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爱夏天。我出生于夏末,在某一个已被时间冲走的初夏,头一次经历了分别;然后,在一个永生难忘的仲夏,我体会到了一种叫做"暗恋"的东西。那年,我刚刚步人少女时代。少女的心思,复杂而多愁善感。当时,随着夏天的愈渐盛大,我离开了承载着我小学六年时光的母校。也就是在那个夏天,我偷偷喜欢上了同班的他。记忆中,他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虽然成绩不好,但我就是喜欢他在足球场上生命飞扬的样子。少女嘛,心思总是令人猜不透的。于是,我就这样  相似文献   

2.
陈乐民 《炎黄春秋》2006,(10):56-58
老李(慎之)走了三年多了,在他西行启程时,我曾以《山高水远望斯人》一文送别(刊于零三年的《随笔》第四期)。然而,他似乎没有渐行渐远,在我脑子里的记忆中,时不时地跳出来一些交往中的情形,遂择其一二,顺手写下,聊补前文之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3.
<正>富拉尔基虽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已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我的身心、以及骨子里都已深深地烙上了"家乡"的印记。齐齐哈尔市里那座青砖大瓦房的童年记忆犹如飘袅的云烟渐行渐远。既然是家乡,我就总想了解她的古往今来。我的一位达斡尔族的老朋友,他自称是土著人,祖祖  相似文献   

4.
沈祖安 《古今谈》2002,(3):28-33
任天先生逝世前半小时,我闻讯从上海赶回杭州。那时他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虽声息渐微,但是思维仍清晰。家人都已到齐,我是唯一的“外人”。四十年的亦师亦友,我能赶回来送终,既是我的灵犀一点,想必亦是他本人所希望的。他本来病目,此刻眼神已散,但犹能听得见我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出脱的水珠     
初识阿峰,是在路边一个普通的火锅店里,天色将黑。那之前听同学说过,他姐夫阿峰是搞哲学的,很厉害,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答。最初,我们只是埋头猛吃,阿峰间或和我们谈论两句。等到火锅味越烧越浓,他的谈兴也越来越高,渐有旁若无人之势。听说我学的是力学,他猛咽了一口菜说:"理科我不太懂。不过——"用手横着一扫,毋庸置疑地说:"人文方面的东西,我是搞通了的。具体的不说,  相似文献   

6.
流淌的记忆     
诸翰飞 《南京史志》2010,(12):20-21
·原创选粹· 我想,故乡的院落里那些亲情的回忆,于我来说是一条渐流渐远的河。 只能说这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一生之计在于勤,著述就不用说了,光是那些日记和书信,要在倥偬辗转之中,万机百务之余,年年写月月写日日写,就相当不容易。曾国藩有早起的习惯,他常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别人“起得早,捡个金元宝”,还说过“早起三日当一土”的话。他带兵期间,天还未亮就起床,明炮一响,布席开餐,众幕僚均以此为苦。李鸿章后来对人说:“我老师实在厉害,从前我在他大营中,从他办事,他每天一早起来,六点钟就吃早饭,我贪睡总赶不上,他偏要等我一同上桌。我没法,只得勉强赶起,胡乱盥洗一番,朦胧前去过卯,真叫受罪。等日久习以为常了,也渐觉苦尽甘来。我日后办事,亦能早起,才知受益不尽。这都是我老师造就出来的。……”自古以来,多少钟鸣鼎食之家相继败落,都是因为子孙骄奢淫逸所致。曾国藩出将人相,最担心的就是子孙生长于富贵乡中,习惯过一种寄生虫似的生活,渐渐蜕化到  相似文献   

8.
70年前,3万多长途跋涉的红军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乃里长征;70年后,这3乃多红军中的一员——93岁的洪学智老将军也静静地走完了他人生的征程。作为那场壮举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洪学智的去世,标志着那个伟大而又浪漫的时代,正和我们渐行渐远。“他走了,我泪流满面……”泪珠仍然挂在张洪祥的脸上,声音仍然在不停地抖动着。现年77岁的张洪祥于1978年起担任金寨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从1979年到1980年担任县委书记,此后又在原六安地委秘书长的任上工作了整整11年。“在整个六安,我算是和洪老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给他找‘麻烦’最多的人。这下他走了,我再也‘麻烦’不到他了。”  相似文献   

9.
沈剑英 《世纪》2023,(1):68-70
<正>王元化先生是上海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先生自2008年离开我们已有14年时间,似乎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对于已与先生相识27年,学术研究得到其鼎力相助的我来说,他似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一、因《因明学研究》结缘我与王元化先生相识于1981年。记得是春夏之交的季节,复旦大学中文系贾植芳先生在胡风冤案中蒙难二十余载后,终于正式平反、恢复教授职称并迁入复旦六舍51号新居,我与内子朱碧莲(1955年毕业于复旦中文系,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同去探望,  相似文献   

10.
因为什么事,那天提前叮嘱某人,使尽浑身解数说服他同意,还没来得及得意,就收到短信如下:“到时候再具体给我说一下,你知道我这个人比较不靠谱”。——他这么谦虚坦诚,我虽然失望也只好受宠若惊地笑纳了。这是对“不靠谱”的最初印象。随着少年幼稚病渐行渐远,渐渐见识了“不靠谱”无与伦比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1月的北京天气寒冷,大鹏裹着-件羽绒服出现在记者面前,拍完照后,他穿上一早准备好的棉靴,说:“我们坐得近一点聊。”大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随和,同时,像很多人说的,现实中他并不“逗”,也许是因为年纪渐长,也许是因为即将上映的电影《吉祥如意》。“这个电影对我来说非常残酷,我跟你描述的时候有几次心潮涌上一丝激动,但是又很快按压下去,”大鹏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完全投入,不然咱俩都得在这坐着哭。”  相似文献   

12.
渐渐懂得     
陈亦涵 《南京史志》2013,(12):49-49
时间,一分一秒流走;我,渐渐长大,渐析陆得……  相似文献   

13.
茶杯不是茶杯渐源仲兴禅师担任道吾圆智禅师的侍者时,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喝。禅师指着茶杯问他:"是耶?非耶?是邪?是正?"渐源禅师走近了一些,面向道吾禅师,一句话都不说。  相似文献   

14.
祝昌生年不详,卒年约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八月以前。字山■山史、山公等,原籍相城,寓居徽州。善画水山,■师渐江,后泛学元人。有人说他的作品“浩浩落落”,有“特立不群之概”,有人说他“于元季诸名家真迹,无不临仿,故■逸致”。化处■刊乃一帧山水册页,基本风格有如渐江。但其可画山石喜作尖顶,不似渐江之及为块堆垒,显得颇为繁复,不如渐江空旷简明,故较之渐江作品,似少那么一种清逸之气。当然也可如有的人那样,将化理解为“元气浑厚,精神具现,古淡中神完气■”,并赞为“画家境诣之极超者”。新安画派中的雪■也好画尖顶山,但奇峭而非祝…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择偶     
裴毅然 《文史春秋》2002,(10):34-34
梁漱溟一直倾慕佛家出世思想,吃斋茹素,年近三十不娶。父亲屡屡催逼,他一口拒绝,毫无商量余地。不料,父亲死后两年,由于做《东西化及其哲学》之讲演,竞渐起意于室家。一次与友人伍伯庸先生谈及此事,伍先生问其择妻条件,梁氏对日:“在年龄上、容貌上、家世上全不计较,但愿得一宽和仁厚之人。不过,单是宽仁而缺乏超俗的意趣,似乎亦难与我为偶;有超俗的意趣,而魄力不足以副,这种人是不免要自苦的;所以宽仁超俗而有魄力,是我所求。  相似文献   

16.
神秘消失 庄泗川,这个台湾嘉义出生的人物随着渐行渐远的历史,当今武汉人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了.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他却是大红大紫的闻人。  相似文献   

17.
获交于靳万农先生,一在修志,二在书法,两者交逢,便生会心切意之感,投契渐厚,更增倾慕之情。我们初识于1990年仲春,他酷好书法且有成就,我实地采访又喜赏书法,谈话的内容就自然离不开著述与书法。著述文化与书法艺术相通,无论从事著述编纂还是书法创作,人都不能太世故,否则就会少一份高雅,为书必不能直,为艺必不能工。这是我俩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怀着成就一番事业的心,徐晖觉得年轻时不拼搏,年老就会后晦。刚毕业时的他年少气盛,工作一年半就辞职单干,结果跌了一跤。重返公司,再经6年的市场磨练,已渐成熟的他选择再次创业。  相似文献   

19.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喝酒与众不同。 他喝的不是酒,是悲凉。 司马曜从出生就承载着悲剧。 他出生时,悲凉之雾,渐被东晋。皇室式微,日甚一日。别的帝王出生前,一般他的母亲都要梦到太阳入怀了,梦到金甲神人了,或者梦到一条真龙盘踞在屋顶久久不去了等等,  相似文献   

20.
天气渐冷,一位15岁的初一住宿学生要晒被子,因自己个头小力气不足晒不起来,于是打电话将10多公里外的家长叫来晒,竟然不知道请自己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帮忙,这令我惊讶。联想到邻居家的一位中学生,经常早晨上学时因车棚里车多取不出自己的车,他不是向同时取车的大人求助,而是仰起头,放开喉咙向高在四楼的家长求助。孩子缺乏求助意识,让我深思:现在的独生子女是不是只会在家里对家长发号施令,而在外却丧失了求助的意识和能力呢? 有人用“在家像猛虎,出门像病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