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七年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向革命人民进行了突然袭击和血腥屠杀。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统治之下,不屈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而是英勇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工农武装,经过了重重困难和曲折,在十月间,终于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把革命大旗插上了井冈山,从此  相似文献   

2.
一一九二六年冬,北伐战争胜利地发展到长江流域。当时的情况,一方面是工农群众运动的锰烈高涨,革命的大风暴笼罩着全国: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它们企图以直接的武装镇压来绞杀中国革命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鼓励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则公开叛变革命,投降帝国主义,四月十二日在上海掀起了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到了紧急阶段,——按斯大林当时的用语,中国革命进入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就是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一段历史时期。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大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武汉的工人运动在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特别显得高涨。武汉解放后,工人组织得到迅速的发展,还不到两个月,工会会员扩大到三十万入。由于一月三日英帝国主义在汉口的暴行,武汉工人阶级联合其他各阶级革命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以自己的力量占领了英租界。一月六日,九江的革命群众,也以同样的方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是个资产阶极性的农民革命,其在政治上的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专制的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新中国;而其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它对于土地改革的远大理想和具体方案,就是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理想的制度,在澈底消灭对建的总方向上是完全正确并适合于当时农民的要求的。由于洪秀全等生当农村水深火热的时代,长在农民的家庭,因为他身受农村的痛苦,这使他最了解农民的愿望与理想。「天朝田亩制度」正是反映了农民的意识。这真是在中国岁百次农民革命运动史中开了一朵极其光辉灿烂的鲜花。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光辉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选》注释是篇通信,是和谁通信?过去知道的人很少,现在都知道了,是和林彪。 这篇通信,是1930年1月红四军在闽西根据地的时候写的。通信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红军党内以林彪为代表对中国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思想;也是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水平,就由军党代表办公室油印小册子送给林彪,同时发营以上干部阅读。 林彪当时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毛泽东为何写信给他?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他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林彪不相信全国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毛泽东在信中指出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  相似文献   

5.
1927年6月1日,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和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会师郑州,取得了第二次北伐的重大胜利。武汉国民政府虽然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但内部困难日益严重。由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封锁,武汉财政经济面临困境,反革命势力猖獗,局势迅速恶化。5月16日,夏斗寅叛变; 5月17、18日,一些反动高级军官在武昌策划暴动; 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叛乱; 6月1日,朱培德在南昌叛变,三百余名共产党员被捕、被逐,所有的工农武装全部被解散。武汉政府所辖地区,都先后出现了迫害革命工农的恐怖行动。特别是汉口,反革命军队和工人武装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武汉政府非但没有对  相似文献   

6.
董世贵 《纵横》2008,(8):13-17
设想萌发学成归国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独立领导的武装的设想,早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就有了,一些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解放运动的实践中,日益感到建立一支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并由党指挥的军队,以保障工农解放和革命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涛 《文史博览》2008,(6):56-58
1948年,解放战争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部分已被歼灭。蒋介石为保住其反动统治,欲在湘西组建反共戡乱救国军,建立湘西反共基地,以作垂死挣扎。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刚建立不久的时候,胡适派曾向国民党反动政府争取过人权,他们在「新月月刊」上发表了许多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甚至宣布国民党的政权为反动的政权。国民党当时对他们也不客气,胡适派的作者被逮捕,他们的书店被搜查、刊物被没收。因此,有人认为胡适派的「人权论」是反国民党的言论,这时胡适派是站在反国民党的立场上的。究竟胡适派「人权论」的实质何在呢?这个问题实有辨白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历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镇压屠杀的反动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入我国,造成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这时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并为此作了种种重大的努力,因此才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与我们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芦沟桥的炮声一响全国便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战热潮,但大家都知道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蒋介石的抗战是迫不得已,是为了维护其财产与统治地位,是为了保护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因此作为抗日战争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在与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否则便不可能领导抗日战争不可能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就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这种右倾机会主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复活,是新投降主义,其错误的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四·一○」反革命事件始末文\张国强在峥嵘壮烈的中国革命的历程中,1927年4月12日,是一个浸透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鲜血的日子。在这一天,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南京人民也不会忘记,1927年的4月10日,...  相似文献   

11.
满清统治阶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广大人民起义,一连串的严重威胁死里逃生之余,一批直接参加镇压人民支持危局的军阀官僚们,在经过这种巨大的震荡与打击之后,一方面对外全完承认「洋人」「船坚炮利」的厉害,认识到满清政府要想稳定内部统治,必须向「洋人」学习一些本领,才能够镇压仍在继续酝酿的人民革命力量,他们认识洋枪洋炮是镇压人民绞杀革命的有效工具,因此他们就对外屈膝投降,依靠资本主义国家来购买外国武器,开办机器工广,学习外国操法,训练新式军队,以达到其巩固统治镇压人民的目的,于是在这批官僚军  相似文献   

12.
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建立了。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建立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第一国际在这时建立并不是偶然的。有哪些条件促成了第一国际的建立呢? 第一,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为第一国际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震撼欧洲的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革命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各国反动派欢庆自己的胜利,以为他们的统治将永世长存了。参加过1848年革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则悲观失望,纷纷脱离革命,有的甚至公开投入反革命的怀抱。只有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真正革命战士确信新的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还在1850年,马克思就科学地预言:“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8页) 1848年欧洲革命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扫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三青团)的关系问题,由于其内部各种派系的存在和斗争,因此,自三青团成立伊始,就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并且,这种现象日益严重,终于在三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得到了公开的爆发。虽然三青团正式成立于1938年7月,但早在国民政府撤离南京之前即已酝酿。当时,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大批青年提前告别了学校、课堂,走向了社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口号的感召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同共产党争夺青年,因此蒋介石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青年组织,以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并趁机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但是,蒋介石的这一计划,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其内容主要为:1.反对单独设立青年团组织,主张在党内仅建一个青年部来分管青年工作即可。2.团的组织或仅类似于俱乐部的性质。虽然这些意见都由于蒋介石的坚持而作罢,但显而易见,在这两种不同的意见中,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关头,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处于高潮的时候发生于西安的。由于蒋介石对内加紧反共,对外向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5.
中共江苏“二大”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三“左”倾错误统治中共中央,是以一九三○年中央政治局六月十一日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为标志的。但是,立三“左”倾错误的形成却决不是从六月十一日决议才开始的。以前,党史界一般都认为,一九三○年春夏,李立三在党内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一些文章,把共产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 ,曾经历尽千辛万苦 ,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 ,他们用民主主义思想作武器 ,前仆后继 ,英勇斗争 ,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高潮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1] (P14 9) 。在屡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情况下 ,中国的先进分子不得不另找新的武器和新的道路。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些先进分子经过苦心探索和总结比较 ,终于从十月革命中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找到了“…  相似文献   

17.
反对帝国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之一,同时亦成为国民革命的基本目标。在早期,中共反帝方针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便是废除不平等条约。1927年汉口"一三"事件发生后,中共的反帝方针发生变化,从主张废约趋向于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变化原因,除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群众斗争的高涨之外,与共产国际的指示有着密切关系。中共的急进方针扩展了国民革命的反帝斗争,也由此与国民党发生矛盾,对国共合作的格局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国民党加速分裂进程。为了尽快建立全国政权,国民党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愈益走向妥协。又由于在领导权、工农运动、土地运动等问题上的冲突,先是蒋介石发动政变,继而汪精卫实行"分共",国共两党终于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8.
「八一」枪声缘何响于南昌■张寒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革命志士,随之各地反动军阀相继效仿,竞相捕杀共产党人,在全国掀起反共逆流。一刹时中华大地被血雨腥风所笼罩,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半途而废,革命落入低潮。在此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统治中国大陆期间,倒行逆施,与人民为敌,终被人民解放军赶到了台湾。蒋介石到台湾后,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叫嚣“反攻大陆”,企图有朝一日实现其“复国”的梦想。就在蒋介石收拾残兵败将准备报仇雪恨之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垂涎台湾的战略地位和物产的丰富,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来,搞所谓的“台独”,以便更加有效地控制整个台湾。一时间,台湾岛内外一些激进者公然建立各种“台独”组织,实施“台独”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大力抵制和反对各种“台独”倾向…  相似文献   

20.
1931年的中国政坛上,风云变幻,以蒋介石囚禁胡汉民为导火线而发生的“非常会议”事件,是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最突出的政治事件,事件的演变过程,充满戏剧性的场面,接连出现许多人们意料之外的转折。在这以前的几年中,蒋介石和胡汉民之间曾经建立过亲密的合作关系。当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