地进行,却为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提供了一条沟通政策、试探意图的联络渠道。尼克松时期,中美举行了最后两次大使级会谈,双方在第135次会谈上不约而同地提议举行"高级  相似文献   

5.
张静 《百年潮》2014,(10):39-42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为了不让美国国务院参与到中美高层的核心会谈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中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精心设计了“三层会谈”:尼克松和周恩来关于中美政治关系的会谈为“第一层会谈”,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开展“第二层会谈”,而中美双方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为“第三层会谈”。在两国部长级会谈中,富有实质性的讨论是关于在未来积极开展两国人员、文化、贸易等双边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71年7月9~11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这是中美两国政府交往中断了20年后的第一次重要高级会晤。这次会晤有两个目的:一是商讨尼克松访华的时间、主题、性质和可能的结果等问题;二是就双方关心的亚洲和世界和平问题进行讨论,为尼克松访华成功奠定基础。具体而言,会晤商谈的问题包括七个方面:台湾、印度支那、与苏联和日本等其他大国的关系、南亚次大陆、建立中美安全的沟通渠道、军控和尼克松访华公告。会谈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张静 《百年潮》2011,(1):64-69
继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尼克松此举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伴随尼克松走的这条虽非战战兢兢但极神神秘秘的访华之旅,原本不是完全必要的。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  相似文献   

8.
张静 《百年潮》2012,(9):57-63
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两次赴华与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进行秘密会谈。基辛格北京之行的目的,在于就一系列国际和双边问题与中国形成谅解和共识,打下中美两国信任关系的基础,筹备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  相似文献   

9.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从而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峙的局面,迎来令人欣喜的和平友好时期。在尼克松访华前,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即来华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但在尼克松访华期间,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双方商谈,以期达成一致。这个会谈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  相似文献   

10.
中美建交前夕,陈香梅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因此有很多机会和尼克松以及白宫官员接触,她亲历了中美建交的始末。尼克松在宣布访问中国大陆前一周曾召见我,和我在他白宫的办公室谈了差不多一小时,但他对于大陆之行一字未提。我在他的椭圆形的办公室也很随便地发表了一些意见。本来在白宫通知我总统要召见前一天,我心想尼克松或许要和我谈越南问题,但出乎我意料之外,他问了一些有关台湾及大陆的问题,说是有些新的构想。我问他有何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李捷 《百年潮》2005,(3):12-19
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之际,不但国内面临巨大的问题和压力,而且国际上也面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徘徊不前的困境.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以后,中美两国曾经一度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美建交的时间表,锁定在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以后.然而,随着1974年"水门事件"的发生,这一设想成为泡影.启动不久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明显受到了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制约,陷入徘徊不前的境地.打破中美正常化僵局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和美国新领导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2.
1968年11月底,中美双方议定于1969年2月20日恢复第135次中美大使级会谈。美国认为这为其转变对华政策提供了机会,并积极拟定会谈目标、内容和策略。尼克松最终选择了"多听少动"的保守策略,显示了尼克松政府初期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此次会谈虽因"廖和叔叛逃事件"被取消,但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却为保留中美在华沙的联络渠道、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做了积极的补救工作,显示了美国扩大同中国接触和扩大会谈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20多年的严重对峙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和尼克松权衡纷繁多变的国际局势,高瞻远瞩,毅然决然地互通和谈信息,从而叩开中美两国互为封闭的国门.中美两国终于由冷战转为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  相似文献   

14.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有人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就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我有关部门得到情报: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尼克松访华,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尼克松进行伤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由周总理亲自领导。周总理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要求总参防化学部派人执行保卫任务,确保万无一失。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总参防化学部派出防化研究所的朱瑞华、王凤江两位技术专家,在研究室主任刘毅带领下,协助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防化连执行保卫任务,负责技术指导。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途径,一…  相似文献   

15.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了第一个联合公报,即著名的《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上海公报》的谈判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1年10月20~26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期间;第二阶段是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第一阶段的谈判经过了三个回合,双方先后各自提出了三个版本的草案稿,涉及公报的写法、内容、表述等问题,但核心是台湾问题。经过双方反复讨论,中美各有让步,除台湾问题外,其他问题基本达成共识。这就为4个月后的尼克松成功访华和第二阶段的谈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曾任中国驻英国代办的熊向晖以周恩来总理助理的身份,参与了尼克松访华前后的中美会谈。怀着对这段往事的强烈兴趣,我采访了现年83岁高龄的熊老。整个中美会谈,内容之丰富,经历之曲折,远非几篇文章所能涵盖。所以,熊老先向我介绍2月21日尼克松到中国第一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3,(19):12-12
中美必须学会更好合作 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访华震惊了世界。尽管此后进行了很多正式的会晤,两国领导人很少如本周习奥会一样展示出类似的轻松会谈,他们需要展现尼克松和毛泽东一样的远见。安纳伯格庄园应该成为解决黑窖等当下问题的场所,也应成为筹备未来更多会晤的契机。美国当前的政要也没有‘个真正的中国通,中国如今仍更倾向于咨询基辛格,而不足奥巴马的阁僚。  相似文献   

18.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是20世纪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大外交活动之一,它不仅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的对抗,掀开了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的发展。30多年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启动,自然是两国领导人远见卓识的结果,但第三方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对在中美关系解冻进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三国巴基斯坦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彼此之间相互隔断了20多年。但在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之时,国际格局与二…  相似文献   

19.
尼克松政府推进美中关系缓和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美国对日政策和美日关系。尼克松政府事前对基辛格访华严格保守秘密,并不意味着淡化美日安保体制的地位和疏远日本。在1971年7月中旬至1972年9月初,美日两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协商对华政策。在夏威夷会议上,美日两国政府首脑最终确定了日中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基调。即在继续维持美日安保体制的前提下,按照《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模式,处理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日本政府始终按照日美两国协商确定的基调处理日美安保体制和台湾问题,并谋求按照《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模式处理《中日联合声明》的文本。对于美日两国政府坚守的那些底线问题,中国政府有意采取了回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72年,随着尼克松与周恩来那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握,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而1979年8月,安徽省代表团访美之行,则开创了缔结中美省际友好关系的先河。《回忆中美建交后第一个访美代表团》生动地记叙了这次访问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