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本文以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镇清真寺开斋节活动为基础,以昌吉市二六工镇的回族穆斯林为调查对象,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探究昌吉市二六工镇的回族穆斯林开斋节的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2.
杨棠  延中 《羊城今古》2005,(1):56-57
2005年1月16日,地处广州老城区中心越华路的小东营清真寺彩旗招展,来寺的穆斯林喜气洋洋,原来,当天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在此隆重举行小东营清真寺重修竣工庆典暨摆林阿訇穿衣仪式。300多名广州穆斯林以及来自肇庆、珠海和香港的穆斯林参加了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3.
临夏拱北是临夏地区仅次于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陵墓建筑,其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是临夏穆斯林对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并对甘、宁、青、新疆及四川等地的拱北建筑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是伊斯兰教苏菲派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见证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05,(9):4-15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古道上,史称“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一直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黄河纵贯其境内800里,是中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被海外宾客称为中国的“伊斯兰省”、“穆斯林省”。悠久的历史,给宁夏留下了较多的名胜古迹。主要有造型别致、壮丽雄伟的海宝塔,鼓楼,玉皇阁,南门楼。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不同时期阐述了中国穆斯林移民马来西亚的历史,通过实证调研数据突出了穆斯林跨国流动与穆斯林世界的教育和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侨乡"流动模式和"回族"流动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有关华人移民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地理(侨乡移民)或阶级(苦力、企业家或学生移民)方面。这些研究隐含一个不言而喻、理所当然的假设,即中国的移民都是汉族,少数民族被封闭在偏远的边疆地区,因而是不流动的。但研究显示,自1978年起,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无论是在跨境迁移——这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穆斯林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还是在远程的跨国迁移——在回族中尤其明显,都具有异常高的流动性。回族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生活穿梭于中国民族国家和跨国穆斯林世界之间。宗教在回族穆斯林流动决策和流动模式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场所叫清真寺,伊斯兰教传进贵州省后,回民便在各聚居地修建清真寺,并建立组织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7.
马金梅  杨芳 《丝绸之路》2011,(22):12-14
因回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使得回族文物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更具有了伊斯兰文化特征。本文通过介绍回族清真寺的宗教建筑形制以及回族瓷器、金属器的器形、装饰图案,阐释了回族文物的伊斯兰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久有“中国小麦加”之誉。这里居住着回、保安、东乡、撒拉80万穆斯林民族,几乎占了全州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无论是川原、山岗,还是丘陵、河谷,走到那里,那里就有清真寺。据说全州有1700多座清真寺,仅临夏市就有100多座,如此众多的清真寺矗立在只有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L,在中国恐怕除了临夏州,再也找不到第二处了。每年都有许多穆斯林群众来到这里,接受伊斯兰教教堂教育,而这里的穆斯林每年又有百人以上迢迢万里,到沙特阿拉伯去朝圣……临夏自古称河州,是中国以黄河命名的唯一的一个州。自前凉张…  相似文献   

9.
五、回族的建筑民用建筑。 宋元时期南方的回族先民巨富很多,他们的豪华住宅和所创办的学校、医院也与早期的清真寺一样,大多是阿拉伯式或者中阿合壁的。到了明清以后,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回族的民用建筑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时至今日还保存了不少这样的回族旧宅。  相似文献   

10.
碑刻是回族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北京明代伊斯兰教碑刻,细致梳理了碑文所载官员题名情况,考察了官员群体,特别是回族将领、文官、内廷宦官捐资兴建、修缮清真寺,或为其奏请名号等史实,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回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麻佩三同志是在1949年武汉解放后的年底,当时,武汉市仅有的一座清真寺,武昌楚材街清真寺的阿訇(教长)王维贤告诉我,湖北省人民政府担任行政处长的麻佩三同志是回族人,他待人很和气,你可以去见见.适值我和武汉市的一些回族青年准备筹组“武汉回民青年联合会”.经过再三酝酿认为,回民青年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疆,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清真寺建筑随处可见,或华丽庄严,或古朴素雅,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疆崇信伊斯兰教的人数众多,作为宣教和礼拜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可以说,凡是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存在,其中不乏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  相似文献   

13.
《山茶》2011,(6):54-56
就人口而言。回族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追溯回族的历史,便可深切体会到丝绸之路与蒙元帝国对于文明传播与交融的影响之巨:盛唐格局,交通大开,伊斯兰文明沿丝绸之路东行,来华的穆斯林商人、贡使、学者等遍布当时中原和沿海的主要城市。回族文化开始孕育;元帝国疆域空前辽阔。跟随蒙古军队东来的数十万中亚、西亚穆斯林大部分落居中国,分散于各地。或为官,或经商。或驻屯.  相似文献   

14.
回族在其形成历史上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影响。在地域上,新疆回族与汉族杂居,大分散小聚居;在语言使用上,回族借助汉语接收多样化的内容。回族媒介接触习惯因此具有其民族特点,表现为:回族拥有丰富多样的大众传播媒介渠道,其中以电视为主;回族受众获取信息能力较强,对信息的理解准确率较高。回族以清真寺为中心居住的民族风俗在其媒介接触习惯形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重要场所,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为典型的穹顶式建筑,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这种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在明清西安清真寺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这些遍布中国的清真寺,丰富了世界建筑文化的内容,它们是历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外人民长期友好交往的见证,理应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悉心保护。  相似文献   

16.
文化名人南怀瑾说:“假如你带了一包猪肉松走进一所清真寺去,那就犯了莫大的忌讳。”穆斯林为什么禁食猪肉?  相似文献   

17.
伊宁市斯拜都拉清真寺是穆斯林盛大的宗教节日,其节庆时间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空间宗教晨礼、会礼分别在大小清真寺举行,游坟在节前夕各大队墓地,世俗活动则在家里。节前要做诸多准备。节日活动主要由封斋、会礼、宰牲、家庭聚会。饮食保持着传统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及塔塔尔族。此外,华夏大地上还涌现出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有广西的壮回,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蒙回,四川大凉山地区的苗回、彝回,西双版纳地区的傣回(帕西傣)、白回,青海化隆和西藏拉萨等地的藏回。  相似文献   

19.
刊中人     
一座清真寺的命运 8月3日,纽约市城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同意拆除纽约世贸遗址附近一幢拥有百年历史的楼房,并在此兴建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清真寺,但这个计划引发的美国社会各方的争议和讨论远未结束。由此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宗教宽容和对穆斯林的忌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开封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也是回回民族大散小聚分布特点的典型城市。河南回族人口为727,146人,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在全省四十一个少数民族中居首位。开封市有顺河回族区和十三坊清真寺,回民32,000多人,仅次于省会郑州市,居全省市、县回民人口的第二位。东大寺、文殊寺和草三亭清真寺都是载入史册的名寺。开封市回族分布的特点也是大散小聚,从全市来说是分散的,和汉族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