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东的抗战文化□梁平抗战时期,胶东地区是山东6个重要战略区之一,辖东、北、西、南4个海区及烟台市的34个县。中共胶东区党委在党中央及山东省委(山东分局)正确路线指导下,领导胶东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反抗日本侵略者为内容的文化运动。随着...  相似文献   

2.
1945年 7月 ,胶东文化代表团和胶东工、农、青、妇代表团 ,越过敌人封锁线 ,到临沂出席省各界代表大会。在这次山东省文化界代表大会上 ,我当选为山东省文协常务委员。 8月 14日返回胶东途经益都某村时 ,获悉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胜利消息。大家欢喜若狂 ,兼程赶回胶东解放区 ,组织胜利剧团及各海区文协文工队分头随军参加收复烟台、威海、龙口及各县城的斗争。 9月间 ,整个胶东半岛解放。胶东区党委决定 :调北海地委的郝成为胶东文协组织科长 ;调东海文协张济任胶东文协秘书 (后由鲁特继任 ) ;调江风为胶东文协驻烟台办事处主任 ;胜利剧团…  相似文献   

3.
<正>北海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于抗日根据地的红色银行之一。它诞生于掖县(今莱州市)、发展于胶东、壮大于山东、最后走向全国,于1948年12月1日与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北海银行成立之后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印发货币,以便控制经济命脉、进行货币斗争、保持物价稳定、保障军需民用。由于战争时期敌人不停地侵扰破坏,印钞厂没有固定的场所,而是在偏僻山区搬迁转移,条件简陋、环境艰苦,同时印制票币对内、对外严格保密,从而导致了这一时期北海银行胶东印钞厂在史料上缺乏完整、系统、准确的记载。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寻访,基本摸清了战争时期北海银行胶东印钞厂搬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山西文艺》概况 《山西文艺》是解放初期山西省文联办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刊物。刊物以短篇小说为主,兼及诗歌、小剧本、曲艺作品、美术作品和歌曲。山西省文联于1949年11月成立,高沐鸿为主任,卢梦、力群为副主任。文联设四个协会即,文学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作家协会)、戏剧工  相似文献   

5.
李全生 《文史春秋》2009,(10):46-51
最早的胶东人民子弟兵是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后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山东作家冯德英在小说《山菊花》中,从文学的角度予以充分地反映。  相似文献   

6.
袁帅 《神州》2012,(19):100-103
7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倡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投入革命斗争实践,创造出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的优秀作品。今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在这70年中,这一方针一直都是中国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并且因此诞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本文将回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述70年文化发展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22日,“贵阳文化下乡新闻服务农家”活动在清镇市举行。《贵阳文史》杂志和贵阳市科技对外交流协会率先联合举行了“科学文化历史服务农家”活动。邀请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的文艺、历史,及农业、林业、水利、蔬菜、食品等方面的专家,及土壤、肥料、农机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二十多人深入农村,结合乡镇蕴藏的文化历史,发展经济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文化普及,培育农业经济品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新闻宣传服务。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文艺刊物《山西文艺》于1956年9月终刊;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火花》紧接着于1956年10月创刊.从此,山西文学刊物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1925年6月18日,俄共(布)中央通过了一个不仅在苏联文化史上,而且在国际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性文件——《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这一《决议》虽然具体针对的是文艺政策问题,但其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方面,也不单单限定于具体的政策条文;它实质上规定了俄共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总路线和总方针,构成了苏联20年代思想文化体制的理论框架。这一文献的制订,事实上标志着苏联  相似文献   

10.
左建中 《纵横》2021,(1):21-25
大连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曾被俄日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了50年。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中共党组织在这里进行了艰苦斗争,而后在解放战争中,大连尽管由苏军进行军事管制。  相似文献   

11.
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占领、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在思想领域强化殖民文化的统治.1940年7月在南京成立的中日文化协会,就是日本政府与汪伪傀儡政权在文化方面为“沟通” 日伪文化,鼓吹大东亚共荣和东亚文艺复兴运动需要而建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问题,制定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是调整取得成果的标志;1975年文化政策的调整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文艺、科技、教育三个领域的调整方式方法特殊,结果也有差异,调整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文艺领域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教育方面分别写出了汇报提纲,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整顿被迫中断。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刘爱东 《神州》2014,(2):38-38
文艺创新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本文以文艺创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文艺创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文艺创新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步一体为三大理论层面,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了文艺创新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这一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与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巨大创伤,但自五四时期开始高涨的以新文化运动为主流的文艺现代化进程并没有中断,而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的引导下,进入以动员民众抗日为主要任务的抗日文艺新阶段。抗日文艺的新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各种抗日文艺社团在抗日根据地和后方各地的大量涌现,有力地推进了抗日文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文艺理论上突显时代性和现代性,强调文艺界和文艺要为抗战救亡这一最大的时代主题服务,既增强了战斗性又突出了民族性;在利用旧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的同时,也对旧文艺进行了改造,就文艺的大众化和传统文艺的现代性转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新文艺通过从大都市到中小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和“文艺下乡”运动等途径得到大力推广。抗日救亡不仅成为这一时期新文艺的主要目标和主体内容,而且成为新文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使抗战文艺成为中国文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上海《文艺新闻》刊登了左联发起人之一的钱杏邨谈蒋光慈的一段文字:“他虽然开拓了中国文艺运动,而又努力地使这一运动不断地展开;可是,他也就死在这发展的浪潮之中,因为自1928年以后,他自己却是逐渐地停滞了。他的顽固的个性,使他不能更深入地理解一切。因此,他对于文艺运动的认识,与其他的文艺运动者,在自我批评的斗争中,不断的冲突、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胶东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地理分布及相关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归纳胶东新石器遗址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其文化的起源兼具陆生性和海洋性,是山东腹地文化向胶东沿海探索中所形成的边缘起源模式,并根据其遗址的变化态势,分析了其聚落的演变及原因,试图概括出胶东新石器文化独特的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总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具体方针、政策、要求、办法,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月11日文化部与中国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组织演唱《黄河大合唱》摄影董建国     1939年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名作《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摇篮———曲折宛延、奔腾咆哮的母亲河“黄河”为象征,赞颂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意志,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苦难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词曲作者继承发扬了中国革命文艺的光荣传统,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格,雄伟深厚的气势和憾人心弦的巨大艺术感召力,满腔热情的成功地塑造了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形…  相似文献   

19.
陈钧 《神州》2008,(9):87-109
中国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灿烂的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中国通俗文艺,是通晓人民习俗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文艺。出现于原始社会,诞生于劳动之中。  相似文献   

20.
富宏博 《黑龙江史志》2013,(16):64-68,70
<正>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延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佳木斯,活跃着一支被誉为"革命文艺摇篮"的文化劲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她迁到东北佳木斯市后更名为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她在抗日烽火中创立成长,在解放战争中发展壮大。在长期革命斗争的旅程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精英,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革命文学作品,深入火热斗争生活宣传演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和推动新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