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日报》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烽火之中,是抗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之一。它是宣传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也是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窗口;是人民的喉舌.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联系各党各派各界人士的桥梁。是抗战团结进步的旗帜。毛泽东曾称之为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方面军。《新华日报》筹备在南京,创刊于武汉,1938年10月25日在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烽火之中,是抗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之一.它是宣传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也是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窗口;是人民的喉舌,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联系各党各派各界人士的桥梁,是抗战团结进步的旗帜.毛泽东曾称之为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方面军.《新华日报》筹备在南京,创刊于武汉,1938年10月25日在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3.
徐海涛 《百年潮》2023,(3):72-80
<正>历经南京、武汉的艰苦筹备,《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公开出版,同年10月因武汉沦陷迁往重庆继续出版。作为中共当时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合法出版的党报,其《发刊词》明确宣布:“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斗争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抗日的个人、集团、团体、党派的共同喉舌。”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4.
经盛鸿 《铁军》2022,(4):30-32
<正>1937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飞抵南京,与国民党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谈判,获得很大的成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中,包括将南方8省14个游击区中共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国统区筹办出版《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  相似文献   

5.
徐红 《铁军》2024,(3):25-26
<正>当年党报铿锵语,世代长闻油墨香“。毋忘在莒”,是《新华日报》1942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5周年,以两个整版篇幅出版特刊所采用的醒目标题。《毋忘在莒》之本意出自鲍叔牙劝戒齐桓公毋忘在莒避难往事的典故。《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于抗战大后方的舆论先锋。1937年10月宣布成立的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华中敌后战场的抗战先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新华日报》和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和敌后战场一“文”一“武”两支同时存在的重要队伍。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张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被南京国民政府勒令停刊。《新华日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广泛宣传民主思想,抨击国民党一党独裁,要求实行普选制,呼吁新闻、言论和出版自由,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散木 《文史月刊》2006,(3):41-41
1947年6月,蒋介石提出实行“戡乱总动员”,以图.“全力铲除”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国统区人民运动。不久,蒋介石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并迅速拟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戡乱”法令,如《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等等,又成立了“特别刑事法庭”,加紧镇压和迫害国统区的人民运动。9月,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的军统特务组织即在北平“破获”了一起中共地下电台案,即所谓的“共谍”案。  相似文献   

8.
<正>1938年1月11日,中共长江局在武汉创办机关报《新华日报》,社长为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与吴克坚。《新华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在抗战宣传的最前线,宣传全民抗战、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特别是浓墨重彩报道新四军东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奋勇杀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据初步统计,《新华日报》对新四军的战斗历程作了200多次报道和记录,成为新四军光辉历史的重要文献和历史佐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歌 《纵横》1997,(12)
在延安时,她演过《农村曲》,被人称为“春姑”;到国统区后,她担任了周恩来的秘书,以《新华日报》记者的身份,将一大批聚集在重庆的文化界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个独特的位置,带给她很多独特的经历。《张颖:抗战时期党与文化界人士的联络人》将把您带回那个年代,带向一个伟人的身旁……  相似文献   

10.
鲁兮 《文史月刊》2006,(4):61-61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集聚重兵,并有飞机配合,发动了以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和华北《新华日报》社为目标的大扫荡。敌军从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奔袭,进行铁壁合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亲临前线指挥。华北《新华日报》社长兼总编何云同志率部分编辑、记者、电务  相似文献   

11.
围绕历史剧《屈原》的一场国共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4月2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海报:五幕历史剧《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中华剧艺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全国第一的空前阵容音乐与戏剧的空前试验五个“空前”以先声夺人之势震撼了山城,轰动了整个国统区,而随后该剧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更可谓空前绝后。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的诞生不仅是抗战文坛、剧坛上石破天惊的传奇,在国人的心中,它更如同一道刺破政治阴霾的耀眼的闪电、一声炸裂浓重黑暗的惊雷,它将“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时代里去了”。由于该剧冲破了国民党对进步文化的禁锢,痛击…  相似文献   

12.
正《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张党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国人民要求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结果。抗战期间的《新华日报》经历了七年零  相似文献   

13.
唐正芒 《百年潮》2012,(8):47-4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原长江局)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它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因国民党勒令停刊,历时9年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和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张党报。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它是周恩来同志亲自领导创办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下,它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号角和指路明灯。《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即武汉沦陷前一夜坚持把报纸印出后才撤退,就在同一天《新华日报》又继续在重庆开始出版发行,一天没有脱期。直到1947年2月28日,它被国民党反动派勒…  相似文献   

15.
龚澎。原名龚维航,安徽合肥人,1914年出生于日本,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太行山.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龚澎在重庆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悍然撕毁《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重陷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年秋,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财政厅决定开征“河南省剿匪戡乱特种捐”(以下简称“特种捐”),以弥补地方财政之不足。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财政厅公开使用“剿匪戡乱”字样,在国统区的财政部门中尚属首例,从而更加暴露了国民党河南省当局反共反人民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1951年8月,在中共领导下,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自主协商,以传统瑶族石牌的形式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该公约的订立标志着大瑶山各族人民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它废除了“山主”特权,改善了瑶族内部以及与其它民族间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新时代,利用《大瑶山团结公约》讲好广西民族团结的故事,为培育和擦亮广西民族团结这块“金字招牌”提供了成功范例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诞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也是党取得政权前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党报.《新华日报》社址在汉口府西一路大陆里(今民意一路大陆里).这是党的新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同志说:《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党内五老”是指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等五人。“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于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曰:“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诗句传开后,“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20.
王海燕 《文史春秋》2004,(10):14-18
1942年4月2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海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