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文史丛刊》2000,(4):79-83
丁宝桢,平远州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归丁母忧。四年(公元1854年)遵义教匪杨隆喜犯平远。宝桢募勇击走之,进剿普定仲夷,破水塘各巢,又败贼定番州,擒首逆吴凤祥等,叙功,赏加五品衔,并赏戴蓝翎。六年(公元1856年),服阕。会苗教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史上,《史通》外篇获得的评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及晚近学者多认为,其内容有与内篇"重出"或"抵牾"之处。追溯《史通》的学术渊源,并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审视《史通》内外篇,可以发现内篇效仿了《文心雕龙》骈体专题论文的批评文体及其理论系统,外篇则在文本考证方法和述学文体两方面继承了《论衡》,弥补了内篇所缺乏的专书的专题研究;内篇讨论"近代之史",而外篇着意于《尚书》与《春秋》经传,亦是刘知幾为《史通》所设置的"断限"。因而,《史通》外篇的成立,是由史学需要专书研究的性质与骈文在论述文本考证方面的不足,以及《史通》自身的学术渊源共同决定的,不能将其简单视作刘知幾著述的初稿或者读书札记。  相似文献   

3.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本文综合利用文集、方志、档案等各类史料,考订出《清史稿.循吏传》地名记载方面的六则错误。  相似文献   

4.
连振斌 《满族研究》2017,(1):95-100
《清史稿》对弃城而逃的瑞澂立有专传,但因既有特定的立场,故对他的官场轨迹存在不少讹误之处,本文依据相应史料予以补正.透过对瑞澂官场轨迹的考订,一个既标新而又带有腐朽气息且官场政治生态恶劣的清王朝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5.
学论及《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两书的史料价值时,常常认为《清史列传》高于《清史稿》。本对这一看法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两书《郑成功传》七则明显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订,发现《清史稿》虽存在不少错误,而可信之处亦多;《清史列传》虽存在许多优点,而错误亦存不少。评判两书的史料价值,应当进行具体的考订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范围限于《清史稿》中记载的中俄早期交往的一些史料,试图通过整理辨析,回溯到两国最初平等合作的交流时期,考察当时中俄两国在平等合作关系下的外交、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7.
《清史稿》卷二六六云:励杜讷,字近公,直隶静海人。励氏自静海北迁,讷以杜姓补诸生。康熙二年,纂《世祖实录》,选善书之士,讷试第一。……十九年,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二十一年,奏请复励姓。……四十二年,擢刑部侍郎。卒。……子廷仪,字南湖,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十年卒,谥恭。子宗万,字滋大,康熙六十年进士。……(乾隆)二十四年卒。子守谦,嘉庆十年进士,官编修。自杜讷以诸生受知遇,子孙继起,四世皆入翰林。  相似文献   

8.
裴高才 《文史精华》2013,(12):69-72
2013年6月中旬,笔者率团赴台交流,专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冯明珠。她一见面就对我说:“我首先是一名清史及清代档案学工作者。”随后,应笔者的要求,她介绍了自己的家世,以及她参与《清史稿》校注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清史稿·朝鲜传》中时间记载存在错误或不当之处,天聪元年当为仁祖继位的第五年。正祖世子李■于五月病故,后正祖遣沈乐洙赴清告讣,七月清以苏凌阿、瑞宝为正副使前往吊祭。由于清朝和朝鲜王朝相关信息的接受不同步,存在时间偏差,才致错误发生,引者须多加留意。  相似文献   

10.
从《史记》到《汉书》,两汉史学发生了重要转向。《史记》上承战国遗风,亦子亦史;《汉书》下启后世正史,亦经亦史。史学从诸子化转向经学化,可以从《史》、《汉》之间的历史撰述中探察其脉络。司马迁之后,褚少孙、冯商、刘向、刘歆、班彪等对《史记》的续补构成了史学发展的主流,同时起居注、编年、职官、目录、地理、谱牒等史学门类也蓬勃发展,它们共同彰显了这一趋向。  相似文献   

11.
《清史稿》中光绪年间有五位进士的及第时间记录错误,笔者利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明清进士录》和《清代朱卷集成》等资料予以一一订正。  相似文献   

12.
《清史稿》是民初官方主持纂修的史书,刊印不久后却因"内清室而外民国"的反动立场而被南京国民政府查禁.究其原因,首先,清史馆在归属问题上的含糊不清使修史宗旨具有不确定性;其次,在史书纂修过程中,北洋政府对史馆成员的政治立场缺少足够的干预和控制;第三,史书纂修者在书稿中表露出了或深或浅的遗民心态.最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在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清史稿》表现出的"表扬清室"的态度和"遗民"口吻都被视为"触犯民国"的罪证.《清史稿》从成书到被禁的历程,显示了政府与修史机构、修史者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民初复杂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3.
夏卫东 《古籍研究》2001,(1):3-7,16
《清史稿》为二十五正史中的最后一部,其刊行本有“关外本”“关内本”“金梁本”三种。建国后,中华书局曾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校订,但其中仍有脱、误、衍等处。近年虽有《<清史稿>订误》、《<清史稿>考异》等书陆续涌现,然对《清史稿·选举志》尚无专门考订之作。笔者近期因研究需要,对该志利用较多,发现不少讹误,现作校勘如下,期有助于清代选举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今陕西洋县的前身洋州,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由陕西西乡县移置兴道县(今洋县)其州治衙署,即今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千余年来,未移衙址。故唐、宋名人撰、书的石刻,多集中嵌于州衙二堂。其中有唐韩干画的《牧马图》、戴嵩画的《牧牛图》;宋同、苏轼、苏辙、韩亿、韩缜、鲜于优等名家撰、书的诗碑,皆萃于此。  相似文献   

15.
16.
隋唐类书、古注所引《战国策》之“魏公叔痤病”“靖郭君善齐貌辨”二章佚文与今本明显非出自同一版本系统。《战国策·靖国君善齐貌辨》较《吕氏春秋·知士篇》几同复制,若《战国策》非袭自《吕氏春秋》,则相反之说和二者同源必具其一,那么《史记》关于《吕氏春秋》书成后“布于咸阳市门”的记载便不能成立。《春秋后语》乃晋孔衍据《战国策》和《史记》熔铸而成,但其所载“魏惠王死”“魏公叔痤病”二事皆无今本《战国策》点睛之笔的评论性结语。多种证据表明,今本《战国策·魏惠王死》等五章袭自《吕氏春秋》,其中《魏惠王死》一章吸收了《春秋后语》的成果,时间在安史乱后至宋初之间。  相似文献   

17.
1927年,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出版。书凡八卷,一至五卷所选的皆为唐代单篇传奇文。选录谨严,考证精审,诚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本集篇卷无多,而成就颇亦匪易999这是先生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卷末《稗边小缀》说:“《太平广记》所收唐人传奇文,多本《异闻集》。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所修之《清史稿·顾祖禹传》乃由清国史馆所著《顾祖禹传》删削而成。在叙及对顾氏《读史方舆纪要》之评价时,脱去一“世”字,使传文由“世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变为“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从而顺势将前叙之魏禧作为“三大奇书”称谓之发明者。又考学界对于清初“三大奇书”之使用,其内涵除《顾祖禹传》所定义外,另有三种说法,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吴仁臣《十国春秋》,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马骕《绎史》,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皆于史无明征,多为后世学者因文献中有类似记载,便轻下论断而未能切实追索所致。  相似文献   

19.
《徐世昌年谱》(本名《水竹邨人年谱》上、下卷)是近代印学家、古文家贺培新为徐世昌编定的年谱。徐世昌系贺培新祖父贺涛同年进士,徐贺两家为世交。本文对贺培新生平学行、贺徐两家关系、《水竹邨人年谱》编撰情况等作了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20.
现存《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中,邓粲所撰晋史有三种不同名称,分别是《元明纪》、《晋纪》、《晋阳秋》.经笔者考证,三者实为二书即《元明纪》和《晋阳秋》,前者主要记载东晋元、明二朝事,故以《元明纪》名之,被后人称作《晋纪》;后者记事迄于晋孝武帝,亦被后人称作《晋纪》.《元明纪》与《晋阳秋》成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