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婧 《神州》2006,(10)
从《炊事班的故事》到《武林外传》,从“老高”到“邢捕头”,近一段时期,范明总是以室内情景剧中的喜剧角色出现在观众面前,此次在《上将许世友》中扮演许世友的亲密战友吴德江,相信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四年春夏间,我编写的《汉魏六朝墓志集释》在中国科学院出版后,有一天张珩同志到我家来闲谈。我把《集释》一书就正于张珩同志,并说从东汉到隋末,新旧出土的墓志、专志,除近时出土的以外,已  相似文献   

3.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物》1984年第2期刊出苏健同志《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洛阳汉墓壁画考略》一文,读后启发良多,获益非浅。苏储同志在文章中提及去年春天我翻译的《今藏美国波士顿的洛阳汉墓壁画》,这是根据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馆长方腾先生和该馆中国美术部副主任吴同先生合著的《中国的出土文物》(Unearthhg Chha’sPast)摘译而成的,译稿的题目系我所拟。  相似文献   

5.
我所接触到的胡耀邦同志孙鸿泉前年《文史春秋》杂志约我写了一篇《胡耀邦七次到广西》的文章,文章在1994年第2期《文史春秋》发表后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不少读者给予了好评,《炎黄春秋》杂志于1994年12期转载,《老年知音》杂志于1995年1-4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前夕的一天,我到已故老首长、老红军吴瑞林将军家中,看望他的夫人、老八路刘军同志。她把将军生前珍藏的一幅徐悲鸿的《四骏图》取出来,挂在客厅里请我观赏。我举目凝视,只见画中四匹形态各异的雄健骏马,栩栩如生。刘军同志向我讲述了这幅《四骏图》的来历。 那是46年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951年4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  相似文献   

7.
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外庐同志学术纪念会。外庐同志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外庐同志去世以后,我曾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侯外庐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我说,本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同志的《史学要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发展的重要标志,郭沫若同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代表三十年代的理论成就。四十年代,外庐同志的著作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中有他特殊的地位。这篇文章中讲得很含蓄,但这种说法是经过长期考虑酝酿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是对的,是要肯定外庐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读《胡乔木谈中共党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木文丛》是胡乔木同志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它的出版是十分可喜可贺的事情。我想对其中《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这本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乔木同志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他在填写表格时把自己称为党史学者,可见这是他的科学成就中特别突出的一个方面。《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这本书中,收的绝大部分是他讲话或谈话的记录。有些讲话和谈话,我当时也在场。其他记录稿以前也看过。每次听过和看过以后,总有一种在思想上豁然开朗的感觉,受到多方面的启发。我联想到胡绳同志说过的一个比喻。在80年代初期,党史界一部分同志中有种风气:靠抛材料…  相似文献   

9.
陈宝瑞 《百年潮》2010,(11):80-80
阎明复同志发表在《百年潮》2010年第5期的《在全总工作期间我见证的中苏关系》一文中说:“我到全总后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苏联工会代表团讲师组在天津干校授课当翻泽。”当时,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63年第2期刊载了袁荃猷同志写的《关于信阳楚墓虎座鼓的复原问题》一文,对我和陈大章同志在1958年写的《复制信阳楚墓出土木漆器模型的体会》一文中有关鼓及鼓座的复原提出了商榷。我读过之后,认为对于今后正确地复原信阳楚墓所出的鼓及鼓座有所启发。同时,又感觉到其中有些问题仍有提出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同志在本年《文物》第6期发表了《师克盨铭考释》一文。我从前曾疑此器为伪制,事实经过是这样:1967年《人文》杂志第3期刊登了段绍嘉同志《师克盨盖考释》,附有铭文。我当时因为铭文中"干"字的上两划笔力穉弱,其它文字也有类此者,遂疑为伪,并以此告姚孝遂同志,他也以为然。1960年3月,我和姚同志合写《楚公(?)戈辨伪》一文  相似文献   

12.
1956年7月底,我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读完三年级,刚从山东《大众日报》社实习三个月回到学校。复旦党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到宿舍找我,要我马上带简单行装上北京。这位同志没有跟我讲到北京去干什么,只告诉我车子已在宿舍门口等我,要我立即出发。在车上组织部的同志才简要告诉我说,党中央急需印尼语翻译人员参加即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第3期《炎黄春秋》刊有《"异化"问题的讲座和周扬的遭遇》一文,追叙了周扬同志晚年的一些遭遇,读了令人感慨万千。文中插了一张照片,文字说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扬与人民日报同志交谈"。我初看时有点诧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报社文艺部工作,除十年动乱时期外,同周扬同志常有接触。多次听到他在大会小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报纸文艺宣传计划和重要的文艺评论请他审阅,在他晚年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4.
受命随展新加坡 1992年8月,我受文化部文物交流中心派遣,到新加坡共和国参加我国在那里举办的《唐代文明——丝绸之路展》,并担任随展组组长。当时,随展组除我之外还有两名组员,一位是国家文物交流中心的祝书民同志,另一位是陕西省博物馆的黄利平同志。我在三门峡市文物局从事专业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彭雪枫》播出了,我彻底地松了口气。3年了,从采访、收集资料和编剧顾保孜同志一块写剧本,到率队转战3省4市拍摄,到闷在小屋里后期制作,再到一遍一遍地审查修改,现在  相似文献   

16.
一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教导我在作家队伍中成长的有两位良师。前者是谷牧同志,后者是茅盾大师。1935年,我20岁,流浪北平,住在不花房租的宣武门外潮州会馆。虽然贫穷,一日两餐以两个包谷面窝窝头度日,但精神振奋,酷爱文学,去大学旁听,到图书馆看书。在北平众多文艺刊物中,我最爱读《泡沫》。我忍受着饥肠辐键,给《泡沫》寄去了我的处女作《窑工》。没有想到几天后,我忽然接到《泡沫》编辑部的信,约我面谈。我激动得心跳。《泡沫》编辑部在城东北,我住在城西南,相距十几里。编辑部约谈,这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一桩天大的…  相似文献   

17.
从小学老师教唱《渔光曲》开始,我就是任光同志的崇拜者,青年时代,当我自觉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象所有不愿做奴隶的年青人一样,近乎呐喊地唱起《抗敌歌》、《打回老家去》时,不由得唤起一种为民族灾难而献身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2月14日《光明日报》报道了王庆祥同志的《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应当继续讨论》一文的梗概内容。我阅读后也产生了一点想法,写出来参与同志们的讨论,以便从中受到启示和提高。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起止限段,我与王庆祥同志有共同的看法:中国近代史应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点。  相似文献   

19.
我曾两度从事青年工作,一段是在共青团泰州市委;一段是在《中国青年》杂志社。这两段时期团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都是胡耀邦同志。工作期间直接、间接接触到耀邦同志,现根据记忆略述如下。到养牛班劳动,听取对自己“检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一、迟来的《平反通知书》1987年6月的一天下午,我供职的贵州安顺地区农科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傅锦州把我叫到办公室,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爸爸的平反通知书来了。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份《关于对徐孝达"撤销原判,恢复名誉"的平反通知书》的打印件:原中国交通银行四川分行(现建行)行员徐孝达同志,系你单位×××同志的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