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  论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马大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3期关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马大正《当代中国史研究》第 4期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李大龙《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1期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张碧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2期关于现代“边疆”释义的思考施卫君《红河学院学报》第 4期“边疆”一词在世界主要法系中的镜像 :一个语源学角度的考察张世明 龚胜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2期关于边疆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杜家和《边疆经济与文化》第 2期论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以来,中国历史时期疆域与政区变迁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有两项:一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二是《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二者在研究缘起、研究旨趣、运作方式及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总体上,前者体现了政区地理的"通代研究",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断代政区地理研究";前者代表了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向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型,而后者似显示出历史疆域政区研究向历史学的回归。此外,70年来的疆域政区研究在旧史料的整理和新出史料的解析和运用、新的研究视野和GIS科技手段的使用、历史政治地理学理论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疆域是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问题。中国通史编纂是白寿彝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他对民族、疆域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从而奠定了其主编中国通史的理论基础。他关于中国历史的民族理论可以概括为"四类范型,一个趋势"。四类范型指中国历史上的四类统一范式———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民族统一。一个趋势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民族关系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为统一是主流,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发展。在疆域问题上,他明确地说,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作为编写中国通史的地理范围,而对皇朝史观在疆域问题上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白氏中国通史是中国史学家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中国通史话语体系的标志性著述,反映了中国史学家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爱护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满洲历史地理》是日本历史学家白鸟库吉于1908-1914年间主持编纂的著作。该书重视历史地理与疆域范围的考证,重视实地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设置的行政机构的疆域做了细致考证,并梳理出基本的疆域演变脉络。但在该书的叙事框架上,白鸟库吉立足于将"满洲"与朝鲜的历史合并为"满鲜史",并提出"间空地"理论与"南北二元对抗"理论,试图诠释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是"无主之地",在历史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并突出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对抗性关系,从而使其研究结论无法脱离为即将开始的侵略战争服务的政治性目的。  相似文献   

5.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禹迹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的成就”,“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现今所见的《禹迹图》是宋代上石的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题名《禹跡图》,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四月刻石(简称“阜刻图”):而另一幅现存江苏镇江博物馆,题名《禹迹国》,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十五日刻石(简称“绍刻图”).这两方石刻地图自五十年代以来即引起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的文章见有:《介绍三幅古地图》《镇江宋代“禹迹图”石刻》.以及《再论“禹迹图”的作者》等几篇,对其两种石刻图的概貌.成图年代及图的作者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朝鲜古地图中保存了清代中朝边界的诸多重要信息。通过对多种朝鲜古地图的解读,考察了其绘制方法与特点,重点分析了穆克登碑、图们江源、"间岛"及鸭绿江下游岛屿等边界地区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与变化轨迹。可以看出,朝鲜古地图在绘制方法受到了中国传统舆图的深刻影响,在内容上反映了绘制者对本国历史、地理状况的认知,也体现了其领土观念与"北拓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谭其骧教授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给出的各朝代疆域图,采用网格测量法,得到了中国历史上28个主要王朝和王国所占疆域的大小值。这可使我们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领土大小及势力范围有量上的比较。 长期以来,人们就中国历史上各王朝和王国存在的起止年代及人口户籍等定量问题,进行过详细且成功的研究。这些结果的意义不仅在于数字上的大小,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的概念,是我们进行一些更为精确分析的基础。本文中的“王朝”代表大一统时期的集  相似文献   

8.
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幅古地图,已经有许多同志写了研究文章,我认为有的问题还需要补充、商榷,下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关于"道"的解释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中,标名为"道"的有四处,《地形图》中有"冷道"、"齕道",《驻军图》中有"箭道"、"复道",它们虽然都名之曰"道",但意义却不一样,"冷道"和"龁道"是汉代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当时的所谓"蛮夷",就是  相似文献   

9.
经过比较楚简本、帛书本、河上公注本三种《老子》中的仁、义观念,本文认为战国时代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版本的《老子》。帛书本《老子》是战国两个不同版本系统《老子》的拼合;河上公注本自觉地消除了先前两个版本中的矛盾和拼合痕迹,因而它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为道家经典的善本《老子》,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综论“中国”一词和中国疆域形成再探讨杨建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历史语境中的王朝中国疆域概念辨析毕奥南——以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为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于逢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于逢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中国大一统疆域的历史演变胡兴军《地图》第6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赵静 《文博》2004,(5):56-59
《禹迹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传世的石刻地图中的绘制年代最早,更在于它有相当高的数学精度,是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禹迹图》客观的反映了宋代的地图制作水平,是中外古地图中难得的珍品,历来西方学者对它赞誉有加。目前对此图的研究又出现另一种认识,葛瑞母·汉卡克在其《上帝的指纹》一书中提到"一幅雕刻在石碑上,绘于1137年的中国地图呈现精确  相似文献   

19.
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华林甫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夏朝。自先秦、秦汉直至明清,地图的制作随着时代的进程而日益发展,绘图理论也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因而自古以来我国重视地图不亚于书籍,两者往往合称“图书”...  相似文献   

20.
综  论关于边疆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马大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1期组织跨学科力量对中国边疆重大问题研究进行联合攻关马大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4期关于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赵永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 3期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马晓军《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第 2期试论中国历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方立军《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第 2期中国历史上有关民族事务的机构及其措施述略明 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第 4期论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西部政策李绍强《齐鲁学刊》第 2期隋唐四方馆、鸿胪客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