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4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日本民俗学会协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民俗的未来——探求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来自日本民俗学会、神奈川大学、东京大学、成城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等中日两国民俗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2.
陶冶 《民俗研究》2002,(4):198-199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15日-17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会员出席了会议。这次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俗学在新世纪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今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2013,(12):12-12
2013年9月21~23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省民俗学会主办的中国民俗志编修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召开。来自中国民俗学会、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省及部分省区民俗学会、省内外相关院校、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22日,"民俗学的学术资源再认识:哲学之根与他山之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十余位学者及在京民俗学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中国民俗学理论资源的再认识",与会学者分别从中国民  相似文献   

5.
春水 《广东民俗》2000,(1):48-48
在喜迎建国五十周年,喜迎澳门回归的欢庆日子里,为了弘扬优秀民族民俗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由黑龙江省联,中国民俗学会,深圳特区化研究中心,特丹江师范学院中系,牡丹江市联,黑龙江省民间艺家协会,牡丹江市民间艺家协会,中共绥芬河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举办,由牡丹江师范学院中系,深圳特区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南北民俗化比较研究学术会”,于1999年8月22日至25日在名旅游胜地镜泊湖黑龙江省供水职工培训中心宾馆召开。  相似文献   

6.
福田亚细男先生,前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历任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新潟大学教授、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等职,现任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福田先生是日本"二十世纪民俗学"的代表,批判性地继承了"柳田民俗学",所提出的"地域民俗论""村落社会论"等具有广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先生组织的中国调查项目历时二十年,对于中日民俗学人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在日访学期间,于2010年9月3日对福田亚细男先生进行专访,旨在加深两国民俗学界的相互理解,本刊特配发福田先生的新作以飨读者。今后,还将不定期刊载对海外民俗学名家的学术专访,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7.
近祺!前所推荐张举文《世纪之交的美国民俗学》一文,承在《广东民俗》刊出,并可闻在国内民俗学界反响甚好,谨贺。愚见以为,时下中国民俗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亟需广泛了解、借鉴世界民俗学的前沿信息与学说,就是说,应当切实置身于世界民俗学的科学大背景、大环境之中构建中国民俗学理论体系。在科学面前,一切妄自菲薄和唯我独尊都是浅薄可笑的。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0日至21日,“首届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在温州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和温州大学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各重点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民俗学者济济一堂,出席会议的有刘魁立、乌丙安、万建中、刘铁梁、叶涛、高丙中、周大鸣、冯钢、黄涛、邱国珍、姚周辉。会议开始后,温州大学蔡袁强校长、马大康教授及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先生都纷纷致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荣新 《民俗研究》2003,(4):199-200,198
2003年11月6日-9日,山东省民俗学会2003年年会暨青州古村落民俗资源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召开,山东省民俗学学会部分会员及来自国内外的民俗学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王新 《广东民俗》2000,(1):51-51,53
由辽宁省民俗学会,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盘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和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乌丙安教授从事学术活动45周年研讨会”12月11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北京、广东、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河北和辽宁省内各市的专家学者、省市各有关部门领导及美国、  相似文献   

11.
曲布 《民俗研究》2002,(3):201-204
美国民俗学会(AFS)2001年会于是年10月17至21日在北美洲最西北的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举行.由于受"9'11"事件的影响,本届年会的到会人数虽仅是往年的45%,与会代表仍约有370多人,大多来自美国本土,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国也有学者远道而来.大会开幕式由美国民俗学会会长、美国民俗生活中心主任佩姬·鲍杰尔女士主持.巴瑞·托尔肯、丹·本一阿默斯、约翰·麦克道尔、罗斯玛丽·利维·朱姆沃尔特、里贾纳·本迪克斯等美国著名的民俗学者济济一堂;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巴莫曲布嫫应邀提供论文与会,参加了"表演的诗学:谚语、演说术、诗歌与音乐"专题组的讨论,并作了题为<走近本土口头传统:文类的替换>的小组发言.年会上讨论中国问题的学者还有马克(马克·本德尔)和丁肇然(杰伊·多切尔)两位博士.按预定计划,大会正式发表的单篇学术论文应为214篇,但因个别学者临时取消与会计划,实际发表的论文略少于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12.
李凡 《民俗研究》2002,(4):201-204
2002年9月27日--29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石榴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2年年会在枣庄市峄城区召开。  相似文献   

13.
容肇祖,字元胎,广东东莞县人,1897年12月1日生,逝于1998年。1926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及辅仁大学等学校。其长兄容庚先生即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在中山大学时,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容肇祖与顾颉刚等一起曾组织了影响较大的中大民俗学会并任会长,出版《民俗周刊》及系列民俗研究丛书,培训了不少学员,与当时的北大歌谣学会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华南民俗研究中心。解放后,容先生先于1952年被调到北京市政府文教委员会文物组作有关文物的考古鉴定工作,后于1956年归队到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14.
立阳 《民俗研究》2006,(3):261-262
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新世纪的中国民俗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26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于3月31日上午进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致开幕词。秘书长高丙中代表第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几年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会过去几年在实体化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学会副秘书长萧放和万建中分别代表学会秘书处向大会作财务报告和关于修改中国民俗学会章程的建议报告。开幕式上,宋兆麟、陈勤建、高丙中以及美国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山东省民俗学会一成立就担任副会长的我,原本并不是从事民俗学专业的学者,也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历数一下,我在已经刊印百期的《民俗研究》上,前前后后也只发表了不过五六篇文章。但是,《民俗研究》这个学术期刊,与山东省民俗学会一样,是引领我走上民俗学研究与应用道路的启蒙源泉、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6.
岳永逸 《民俗研究》2002,16(1):176-183
中国民俗志的写作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是有条不紊、有规律可循的,它与同时期的中国民俗学的教科书采取了同一体系,一般都是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岁时节令、人生仪礼等及其细目的罗列铺陈。除了条目的顺序不同或根据当地资料的多少,每个条目内容的详略程度不同之外,不同时期出版的不同地方的不同人编撰的民俗志在这些条目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应当算是这些年来中国民俗志写作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星 《民俗研究》2016,(3):5-14
"民俗主义"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的学术讨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事象的基本常态,承认和正视民俗主义现象的常态化,某种意义上,正是各国现代民俗学的起点。中国民俗学也必须正视中国当代社会及文化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民俗主义化"常态,并深刻意识到民俗学者自身也程度不等地卷入到与民俗主义有关的各种事态之中。民俗主义研究视角的导入不仅促使中国民俗学全面地校正自己的研究对象,也揭示了民俗学者与民俗主义的关系而有助于推动中国民俗学对民俗学者自身角色与责任的深入反思,进而重新审视民俗学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公共性。民俗学者通过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相关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够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里多种生活文化问题和民俗主义事象展开基于学理的描述、解释、揭示、评论和批评的学问。但与此同时,现代民俗学也必须面临如何理解和应对一般民众在其生活中创造民俗的实践和民俗学者的学术应用性实践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复杂性这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民俗研究》2021,(2):97-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编辑与出版又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实践。中山大学《民俗》周刊承继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对民众文化的关注,明确了办刊宗旨,初步确定了民俗学学科定位,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办刊环境下,培养了一大批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热爱者,影响并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民俗研究活动。《民俗》周刊刊发的文章既有珍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有民俗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民俗》周刊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展示了早期民俗学发展状况,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钱币学会2014年常务理事会2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金融系统及文博单位的56位常务理事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国钱币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讨论了中国钱币学会2014年工作要点,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吸收“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为中国钱币会员单位的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中国钱币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金琦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民国时期中国民俗学史的书写,学界基本没有突破杨堃早年归纳的文学的民俗学、史学的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民俗学三阶段论。在因时应景地更强调前两个阶段并凸显1930年代初期的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的民俗学运动的同时,也淡化以杨垄为核心的燕京大学师生关于北平的民俗学研究及其明显的理论贡献,更不提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创刊的以传教士为主要作者群的《民俗学志》对中国民俗学的推进。这使得既有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史的书写与学科理论建构的探讨长期忽视传教士以及广义上的汉学家们一以贯之对中国民俗的书写及其对中国本土民俗学者的影响。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生发展也就有全方位重新检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