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炳灵寺第8窟造像、壁画与佛经比对,认为此窟是一个维摩诘经变窟.《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汉代传译人我国.维摩诘居家修行的大乘佛教理念,迎合了我国土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的信仰需求,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摩诘题材也成了我国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  相似文献   

2.
毛艳翎 《东方收藏》2024,(2):104-106
《然州武猛从事汲郡□□□□□率诸邑义五百余人造像碑》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碑身阳面刻有已知北魏至东魏时期内容丰富的维摩诘经变,是研究北朝维摩诘经变图的关键材料。文章采用图像学方法分析维摩诘经变图中题材、人物尊格和组合关系,阐明碑身阳面维摩诘经变图中的入画五品,其图像来源于洛阳地区官方粉本,继而厘清北朝该题材粉本所具备的主要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3.
此文利用美术史图像学方法,探讨了维摩诘经变与其他图像的组合关系,指出初唐维摩诘经变与千佛环绕式说法图组合,并演化为与西方净土经变、弥勒下生图像组合形式,强调了净土信仰内涵。至盛唐东方药师经变取代弥勒下生图像,与维摩诘经变、西方净土经变组合,中唐及其以后这种组合成为主流形式,同时还增加了其他经变配合表现,但维摩诘经变附属净土信仰的构成意涵并未改变。进入五代两宋时期,部分实例形成以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为主体的图像构成,应与佛教节斋日等活动关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四川唐代摩崖浮雕维摩诘经变的细部内涵和构图进行了细致的图像学分析,指出四川维摩诘经变具有强烈时代共通性,并呈现浓厚地域色彩。就图像细部内涵而言,经变中天女形象基于摩利支天经表现,邛崃天宫寺第46龛大弟子兼有礼拜狮子座和维摩诘内涵,有关持棍老者图像系维摩诘譬喻说法表现;就图像布局与组合而言,维摩诘、文殊对坐论辩构图源自佛教讲经、俗讲仪式,维摩诘经变和西方净土类图像组合反映了唐代维摩诘信仰与净土信仰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维摩诘经》属于印度早期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关于维摩诘信仰在中国的普及是以此经的翻译流布为前提的,它的翻译情况现存三种译本,其中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1],最为精义流畅,颇为盛行,云冈雕刻中的维摩诘经变,就是依据此译本雕刻的,据目前统计大约有30余幅^[2]。  相似文献   

6.
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展完善了这一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摩诘与文殊菩萨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相似文献   

7.
《维摩诘经》是佛教石窟经变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各大石窟不同时代几乎皆有。敦煌莫高窟以此经的经变为数最多,麦积山石窟亦出现多例。《维摩诘经》在浩瀚的佛藏中倍受佛教徒及艺术家经变造像选材的亲昵,或许因它与众佛典宣传的佛教思想内容有所不同,此部经典是如何...  相似文献   

8.
维摩诘题材是中国佛教美术中最为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早在佛教东渐之初的两汉时期,以维摩诘为主角的《维摩诘经》已经被介绍来中国,伴随经典的翻译传播,维摩诘所代表的融通世、出世间,注重理、行不二的大乘佛教理念在中国寻得了大众,特别是具有儒家传统而兼出世情怀的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认可,而经中表述的丰富多彩的情节与生动鲜明的形象更使得维摩诘成为远自魏晋以来,广及绘画、雕塑以及诗歌、戏剧、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的重要题材[1],这使得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甚至超出了其于宗教范畴内的意义。本文拟就维摩诘作为美术题材的发生、发展及其通例表现形式的宗教蕴意作通览性的考察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佛教图像中的维摩诘是中国古代佛教信徒和艺术家们根据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而创造出的形象,其造像、绘画等作品广泛见于公元5~18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石窟寺、造像碑和传世绘画作品中,他的产生、形成和演变过程生动再现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界披露资料及实地考察记录,运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方法,从图像细节方面考察了河西地区维摩诘经变遗存;微观分析维摩诘经之佛国品、方便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法供养品五品图像内容,尤其侧重那些以往学界遗漏的细节,并对部分细节图像的来源和内涵进行了阐释,进而梳理了各自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吸收了丰富的神仙思想及其象征性元素,并对之进行了想象性和艺术性的再创造,拓展和深化了神仙思想的审美尺度和思想内涵.曹雪芹借仙山、乐园和游仙等神仙思想及其信仰的各种文化因子,建构了全书整体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氛围和价值取向.在对待神仙思想的态度上,曹雪芹既批判了神仙思想中虚幻、荒诞和偏颇的成分,也对神仙思想所倡导的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充满向往,成为其塑造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内在动力.《红楼梦》既赋予神仙思想以审美色彩,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曹雪芹吸收神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创作与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In his latest book about art Arthur Danto claims that aesthetic appearance—visuality in the visual arts—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rrelevant for most of contemporary art. This essay first immanently critiqu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properties underlying this claim. Danto's claim about the irrelevance of the aesthetic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spirit of his own writings: what Danto denies in After the End of Art has been a cornerstone of his theoretical work since The Transfiguration of the Commonplace , namely, that the aesthetic is indeed both an elementary and a defining property of art. Examples ranging from Duchamp's Fountain to a recent installation by the Art & Language group are discussed to support this critique. Second, the essay defends Danto's contention that developing a "definition of art" is a sensible enterprise. But it turns out that Danto's (self-ascribed) "essentialism" concerning art has no essentialist implications in any specific sense.  相似文献   

13.
刘知白先生是现代山水画系中的一位隐士型画家,其泼墨山水取得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于笔墨语言和审美观念方面的突破,还在于图式构成中亦自成面目,深受美术界关注。刘知白具有极深的传统功力,他的艺术路子广阔,山水、花鸟俱佳,而且在诗与书法方面皆有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刘知白先生的指画在方法上延续了传统模式,但是却能融入画家个人情怀和时代精神,他擅长以极为简淡物象,抒写心志,表达如诗的山水意境,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竞艳 《东南文化》2012,(2):110-114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美育对培养健全人格以及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实施美育教育中,博物馆丰富的艺术藏品为美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藏品的直观性成为美感的最佳培养形式;具有强烈融入感的博物馆陈列语言以及博物馆教育的公众性特征与美育教育的特点相得益彰。由此进一步认为博物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之一。关注博物馆建设,既是关注社会美育教育的具体表现,同时也符合美育发展之公例。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对各门艺术的创作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完善而独到的中国美学理论,书法家运用了这些蕴含辩证思想的美学原理,在书法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要懂得中国的美学思想,只有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着书法的发展与创新,才能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真正体现出书法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书法艺术的审关意象思维,有偶然性、进发性、活跃性、创造力。灵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特殊思维现象。草书是创作灵感的最佳载体。空灵感、虚静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醉书现象”、“无意与佳乃佳”现象乃是灵感在书法艺术上的特殊表现。康德.黑格尔对灵感的论述。我国儒、释、道及《文心雕龙》等著作对灵感现象的精辟论述。灵感和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两只翅膀。  相似文献   

17.
河南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分类众多,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就其艺术精神来说,它具有豪放乐观、灵动飞扬、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宏阔雄浑、豁达博大的开放精神以及气势恢弘、威猛昂扬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略论五色审美观在汉代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五色审美观是中国传统审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老的五色崇拜,到汉代形成五行色彩学体系的雏形,色彩观念转换成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和思想认知图式,并广泛深入民间,形成色彩使用中的形式美规范;发展到唐宋时期,最终形成了五色审美观。在这一审美观念的发展过程中,汉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奠基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
西湖,本是一个山水实体,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在不断地演变中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景观,并且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中国人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中心位置,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思绪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