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宜 《百年潮》2004,(2):16-20
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革命已誓师北伐.8月党派我(化名李英)为湖北省的妇女代表,参加以董必武为团长、李汉俊为副团长的湖北各界群众代表团,秘密离开武昌,乘船由长江经洞庭湖,到长沙欢迎北伐军,敦促义军早日进军武汉.  相似文献   

2.
李汉俊脱党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黄春秋》1996年第2期姚松蛟的《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功与过》一文中说:李汉俊脱党,“从客观上看,他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一,屡遭打击,以致消极而自动脱党;主观方面,李汉俊组织观念薄弱,性格有‘可留则留,不可留则去’之痼癖(李汉俊语),与陈、张意见不合,又不能采取正确态度,先负气擅自离开党中央,后又不参加武汉地区党的组织生活,以致被党除名。”我看过一本名为《中共一大代表的结局》的书,该书对李汉俊是这样说的:1921年“一大”后脱党,1924年被开除。他所以擅离党中央,是因为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合。…  相似文献   

3.
李汉俊是我国研究和提倡社会主义最早的人之一,他和中国共产 党的关系也很深。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他是十三个代表中的一个。开会的地点,就是他的胞兄李书城在上海的住所。大革命时代,他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湖北的高等学校合并为武昌中山大学,他是主要负责人。 李汉俊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引人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在国际体育运动中没有地位 ,国内举办的比赛也很少。1 91 0年和 1 91 4年在南京与北京举办的两届全国运动会 ,规模都很小 ,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1 92 4年在武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却非同一般。当时之所以选择在武昌举行全运会 ,是因为武昌既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又为华中重镇。明末清初 ,当时的汉口镇即被称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乃“楚中第一繁盛”。清末的洋务运动中 ,武昌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地区。武昌还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至 2 0世纪初期 ,武昌已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政建设较为完…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父亲梅龚彬原名电龙 ,湖北省黄梅县人 ,1 90 1年 8月1 2日 (农历辛丑年六月二十八日 )出生于县城东门梅家新屋。梅龚彬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 ,为了谋求出路 ,从小就外出求学。 1 91 7年至 1 92 0年 ,他就读于武昌启黄中学。 1 92 1年春中学毕业 ,考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这是一所日本人办的高等学校。1 92 6年春 ,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院。梅龚彬在中学时期就接受“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 ,参加学生宣传队到街头演讲。 1 92 4年秋 ,由贺昌和施存统 (即施复亮 )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 92 5年春 ,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介绍人是恽代英…  相似文献   

6.
(一) 知道武昌民族大道(即今民院路)这个名字,还是在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那时我人还未走出恩施山城,对民族大道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只是由于1983年,我参加高考,被幸运地录取到中南民族学院(今中南民族大学),在学校录取通知书里,有一句很显眼的话,大意是说:从武昌火车站或司门口搭乘108路或15路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7.
54年前 ,我参加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简称武汉军校 )的学习 ,当时编在入伍生男生二大队第八队。武汉军校设在武昌的“两湖书院”内 (原址即现在的湖北艺术学院 ) ,开始的名称叫黄埔军校武汉第一分校 ,校长由蒋介石兼 ,教育长是张治中 ,政治部主任则由郭沫若兼 (郭当时是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那时恽代英是总政治教官 ,施存统是政治教官。武汉军校的学生开始是从广州黄埔军校转来的 ,有一个炮兵大队 ,一个工兵大队 ,一个政治大队 ,一个经理大队 ,还有一个警卫大队。我们这批入伍生是 1 92 7年初在武汉新招的 ,共有三个大队 ,即两…  相似文献   

8.
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劳工问题成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十分关心的课题。戴季陶是当时发表关于“劳工问题”文章较多,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内容丰富,前期和后期有很大变化,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剖析。一五四运动中,戴季陶对工人阶级“直接参加”运动,十分“焦心”。他把“劳动运动”当作中国潜在的“危险”,决心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以便“用温和的社会思想,来指导社会上的多数人”,使劳动运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曾在旧书地摊上买过一本《武昌两日记》的书,据此书版权页介绍,此书为中华民国元年出版,三十五年二月再版。作:咏簪(即龚霞初)。发行为湖南翊武中学。印刷:新潮印书馆。封面上“武昌两日记”是黄兴的题署,下面有黄兴的白印章。右下有一朱印章,比黄兴的印章小一些,也是正方形的,不知为何人之印。  相似文献   

10.
1927年12月27日下午,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被桂系军阀、军长胡宗铎逮捕。身怀六甲的续弦之妻陈静珠见李汉俊脚上还穿着拖鞋,声泪俱下,叫他换上鞋子再走。李汉俊自知在劫难逃,尽力安慰着妻子,说:"不用换,我过会儿就回来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32年7月,我初中毕业前后,父亲多次和我讨论升学问题。当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两个学校,一个是湖北省立师范学校,一个是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父亲倾向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因为这个学校是公费;而且,尽管这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毕业生升大学,但是,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也有升大学的。我倾向于武昌高级中学。为什么呢?上世纪20年代,湖北省教育事业萎靡不振,中学教育尤为落后。对于此种情况,以李四  相似文献   

12.
铁军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于1926年春到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翌年春在武昌参加被称为铁军的第11军24师71团。第11军是由北伐到武汉的第4军一部扩编的,我们24师的师长开始为戴戟,后来就是铁军名将叶挺。那时,铁军威名远扬,我们都为自己是铁军的一员而感到光荣,  相似文献   

13.
正组成与对手1949年武汉解放前,在篮球运动中,武昌有一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在篮球界较有影响的蓝白篮球队,八九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后来又发展了一个乙队,甲乙两队合起来,也不过十五六人。我家住在武昌复兴路,因喜好打篮球,时常到湖北省武昌体育场去打篮球玩。那时,体育场在武昌阅马场旁的现称体育街的尽头,武汉沦陷时,是日军的军营和军马场,面积很大,抗战胜利后,被湖北省接收并改造成为一个方  相似文献   

14.
我叫冯谦伯,原籍湖南长沙人,早年因家贫失学失业,在清末投入新军当兵。辛亥武昌起义,我随着新军反正,参加起义。1912年,我退伍后,在武昌青龙巷开了一家“谦记牛肉馆”。关于当年汉阳保卫战的情况,虽然事隔几十年,然大致情况还依稀记得。  相似文献   

15.
1927年,我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毕业,随即参加了援助武昌震寰纱厂被开除的女工斗争,与20多名同志一起被捕。不久.在广州起义的震撼下,敌人惊慌万状地把20岁以上的人判处死刑.18岁左右的lO余人判处3年或1年徒刑,关押在武昌湖北省第一模范监狱。  相似文献   

16.
1974年4月里,我从一份杂志上读到画家郭道正先生的一篇文章《我所知道的武昌艺专》。“武昌艺专”四个字顿时在我脑海里爆开了一阵火花,挑起不绝如缕的往事。读完那篇文章之后,我便赶着写了一封信,托该杂志社转寄给郭先生,请他将武昌艺专在台北校友的近况告诉我。不多久,我就和画家徐莹女士取得了联系,见面晤谈之后,才知道我们就住在同一社区。徐女士笑说,为何许多年以来,竟没  相似文献   

17.
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攻克汉口、汉阳, 10月攻克武昌。12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接收汉口新市场(今民众乐园),定名为中央人民俱乐部(血花世界),命李之龙任俱乐部主任。 李之龙,湖北沔阳人, 1897年12月生。1904年在武昌两湖师范附小读书,1912年考入外国 语专科学校英语 科,1916年秋考 入烟台海军军官 学校。 1921年 6 月,因发动水兵和 校工罢工,以反抗 校方克扣军饷而 被开除学籍和军 籍。同年8月,在 上海结识了中共 一大代表董必武、 陈潭秋、李汉俊等人。9月返汉,12月在武汉加…  相似文献   

18.
在武昌洪山宝通禅寺的对面曾有一个天主教公墓,有两位在武昌殉道的法国遣使会士曾埋葬在这里,一位是1820年被处死的刘方济神父,一位是1840年被处死的董学神父。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我在武昌纸坊武汉警备司令部所属第五十五师第三三0团第一营第二连任连长,有机会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会战,现仅就我部参加紧急备战和鄂城阻击战的片断,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住在斗级营的名利客栈.该栈为同乡张姓所开,我家人来往武昌,都住在这里.伯垂原也住在这里,这时已有职事,过汉口去了.为什么要来武昌,我自己也不知道.每天只是无目的地在栈房里听人闲谈,在街上闲游.名利客栈离汉阳门很近,守城门的兵士不断地来到栈房里休息.这些兵士待人非常和气,同我格外要好.我对革命渐渐地增加了好感,也想参加.有一天,听说军政府成立了学生军,正在招收学生.我立即报名参加,被编入学生军第二营第三队.这时大约在九月初二、三日.学生军只过了八九个月就改编了,但在革命紧迫的时期,也曾担任过较为重要的勤务.从学生军的情形,也还可以透露一点革命的真实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