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长期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并分管政法战线的工作,对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了卓越贡献。1980年他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接主持了宪法修改工作。1979年以来,他领导制定了一批基本的重要的法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10月12日,是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缅怀彭真同志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时,探索彭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  相似文献   

2.
彭真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与20世纪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的光辉一生、卓功勋和高尚人格,如同一座巍巍丰碑,永远铭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彭真早期思想的形成,曾经历过一个转变过程,这就是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彭真早期思想的转变,一方面与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同“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的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萌芽、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曲折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1954-1957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完善时期(1976年至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选择。同时,它又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从1965年到2015年,西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走过50年。半个世纪以来,在民主和法治的保驾护航下,西藏各族人民在国家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何颖  田宪臣 《攀登》2011,30(1):37-40
制度创新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因为,制度的本质在于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公正性,当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时,制度就可能发生变迁,只有通过制度将利益关系调整至均衡状态时,制度才有可能重新处于均衡状态。制度正是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实现社会价值合理性分配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不断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晓明 《贵阳文史》2003,(3):55-5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又说:“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坚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  相似文献   

9.
邹谨  杨柳 《攀登》2014,33(4)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体现在: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照搬别国制度,坚持推进改革,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冯俊 《百年潮》2020,(2):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和13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为稳定东北局势、恢复东北经济、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在国民经济的振兴、发展和调整中,特别是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的大起大伏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关头,充分地施展了卓越的智慧和才干,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党风廉政建设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为主要理论渊源,并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廉政建设思想的精华,紧紧抓住在新形势下把我们执政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形象与怎么样建设这个主题,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丰富起来的。这一思想有一贯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需要解决的中心和基本理论问题,有一系列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观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关于党风不正与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源、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方法。这一思想内容广博、深刻,具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其中显的基本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科学的创新性、强烈的实践性和辩证的统一性。全面完整而准确地领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内涵、精神实质,在实践中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对制度优势的阐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制度优劣,并在实践中对制度优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制度优势系统化的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维度阐释制度优势.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崔敏 《炎黄春秋》2015,(2):25-29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有过多次曲折反复,其间发生过大大小小的许多事件,对法治的走向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影响特别重大的事件,当属一反一正的两件大事:一是1958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二是中共中央1979年发布的64号文件。前者,对中国法治建设造成了持久的负面影响;后者,则是拨乱反正的指导性文件。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决定》之际,回顾一下这两件大事,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A这是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论断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伟 《沧桑》2011,(2):69-70
康德国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在于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区别爱国政府与家长制政府;道德的政治家与政治的道德家;反对革命,提倡保障人们的言论自由。这无疑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洛史志》2005,(2):F002-F002
2005年4月27日,上海市青浦区召开“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创新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出席座谈会并作了讲话。他说,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专门研究审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从坚定制度自信和推进制度创新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汇聚整体的显著优势,系统阐述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层次清晰、全面系统的科学制度体系,明确提出了推进我国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战略途径和重大举措。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A,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为成功实现“中国之治”提供了深厚的制度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全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A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些论断是完全合乎实际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