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六字真言、六字真经或六字大明咒,是藏传佛教诵咒“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对“六字真言”的诠释颇多,但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几种:(1)据藏传佛教经典记载,六字真言,“嗡”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  相似文献   

2.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3.
1997年3月,四川成都成铁二公司在拆除成都市老东门大桥过程中,在西岸桥墩发现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被嵌立于桥墩的石条中,绕幢底部用规格不一的青砖垒砌一圈,高约30厘米。经幢为红砂石质,八面柱形,高179厘米,题书“佛顶尊胜幢”。八面中一面略窄,顶宽19、底宽21厘米,其余七面宽窄基本相同,顶宽19、底宽23厘米。  相似文献   

4.
1988年5月乐山大佛寺大雄殿左侧厢房内放置着一个石碑。碑系雅石质,长218厘米,宽96厘米,厚8厘米。碑文系楷书,阴刻,自有至左。“桂华寺”三字,刻于碑石中央,字径52厘米,字距18厘米。上款为“咸丰癸丑仲夏月”七字,下款是“何绍基题”四字,字径8厘米,字距2厘米。下款3厘米处刻有两方印章,上方印章长6厘米,宽6厘米,印面系朱文篆书“何绍基印”四字,字径3厘米。下方印章长7厘米,宽7厘米,印面为白文篆书六字,字径2厘米,字迹模糊,无法辨认。此碑上款是“咸丰癸丑仲夏月”的年款。咸丰为清文宗奕年号,癸丑为咸丰三年即公元18…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20日下午,江西省安福县东山文塔维修人员拆御塔刹时,在天宫中发现了两尊明代铜佛。一为双手合十,慈眉安祥,端坐在仰覆莲上的如来佛;一为身着肚兜,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童子佛。其喻意是天地间人为主宰或天地人或象征未来和希望所在。两尊佛造像形象生动,工艺精美,纹饰简明,是不可多得的明代文物。如来佛(亦有人说弥勒佛):铜质、高22厘米(含底座),宽16厘米,像高16厘米。童子佛:通高19厘米,底宽6.9厘米,底高4.5厘米,底座铭文竖镌:施刘普、智僧翁、济供养。东山文塔塔刹为宝葫芦形、由九块…  相似文献   

6.
陈晓伟 《文物世界》2009,(2):40-44,66
2007年8月,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败虎堡村发现了一座辽代经幢,呈六面柱体形,残高0.18米,对宽0.27米,其余各边长分别为0.13米、0.075米、0.11米0.17米、0.16米。盖顶、身、基座不存嘲。该经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正文共十九行,每行仅存四或五字,残缺严重。首行为“佛顶尊胜”四字,题记为“大辽国山西云和尚僧行该、口座僧志的、口麈沾影”,幢文共计84字。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阜新市文化局文物组收藏一方金代天赐年款的乣军铜印,现介绍于下,并略为考释,以求指正。该印于1972年在阜新县七家子乡出土。印呈方形,边长5.1、厚1.1厘米。长方梯形钮高2.1厘米。钮顶上阴刻一“上”字。重400克。印面阳文汉字九叠篆字“蒲杨县尉之印”六字。印背阴刻两行錾字,左为:“蒲阳县尉令”,右为“天赐二年六月”(见拓片)。  相似文献   

8.
清宫旧藏中有一类特殊的文物,档案称之为“漆泥子佛挂屏龛”。挂屏龛中的诸尊使用擦擦模制而成,嵌入木制方格并配以玻璃龛门,玻璃佛龛外边的部分,以绢托裱,并施以彩绘图案。其形式为清宫所独创。漆泥子佛挂屏龛中,有一类以乾隆皇帝为主尊,至今尚未公布详细信息。本文对故宫博物院现存“95尊”与“107尊”两种圣容漆泥子佛挂屏龛进行了内容辨识和解读,并对其制作与含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周卫尊     
1974年我店在武汉铜材厂拣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尊。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早期的卫尊。过去卫器已发现不少,多为西周中、晚的器物,属西周早期尚不多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在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1981年又在《武汉市历史文物展览》上展出过。这件西周卫尊,现仅存下腹圜底及圈足的部分。残腹外饰浮雕饕餮纹,足根饰凸弦纹一周,高圈足外撇,素面(图一)。底内有铭文四行,第一行七字,二行五字,后两行各六字。共二十四字:“唯四月乙卯,公  相似文献   

10.
咸若馆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花园内,为该园中主体建筑。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东、西稍间的内壁上增设24个挂龛,用于供奉十二套擦擦三百六十佛,共计4320尊。经整理,咸若馆现存擦擦佛4233尊,其中4217尊属于三百六十佛系列,是利用三世章嘉胡图克图·若必多吉编订、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1757年12月20日)最终定型的三百六十佛铜阴佛模制作而成,其余16尊背后无字的擦擦无量寿佛则是清后期的作品。4217尊擦擦佛中目前仅有一套完整的擦擦三百六十佛,其余各套均不全。将这套完整的擦擦三百六十佛与《诸佛菩萨圣像赞》进行比较,两者有354尊佛像完全相同,仅6处存在差别,一致性高达983%。依据中正殿火场残存的《四体文佛名折》等一系列档案,考证其出现差别的原因是《诸佛菩萨圣像赞》和咸若馆供藏擦擦三百六十佛分别是三世章嘉编订三百六十佛过程中的前后两个阶段的作品,前者属于稿本,后者为定本。  相似文献   

11.
今绍兴地区还保存有几处重要的南朝时期的佛教文物,这在南方地区是很少见的,这些文物是:南齐维卫尊佛造像:佛像高60cm多,石胎镏金,螺旋发髻,面较方圆,深目高鼻,鼻梁通于眉际,衣纹为阶梯式,下摆密褶。结跏趺坐,施禅定印。背面刻楷书铭文三行,其文曰:“齐永明六年太岁戊辰,于吴郡敬造维卫尊佛。”新昌大佛:在新昌县西南南明山。大佛依山崖雕成,作跏趺坐,施定印,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部肃穆,鼻梁通于眉际。像通高1323m,现有五层楼外护。据文献记载(详见后文),此像历经护、三僧的努力,积年方成,像成之后,僧请刘勰作…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元月,在成都大慈寺工地挖管道沟槽时,于地下两米处发现一石经幢。此幢无座无顶,只余幢身。幢身高97厘米,六边形,略呈梯柱状,上边宽20厘米,下边宽22厘米。幢身上面的中心有长宽7厘米,深6厘米的凹槽,为连接幢顶的榫孔。幢身六个面的上端分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径6厘米。以下刻唐代高僧、终南山释道宣《妙法莲华经宏传序》和清代无名氏《重修多宝寺碑记》。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我国“城市中的森林公园”的宜宾市翠屏公园目前正在维修唐代石刻“千佛岩”。 “千佛岩”又名“千佛台”,位于宜宾市翠屏山“哪吒行宫”的右侧。这座唐代石刻佛像群,镌刻有佛象一千零四尊,每尊高一尺。这些佛像雕刻细腻,造形生动,神态各异。由于年久失修,千佛台已经破烂不堪。为了保护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业,宜宾市建委和翠屏公园决定分两期工程修复,还将新建千佛亭、晚钟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七年冬,太康县文化馆普查文物时,在县东北三十里高朗公社玉皇岗大队赵寨村,发现一块东魏造像碑,现存县文化馆。这块造像碑高34厘米,宽28厘米,保存完整,碑阳造像三尊,为一佛二菩萨;本尊释迦牟尼,肉髻,园形头光,身穿通肩大  相似文献   

15.
富平县文物管理所收藏一尊隋代早期弥勒佛造像,像高37厘米,结跏趺坐于椭圆形台基上(图版叁)。这尊弥勒佛面型丰圆,曲眉发髻低平,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至肩。用宝镜、花瓣和珊瑚组成复杂而精致的璎珞,下垂至腿部,上身内着“僧祗友”,外着敷搭双肩袈裟式外衣,颈部有铃铛饰纹,袒胸,左手握瓶,细颈束口,通长7厘米;右手持带柄莲包。两臂敷搭飘带,下垂于脚面。  相似文献   

16.
1983年3月,四川省忠县物资局在临江岩畔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一处唐代摩崖石刻。这处摩崖石刻共有五个龛窟,三十三尊造像(部分造像头部早期被盗),龛窟彼此相连,均凿于整体岩石上。现分述于下: 第一窟,造像三尊,本尊为菩萨,两旁为侍者。窟高63、宽55厘米(图一)。第二窟,造像三尊,本尊为佛,两旁为侍者。窟高67、宽55厘米(图二)。第三窟,造像十七尊,本尊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为迦叶、阿难。两侧壁为侍立菩萨。近窟口处,左右各二天王,外面二天王脚踏夜叉,与奉先寺天王类似。阿难、迦叶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发现的淳化元宝金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春,佛教圣地五台山修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每枚重12克左右。钱质黄金,成色一般在90%以上。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像下均有莲花座;背缘正上方有砸印一、二、三、四和无戳号者共五种。钱径2.4,厚0.12,穿径0.5厘米。佛像铸造精巧,立体形隆起0.2厘米,头部五官清晰可见,躯体栩栩如生,坐佛背后有佛光屏,立像为韦驮,手持如意。  相似文献   

18.
故宫现存的两座六品佛楼——梵华楼、宝相楼所供的唐卡和铜造像中尊神的汉、藏文名号十分丰富,本文重点分析了尊神名号的汉藏文题刻错误、汉译名的不准确性以及东西方学者在复原其梵文名号时的一些错误,并作了修正,为拓展乾隆时期清宫六品佛楼的研究方向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文征明泥金小楷《孝经》,册页,墨笺本。页高30厘米,宽16.7厘米。除边净高20厘米,宽9.7厘米。共二十四页,每页六行,行有竖暗格,每行13字,计小楷1825字,每字见方约1厘米。首页第一行“孝经”下钤“停云”白文印一方。末页识“嘉靖甲午春社文徵书”,下钤“文征明印”白文印一方,末行钤“兰陵缪氏珍藏”、“兰陵文子收藏”、“公孙长子大有因缘”朱文印三方。 民国时期,内江余切得以收藏,民国癸酉年重印精裱。现藏内江县文化部门。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等。长洲(今  相似文献   

20.
邹秀火 《南方文物》2001,(1):102-103
“璇玑玉衡”辞海解释为“我国古时测量天体坐标的仪器”,即“浑天仪”的前身。又一 说“北斗七星”。因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总之属我国古代较 原始的天文仪器。今庐山博物馆院内陈列着一尊铁铸器物,即“璇玑玉衡”。通高105厘米,重若千斤。它 由上下两截组成,上截俗称“铁菱角”。中为方形,边长34厘米,共有六方,每方各铸有长 25厘米,围长61厘米圆翅。下截形如覆甑,类似铁钟,高46厘米。下截如覆甑,类似铁钟, 高46厘米,底径61厘米。可将上截的任一铁翅置于其中,相含如磨,推之圆转如轮。下截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