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康熙年间,画家禹之鼎为诗坛祭酒王士禛绘制肖像达12幅之多,创作时间延续27年,这在画家的艺术生涯中仅此一例。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梳理,并结合文献、文物,揭示出禹氏为王士禛绘制大量肖像的原因,其一是王氏好尚"写真",并以肖像作为揄扬盛名的手段;其二是禹氏画艺超群,得到诸多文人的首肯。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内在政治属性的领导人肖像成为政治力量控制的政治公器。1937—1949年,基于政治生存环境的变化,中共在根据地、解放区的节庆活动中借助领导人肖像建构革命政权的权力象征。基于塑造政权合法性的思虑,中共适时地引进了本属国家话语系统中的孙中山等领导人肖像,并且在根据地节庆活动中频繁地使用;同时,出于宣扬政权独立性的考量,中共在节庆中有意识地突显自我领导人肖像,最终将毛泽东像视为革命政权最高象征使用在各种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牧区敖包祭祀的重建并非是简单的文化复苏现象,而是现实场域中牧民对于自我身份以及理想社区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个体化经营产生的生计问题与社区解构风险引发了牧民对于自我乃至牧区的认知危机,而承载传统文化的敖包祭祀仪式恰好成为了整合社区、确保自我确定性的地方性资源.因此,敖包仪式的重构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单纯反应,还是主体结合当前需求与未来期许,基于传统资源进行的对于自身、所在社区乃至草原社会的再确定与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