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游似手斧石器的初步研究储友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背景地理概念上的长江中游地区泛指两湖平原及其邻近地区,周围环以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南岭、武陵山、巫山和大巴山,整体似一个不规则的盆地。它以长江为中心,汇集了清江、沮漳河、澧...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本文所称的鄂东地区的地理概念,指的是汉水以东、桐柏山和大别山以南、幕阜山以北的湖北省东部地区。 鄂东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遗址的发现始自50年代。195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现并发掘了红安金盆遗址和圻春毛家嘴  相似文献   

3.
大悟县位于大别山脉的西端。东与河南省的新县和本省的红安县交界,南接黄陂,孝感;西邻应山,北连河南信阳,罗山。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水,滠水,两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注入长江。大悟县地处鄂东北  相似文献   

4.
武穴市新石器及商周遗址调查武穴市博物馆武穴市(原为广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边缘地带,长江中游北岸,背靠大别山余脉南麓,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低山,西部、中部为丘陵,东南部为湖区和长江带状冲积平原.主要河流有梅州河、大金河、余川河(包括上游荆竹河...  相似文献   

5.
庙山岗遗址位于罗田县三里畈镇张家湾村,北距三里畈镇约1公里,遗址东侧有武汉至罗田公路通过。遗址地处长江支流巴水两岸一盆地内山岗上,因旧时在岗上修庙宇,故名,发掘前为一处梯地。1991年3—6月,为了配合罗田县大别山矿泉水厂厂房建设,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地区博物馆、罗田县文管所三家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庙山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揭露面积九百六十平方米。其中西北部文化堆积厚达4.3米,东部很薄,最深不过2米。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周、春秋三个时期遗存,文化层从上至下共分九层,庙山岗遗址⑨⑧⑦三层为龙山时期堆积;⑥⑤④为西周遗  相似文献   

6.
铜鼓山商代遗存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胜斌 《江汉考古》2001,(4):40-48,22
铜鼓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郊陆城镇,为濒临长江东岸的一山头。铜鼓山保存有商代文化遗存和东周时期的墓葬,1987年正式发掘.材料已报道(见《湖南考古辑刊》第5集《岳阳铜鼓山商代遗址与东周墓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铜鼓山遗址商代遗  相似文献   

7.
汉阳东城垸纱帽山遗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阳县东城垸纱帽山遗址,位于县城蔡甸之南约30公里许(图一)。东面濒临长江,与武昌金口镇隔江斜对;西面有坛山、朱家山、陈家山。遗址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相似文献   

8.
安居遗址位于湖北随州市西部十六公里处的安居镇。安居镇座落在桐柏山与大洪山间随枣走廊的南部,自古即属南北交通的要冲。镇南傍溳水,西临溠水,北面是一条东西蜿蜒十多公里的第四纪堆积土岗地。一九八四年四月,为配合有关课题的研究,武汉大学荆楚史地与考古研究室派王克陵、王光镐、徐少华一行三人前往该镇考古调查,初步查明了一处较重要的古代建筑遗址。遗址大体分布于安居镇及其北面的安居中学之间,中心范围在安居镇与北邻的杨家湾一带。经粗略踏查,遗址大约南起溳水北  相似文献   

9.
正举水鉴人举水书院位于今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肖桥村,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当地民间创办的讲学之所。因书院坐落在彼时的举水河滨,因此得名。举水发源于大别山南麓风波泐山,自北向南,流经河南新县,湖北麻城、红安、新洲,由团风注入长江。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举水发大水,冲开新洲柳子港夹洲地  相似文献   

10.
大冶石龙头是中国重要的中更新世晚期遗址之一。本文运用法国史前学者开创的技术分析法对该遗址石器重新进行分析,并尝试对相关遗址和区域的旧石器进行了宏观比较,探索了诸遗址石器工业之间的共性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一方面它与观音洞和大洞遗址具有较多的相似性,主要反映了长江以南的旧石器工业特征,另一方面它又有类似于长江以北遗址的一些因素,具有过渡性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万州区中坝子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坝子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 (原万县市 )小周镇涂家村二组 ,地处长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上 ,地理坐标为北纬 30°5 5′7″、东经 1 0 8°32′5 2″,海拔高度 1 2 5 .0 - 1 5 0 .0米 (图一 )。台地北靠丰都山 ,南临长江滩地 ,东西为流水冲沟 ,中心部分为台阶状梯田 ,周边为柑橘林带。遗址发现于 1 992年 ,1 994年南京大学进行过调查与试掘。遗址保存状况较好 ,属三峡地区 A级发掘保护遗址。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区文物的保护和发掘 ,西北大学考古队于 1 997年 1 2月对中坝子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测量与发掘规划。在遗址中部确立了永久性的…  相似文献   

12.
冉万里  刘瑞俊 《文博》2000,(4):3-14
一、遗址概况与工作经过 上中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境内的长江北岸一级台地上,行政区划隶属该区小周镇涂家村一组(图一)。遗址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0”55’7”,东经108”32’50”,海拔高程120──150米。为“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地下文物抢救发掘工作项目”之一,属B级发掘保护遗址。1992年被发现。1994年南京大学做过调查和试掘工作。 1997年12月西北大学考古队由陕赴渝,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和钻探,进一步搞清了遗址的范围。上中坝遗址东界为碾盘湾,西界为洞子湾,南临长江滩地,北靠望丰都山。地…  相似文献   

13.
秭归龚家大沟遗址的调查试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秭归县香溪公社东门头三小队的龚家大沟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的南岸,紧靠长江边上。其北与鲢鱼山遗址隔江相望,其西北距秭归县城约5公里,其东北距香溪镇约2.5公里(图一)。  相似文献   

14.
赵家窑村位于丹徒县高资镇东南约3公里,村西南约70米即团山遗址.遗址为一台形土墩,高出周围地面7米.土墩顶部近似椭圆形,西北至东南长70余米,东北至西南宽40余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北距长江3公里,南距连绵的宁镇山脉仅1公里,周围是长江与宁镇山脉之间的冲积平原,土地肥腴.两条小河流经遗址的西面和北面,在遗址的西北汇入高资河,逶迤向北,注入大江.(图一,图版一、1)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枝江县(现改名为枝江市)关庙山遗址和宜都县(现改名为枝城市)红花套遗址分别位于长江北、南两岸,石家河化层位于遗址的上层,破坏较严重,保存较少,因而出土陶器的数量也很少。两处遗址所反映的石家河化制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5-1986三峡坝区三斗坪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宜昌三斗坪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原三斗坪镇东侧,西北距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约1公里,东距黄陵庙约10公里(图一)。遗址范围现有高速公路穿过,原貌已变,文化堆积无存。原遗址两边有沙沟溪自西向东拐西北入江,南部为一座低山,属长江的一级台地。早在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三峡工作组就进行过一次发掘,并定为第二、五类遗址(陈周、汉代遗址),文化堆积发规范围东两长30、南北宽50米[1]。70年代,为配合葛洲坝工程,省、地、县考古人员曾多次到此复查,因文化堆积埋藏较深,暴露遗存不丰富而未作发掘。80年代在三峡人坝…  相似文献   

17.
汉水纵贯我国南北,连接黄河与长江两大母亲河,在考古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廊道作用。通过对汉水流域已有的商代考古资料的梳理和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结合文献,探讨了商时期汉水在考古学文化南北交流、东西交流方面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及汉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交流的具体路线问题。作为文化交流的廊道,汉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交流的路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商代前期文化在河南境内沿今天的京广线南下,由豫东南越过桐柏山到达鄂东北,经澴水、滠水及其附近进入盘龙城,继而南下到长江中游。第二条,以豫西、晋南为中心的二里冈文化沿渭河、洛河向西传播到渭河平原、陕东南地区,然后越过秦岭山间孔道,沿丹江、汉水向东南传播到鄂西北,至此开始出现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溯汉水南下到长江中游,另一条则逆汉水而上向西至汉水谷地。第三条,中原商文化在河南境内向南传播,很可能直接经由南阳盆地进入鄂西北地区,再沿丹江、汉水南下至长江中游。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的,通过以上三条路线,反方向的文化交流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戴家院遗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但家庙镇大河厂村戴家院村民组西南30米,西南距霍山县城9公里,地处大别山东北部边缘,遗址东10米处有一椭圆形水塘,南部约100米处有条小河,四周均为平坦的水稻田,外围500-2000米处为低矮岗地环绕,东南方向约2公里处有一座海拔392米的独立山峰——复览山(图一)。遗址是江淮地区常见的台墩形遗址,地势高出周围水田2-3米,呈圆形,表面相对平坦,东  相似文献   

19.
黄陂位于汉水东面,地处鄂东、鄂东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交接地带,其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大别山脉,中经起伏不平的丘陵岗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3,(12)
1973年春天,我们对湖北阳新半壁山太平军千人塚遗址做了一次初步调查。半壁山在阳新县城西面,孤峰挺拔,俯瞰大江,与北岸田家镇成犄角之势。宽阔的长江流经山下,江面突然狭窄,形如咽喉,更增添了这一带形势的险要(图一)。所以当地贫下中农说:"半壁山是湖北的大门,战争不离半壁山。"千人塚遗址在半壁山西麓盛家湾旁边,因正当夏、秋江水上涨冲刷处,现已被长堤掩盖。据盛家湾、郝矶一带群众回忆,墓地原来形如凹坑,解放前曾见零星骨骸暴露。塚前立有石碑。碑高140、宽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