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有关江南地区周代土墩墓中"一墩多墓"现象的发现、争论与确认的认识历程,指出"一墩多墓"现象确实存在并比较常见。进而通过对土墩内部墓葬形制、布局及层位关系的考察,指出"一墩多墓"存在着向心结构与不规则结构两种形式。前者墩内墓葬存在一定的布局安排,中心墓葬与周围墓葬之间主从关系明显,很可能是出于某种规制而成。这一形式大体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并集中发现于茅山两侧的宁镇丘陵地区。后者则大多为晚期墓葬选建于早期土墩之上或之旁而逐渐形成,墩内墓葬之间不具备明显的主从关系。这一形式是江南地区土墩墓中"一墩多墓"的主流形式。  相似文献   

2.
"仙人半开门"图像是汉代画像的一类重要题材,流行于川渝地区和鲁苏地区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分析其图像构成,以及图像中启门人、道士的具体身份,可以看到在东汉中、晚期画像中出现并流行一种新的升仙程式。在这一升仙程式中,道士作用的突显反映了早期道教兴起和天师道在巴蜀地区盛行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墓葬研究多集中于出土器物和葬制葬俗,对墓葬本身却有所忽略.以山东地区商周墓葬为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墓葬的长、宽比值以及墓口与墓底的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特征;墓道的有无可能取决于棺椁下葬习俗和墓葬的规模,而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没有必然联系;山东地区壁龛墓数量较少,其族属可能有别于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器物箱的使用是东夷人的传统,并于春秋时期影响到中原及其他地区;鲁南、鲁北地区墓向较杂,这可能源于两地居民族属的多元性,而鲁东、鲁东南两地则继承了早期东夷人的传统,皆以东向为主.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寺门口东吴墓,墓葬形制为“十字形”多室墓,反映了与长江中游东吴墓葬形制上的承接关系,该墓葬未经扰乱,出土的一些陶瓷器和精美的铜镜,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东吴时期的墓葬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朱然家族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也是该地区迄今发现唯一一座封门墙内侧设置石门的墓葬。墓中出土一批珍贵的青瓷模型明器和实用器,特别是一件青瓷羊,造型优美,体态丰腴,工艺精湛,被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称为"羊王"。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几座东吴时期大型墓葬的分析,并结合《三国志.吴书》等史料推断,此墓的墓主可能是朱然之子朱绩。它的发现和发掘,对研究朱然家世和该地区东吴时期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浦城县管九村土墩墓是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作为福建首次发现的先秦土墩墓群,无论其墓葬、出土文物的形制,都对研究早期闽北地区文化渊源提供了珍贵资料。而诸多精美的青铜兵器,更可以与江南地区已发掘土墩墓的出土文物进行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7.
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祔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祔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墩墓是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独有的墓葬形式,是江南地区分布最广、保存最好、最为典型、最具土著文化特色的周代文化遗存。如今这些土墩墓历经了三千年的风雨剥蚀和人类毁坏,依然耸立在江南大地的山峦岗地、平原丛林中。几千年时光流逝,土墩墓已成为了世  相似文献   

9.
江南大型土墩墓形制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依据近几年田野发掘所获得的新资料,首次将江南地区上层贵族墓葬从一般意义的土墩墓中区分出来,并就其墓葬形制的发展脉络作了详尽科学的类型学研究;由此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西周至春秋时期江南地区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证实了在江南的广大区域内(主要是苏南、浙江及皖南等地)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墓葬形式——土墩墓。这一墓葬形制在广阔的江南地区一流行就是两千多年。本期发表的《镇江大港双墩2号墩发掘报告》内容总体上属上述范畴,由于2号土墩墓(D2)历次被盗,所出遗物绝大部分来自地层,这对我们想通过随葬器物组合来研究D2的埋葬的规格、文化面貌带来了很大不便,该文的可取之处在发掘者通过逐层清理,对D2营造过程进行了还原,并通过与相距50米距离的D1进行比较,得出了D2属中原葬制与江南土墩墓相结合形制的结论,为江南土墩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江苏邗江甘泉顺利东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邗江甘泉顺利发现的一座东汉砖室墓,采用前堂横列单接棺室的T字形结构,前无甬道,沿袭了当地西汉木椁墓中一类外藏椁横列的平面布局,为东汉早中期之交一位有较高身份地位者的墓葬。墓中孑遗的鱼纹铜卡尺是一件精密的游标量具,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12.
江苏句容下蜀中心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4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句容中心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土墩墓,发现祭祀器物群1处、墓葬1座和房址1座。器物群器物出土时破碎严重,属有意识打碎。墓葬堆土成坑。房址位于墓葬下方,主体由基槽和基槽内柱洞组成,为截面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式建筑,有长方形过道,其与墓葬及祭祀器物群的位置关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上旬,湖南省汩罗市文物管理所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掘了一座东周时期墓葬(M1)。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分析,该墓属楚墓。  相似文献   

14.
徐承泰  詹世清 《文物》2011,(1):15-28,1
2001年6月,武汉大学考古学系等对重庆市奉节县赵家湾八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为刀把形,由甬道和墓室构成,出土随葬器物112件,主要为日用陶器、陶俑及车马器等,另外还出土有玻璃及数百枚铜钱。根据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判定墓葬的年代为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15.
洛阳金谷园IM337号汉墓的年代,原报告推定为“东汉中期-晚期”,本文认为该墓实际上是一座西汉晚期墓葬。本文还就该墓中出土的釉陶器进行了分析,认为已知洛阳地区出土的同类釉陶器的年代均集中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应属于直接从南方输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甘肃合水县肖咀乡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经发掘,该墓为唐初右监门卫将军魏哲之墓。墓中出土一方墓志,明确记载了魏哲的生平等,是陇东地区正式发掘的唐墓,丰富了甘肃唐墓资料。  相似文献   

17.
安徽舒城九里墩墓残存的大部分遗存呈现典型的楚文化风格和战国早期的时代特征,应是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而不可能是钟离公鱼的墓葬,更不可能是群舒墓、蔡墓或吴墓。这一看法与楚、群舒、蔡、杞、钟离诸国族的历史变迁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韩国祥 《考古》2012,(3):51-58,108
1998年9月中旬,北方航空公司朝阳飞行大队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施工人员揭开墓顶封石进入墓室,并取出了三件随葬品。朝阳市博物馆(现朝阳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到现场调查,追回被取出的器物,并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  相似文献   

19.
舒城九里墩墓中出土有一批战国早期青铜器物,下葬年代为公元前445年之后。墓中所出的青铜礼器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墓主人应为战国早期楚国贵族,今舒城可能为其封地;墓中虽亦出蔡、钟离二国器物,但此二国距舒城甚远、时代亦不符,可能为楚灭蔡、钟离二国后所得战利品。  相似文献   

20.
本次修复对象是北宋早期的墓葬壁画,该壁画的出土为弥补邯郸乃至河北宋代早期墓葬壁画实物资料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该壁画的保护修复,不同于以往揭取或整体提取的方法,该壁画采用切割砖体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保留文物结构上的完整,保护了壁画的安全,也为后期的二次修复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