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叶,在黑龙江境内乌裕尔河流域曾设立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政权机构——依克明安旗。它先后存在了一百九十一年,对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一) “依克明安”是该旗创始人巴桑和阿卜达什的姓。迁至黑龙江境内乌裕尔河流域后,遂以姓命旗名,称依克明安旗。巴桑和阿卜达什原为清代西北部额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准噶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著名學者錢大昕認爲宋元祐時翰林學士趙彦若爲宗室人士,近年則有人以趙彦若之父趙師民爲宗室文人。今考趙氏父子雖曾先後任職管理宗室事務的機構宗正寺,然宗正寺長貳在元豐改制前以國姓(宗姓、同姓)充,僅指趙姓,非宗室,而在《宋史·宗室世系表》中,雖列有師民和彦若之名,但彦若爲太祖弟魏王廷美七世孫,其父名公鑑,師民爲太祖八世孫,無子。是宗室之彦若比師民高一5,與字周翰之趙師民及其子彦若無涉。錢氏等誤矣。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五五《卫青霍去病传》(第2471页)记述卫氏一族:“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卫媪长女君孺,次女少儿,次女则子夫。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颜师古注曰:“言步广及青二人皆不姓卫,而冒称。”后来学者不加辨析,多以颜注为是,以步广为一人。如车吉心主编《中国皇后全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页):“卫媪……生了三男三女,长子卫长君,次子卫青,三子卫步广…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7,(5)
四川米易县落款为洪武廿五年的《倮倮安氏纪功碑》,以明代迷易千户所安姓土官正千户之口吻行文,又称明代建昌安氏世袭宣慰司。考之文献可知,明代迷易千户所仅设有贤姓土官(傣族)副千户,而无安姓土官(彝族)正千户,安姓至清代才获封迷易土千户;此外,明代建昌安氏世袭建昌卫土指挥使,并非宣慰司。清初,安氏曾短暂获封宣慰司,旋即降为长官司,后人误以为宣慰司之职乃是承袭旧制,故清中后期安氏一族文献中多有元明世袭宣慰司之说。凡此二者皆说明,《倮倮安氏纪功碑》为清代迷易安姓伪造。其动因可能有二:一为弥补明代迷易安姓历史记载之不详;二为清代安姓统治迷易的合法性寻求历史依据。该碑为清代伪造,故对明史研究的意义不大,但在研究清代社会史和补充正史记载不足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姓孔的吗?不是,孔子是“子”姓,不过,这个“子”字与“孔子“的子不同。前者是姓,后者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孟子、荀子、韩非子的“子”也是一样。既然“孔子”的子是对这位古圣人的尊称,又说他“子”姓,那么,为什么不称他为“子子”,却称他为“孔子”呢?这个“孔”又是什么呢?原来,孔子的“孔”是氏。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族号。以姓为标志的家族,其子孙繁衍后,一族  相似文献   

6.
<正> 易水左右是天鼋族高辛氏子唐尧故地。唐尧是黄帝曾孙帝(?)高辛氏子,史家因并称帝(?)、帝尧所处时代为“诰、尧之时”。”《大戴礼记·五帝法》记孔子说:帝(?)为玄嚣之孙,(虫乔)极之子也,曰高辛”,帝尧是“高辛氏之子也,曰放勋”,与《尚书·尧典》:“帝尧曰放勋”相合。《史记·五帝本记》:“帝(?)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可证帝尧是黄帝天鼋氏族商高辛氏之后,本姓姬氏,《帝王世纪:帝俈高辛,姬姓也”可证。帝尧既为高辛氏子亦当为姬姓。《路史·后纪》:“帝尧陶唐氏·姬姓。”注:“尧姓姬,缶于帝(?)”。虽《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以“尧母(广尤)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亻入)家,年二十无夫…赤龙与庆都合而生尧”。《隶释·帝尧碑》、《咸阳灵台碑》等都有此说,皇甫谧因说:“尧姓伊祁氏”,“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亻入)之家,故以所居为姓也”。  相似文献   

7.
昭肃皇后(约公元1021~1091年)是金景祖元配。姓唐括,名多保真。生于水草肥美、土地膏腴的“帅水(少陵河)隈雅村(今巴彦县富江乡富乡村之小城遗址)唐括部”。当时,巴彦县域内有三支生女真部落,即唐括部(在今富江乡富乡村)、泥庞古部(在今少陵河一带)、术甲部(今黄泥河,巴彦、木兰两县交界处),多保真即生在唐括部。她生有五子,长子韩国公完颜劾者、二子世祖完颜劾里钵、三子沂国公完颜劾孙、四子肃宗完颜颇剌叔、五子穆宗完颜盈歌。  相似文献   

8.
刘纪 《神州》2011,(26)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四子。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曹植的诗歌之所以得到后人如此高的评价,这其中不仅包括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韵之美。本文就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来试论一下曹植诗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纪 《神州》2011,(11):6-6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四子。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曹植的诗歌之所以得到后人如此高的评价,这其中不仅包括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韵之美。本文就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来试论一下曹植诗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苗族姓氏人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记户口的时候,苗族人都用的是汉姓汉名,好象苗族从来就没有自己的姓氏似的。笔者对此颇感兴趣,作了点初步的考察,发现苗族是有自己的民族姓氏的:“子父连名”就是苗族的姓氏标志。在黔东南表现的形式如下:某人之姓氏,即其父辈以上列祖列宗的名字连环。如此就是一大串,有多达一百个字以上的。这么长难以记住,而与自己的名字(子名)连起来的时候,也没法呼唤,起不到姓名的作用。所以,黔东南苗族的姓氏,在实际使用时,就省掉了祖父以上列祖列宗之名,单取父名以为姓。这样,父名冠子名(子父连  相似文献   

11.
瓷器发展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代(公元1662—1795年),精进到高度的艺术成就,其中雍正(公元1723-1735年)琺瑯彩(古月轩)更是精美已极的制作。琺瑯彩一般称为“古月轩”,这名称究作什么解释,没有确切的考据。按文献片段记载:“有姓胡者善画料器”,又谓:“古月轩为一宫的名称,是  相似文献   

12.
吴帆子 《羊城今古》2000,(1):27-27,29
在翻阅民国13年(1924年)重修的《花县志》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立村时间不长、人口不多、又地处赤坭丫髻岭山麓的佳锦山村的客家宋姓族群,在清代考取的进士、举人之多,竞居全县各姓之冠。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达斡尔著族──精奇里哈拉史地考古清尧一、精奇里江边的"著姓"精奇里哈拉在清代前期是达斡尔族的望族。"哈拉"为满语,汉语意为"姓",是父系血缘组织的氏族名称①。达斡尔族归附清朝后,即接受了满族表示氏族的这一称呼,并沿用下来。其实,达斡尔族本有表...  相似文献   

14.
庆元五十料大钱是书载名誉品中颇有争议的钱币之一,(见图一)。庆元五十料钱首先为清代鲍康(子年)收藏并披露:余收藏庆元通宝背十四字之多,更历来谱录未睹之奇也。辛亥冬(咸丰元年,1851年)苏兆年得之于甘肃,仲兄子周拓以寄余。余适客大名,驰书索之。壬子(咸丰二年,1852年)春兆年羊亿年来京师,背穿上敕字甚大,穿下五十料三字,字左右庆元元年夏改铸此号钱十字。  相似文献   

15.
万芳珍 《文献》2006,(4):146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 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  相似文献   

16.
钟离国为嬴姓,以国为氏称钟离氏,于是有赢姓钟离氏。伯州犁奔楚后,楚以钟离邑为其采邑。伯州犁之后以其采邑为氏亦称钟离氏,于是有子姓钟离氏。子姓钟离氏与嬴姓钟离氏迥异,断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正一、出身名门,仕途曲折清代满人大臣之中,虽然颟顸之徒较多,也有些杰出人才,其中翘楚如乾隆朝的阿桂,嘉道两朝的英和,咸丰朝的文祥等。文祥的家族世代居住在盛京,其满族姓氏是瓜尔佳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瓜尔佳本是地名,当地人以此为姓,随着满人的崛起,瓜尔佳氏也跟着兴盛,出了很多名臣。但瓜尔佳这个姓,并没有给文祥的父亲带来什么好处。他的父亲瓜尔佳·珠淡泊名  相似文献   

18.
正《武乡县志》2006年版是一本记载古代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旧志,其中有当朝高官魏光绪,他的光辉业绩至今被传为佳话。现将魏光绪的历史功德介绍如下。魏光绪简历魏光绪,字孟韬,号元白,长治市武乡县魏家窑村魏姓东二门九世人。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科考中第一名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辛丑科进士高等,  相似文献   

19.
陈南山 《古今谈》2005,(4):40-41
千姓,举国罕闻,就以浙江而言,也只有武义独有。然而,千姓虽罕,但它的源流却有史可考。据《渚宫旧事》一书所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原为西域羌族部落中的一员大帅,勇健多谋。后汉建安中(公元196—219年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自号“百顷氏王”。至三国魏,杨腾后裔杨千万继承百顷氏王王位,则迁徙入西蜀,改杨姓为千姓,从此四川有了千姓。后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少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有两位多隆阿。由于清代的各种文献书籍之中,对少数民族人士往往是直书其名,而省略姓氏,使研究者误把两位多隆阿混为一人。其实一位是著名的学者兼诗人,一位是行伍出身的将军。 舒穆禄·多隆阿(1795年—1853)年)字雯溪,隶满洲正白旗,辽宁省岫岩县人。他仕途不得意,仅做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何晓枫的家庭教师兼佐幕事,平时则以吟咏自娱,并用大半生的时间研究《诗经》、《易经》、一生著述颇丰,有《慧珠阁诗钞》、《毛诗多识》、《阳宅拾遗》、《地理一隅》,等等。被人赞誉为“嘉道间经学名家”。另一位多隆阿(1818年—1864年),字礼堂,姓呼拉尔特氏,蒙古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