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兴宁陵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2月,咸阳市博物馆在规划唐兴宁陵保护范围的同时,对该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获得的资料整理如下。唐兴宁陵,又名唐代祖元皇陵,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晒之墓,位于咸阳市红旗公社后排村的北原上,即咸阳原二阶台地上。《咸阳县志》记载:"代祖元皇陵,在县东三十五华里,坐落萧城村正南三里,名兴宁陵。"《关中胜迹图志》引《长安志》云:代祖元皇帝兴宁陵,"在五云多,周二里"。萧城村即今咸阳市韩家湾公社怡魏村,此地是汉高祖长陵所在地,长陵城传说为萧何所筑,故俗呼萧城,因而此村又称萧城村。兴宁陵除封土外,陵园范围内均已成为耕地,现在地面上不能辨别其周长。此陵距二道原  相似文献   

2.
隆尧唐陵、《光业寺碑》与李唐祖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乡王尹村北200米处,有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图一)。陵东原有附属建筑光业寺,今已不存,只有唐《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下简称《光业寺碑》)一通存于隆尧县碑刻馆。陵、碑都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每於侍執之際,輒言及政事,多所毗補,而未嘗以家私干。(欲)〔故〕寵敬日隆,始終無衰。""(欲)〔故〕寵敬日隆",中華書局點校本校勘記云:"據殿本、集解本改。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故’舊本作‘欲’,李氏改作‘故’。"從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可知,"故"原本作"欲",自李賢改作"故"後,後人沿襲至今。今按,  相似文献   

4.
从率先以"禅让"模式完成王朝更替的魏晋时期开始,王朝国史书写的实践是"禅让后起元",即必须在前代王朝纪年之下书写本朝的"创业之主",行用本朝之纪年须待禅让完成之后。而以刘宋大明年间的徐爰撰修国史为转折点,在南北朝所实践的国史书写之中,都出现了起元"前移"的显著变化。即自本朝开国之君创业伊始,就废弃前朝年号纪年而行用本朝之纪年,并无须等到"禅让"完成。这显示出虽然"禅让"的王朝更替模式未变,但南北朝的皇帝权力起源在"正当性"上相对于魏晋时期发生巨大转换。"创业之主"取代"前朝功臣",即"创业"这一暴力成就本身,取代对于前朝而言的"功业",成为此间皇帝权力起源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熊长云 《文博》2015,(2):32-34
秦"封陵津印",为新公布的秦代津渡用印,与黄河著名津渡风陵渡颇有关联。关于风陵渡之名,戴延之《西征记》云有风后女娲之墓,故称"风陵",然此本是晋以后附会的说法,不足为信。"封陵津印"之发现,则可证实秦时已有封陵津。《史记·秦本纪》、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均载封陵,为魏国故地。而文献所载封陵与风陵渡位置,大致重合。又因"风"、"封"二字均属帮纽,古音可通,《宋书》载"封陵堆",《魏书》作"风陵堆",可证封陵、风陵至中古时期本可通假,故二地虽属异名,实本当一处。今以"封陵津印"为新证,则风陵津其名的真正来源,当出自至少在秦时已有的封陵津,远承魏国之封陵故名。而风陵为女娲之陵的说法,则本属典型之层累古史,由是推出的关于女娲墓的种种考证,皆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6.
正《赵匡胤为何没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对前朝皇室斩草除根?》中国的王朝更迭,几乎都是以血洗前朝为代价,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得了天下之后,对前朝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却优待有加,为何?话说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抓了柴荣的两个儿子。赵匡胤问部下:咋办?谁都明白赵匡胤问这话之意,于是都随声附和:"带下去吧。"  相似文献   

7.
元稹《元氏长庆集》中有一篇"段氏墓志铭",而近年洛阳也新出土一篇"段夫人墓志铭",墓主为同一人,作者均是元稹。两文孰先孰后,后出"段氏墓志铭"究竟是何人所改,学界意见不一,故特陈拙见以明真相。  相似文献   

8.
正器物的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来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好古之风应运而生。仿古瓷,即"后朝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或"后朝仿前朝青铜器、陶器、瓷器、漆器而烧制的瓷器"。由此可知,仿古瓷的概念包括"仿前朝"或"仿工艺"两个方面,仿前朝体现的是仿古瓷的基本特征,而仿工艺则是指仿古瓷的特定对象,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仿古瓷  相似文献   

9.
王学理 《文博》2012,(4):11-18
咸阳原上的毕陌陵区,是秦都咸阳早期城市规划中的一处秦王陵墓区。《史记》载明葬有秦惠文王与武王,但自宋代以来混称为周文王与周武王陵。虽经历史代学者辨正,特别是近年在这一地域探测出几座秦陵墓以来,对墓主的定位分歧更大。本文考证的结果是:Ⅱ号陵园为"公陵",葬秦惠文王;Ⅳ号陵园为"永陵",葬秦武王;Ⅰ号陵园葬孝文王公子子傒,Ⅲ号是陪葬墓。这里没有秦献公父子之墓,汉平帝的王皇后陵也绝不是"秦孝文王的寿陵"。  相似文献   

10.
近检宋人王庭珪<卢溪文集>,发现三首与李献民有关的诗篇,分别载于<卢溪文集>卷一二、卷一三、卷一五,诗题为<和李彦文>、<重阳日送李彦文之衡湘兼简向丰之>、<和李彦文春雪>.其中<和李彦文>诗题下小字注云:"名献民,尝撰<芸斋广录>行于世."把"云"误作"芸",大概是传抄或刻印之故.由小字注可以判断,与王庭珪交往的李献民就是撰写<云斋广录>的李彦文.兹此为线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其生平事迹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文物》1996年4期载李盛铨《"虎文化"与云南"沙壶"的关系》(以下简称《李文》),颇觉新颖,然读后不解其间"关系",故琐谈几句。一、是"沙壹"还是"沙壶"《李文》说《后汉书·西南夷传》九隆故事中哀车夷母系始祖名"沙壶",而且是《后汉书》作者根据哀牢山土著民族语言用汉字的津音。恰恰相反,《后汉书》作"沙壹",而不是"沙壶"。后来,足有影响的《通典》、《通志》和《通考》所谓"三通",沿范晔之说,均作"沙壹"。九隆故事这段文字,最早见于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常璩写的才是"沙壶",这是1500来年不得其解的问题。当今学者…  相似文献   

12.
1958年1月,浙江省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对大禹陵和兰亭进行修复,我参加了施工前的调查、计划工作,现将调查所得分述于后:大禹陵在绍兴市东南约十二里的会稽山麓,出绍兴市稽山门由水路可达,古人所谓"山阴道上",风景确是明秀宜人。现在该处建筑群计分:(一)大禹陵,(二大禹庙,(三)大禹寺。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如以建筑而论,当首推大禹庙。大禺庙的历史,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一说:"大禹庙在县东南,少康立祠于陵所、梁时修庙,……宋政和门年(公元1114年)敕庙额曰告成,东庑祭嗣王启,而越王勾践亦祭别室。……郡境尚有四所,一在山阴县西涂山,一在山阴县蒙搥山,一在  相似文献   

13.
刍言徐熙与南唐二陵建筑装饰彩画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唐(937~975年)是我国五代十国纷扰割据中偏隅江南的一个小国,前后历三主。初由烈祖李夺杨吴政权立国始,经中主李,末以后主李煜降宋而国亡。所谓南唐二陵,即指1950年在南京祖堂山发掘的南唐烈祖李与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中主李与皇后钟氏合葬的...  相似文献   

14.
正镇川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东部,是明长城的关口之一,与1500年前的北魏皇家永固陵近在咫尺,附近还有近500年前所修的镇川堡。这一带长城风光格外古朴苍凉,且距离市区只有30多公里,交通颇为便利,倘若来大同访古探幽,到镇川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镇川口、镇川堡以及附近长墙墩台皆为明代国帑所修,也算是"皇家工程",但本文"皇图永固"一词中的"皇"却首先指北魏时期在这一带所修的皇家"永固陵"。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的近百年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08,(12)
截至目前,对西汉帝陵道路进行过较深入研究的有孙机、刘庆柱、李毓芳等学者。孙机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第105《墓前立石》一节中提到:"大墓且在墓前开神道。"刘庆柱、李毓芳在《汉杜陵陵园遗址》第六章杜陵陪葬墓中,提到了"东司马门道";在专著《西汉十一陵》中,提到了长陵、阳陵、茂陵、杜陵的"东司马门道"和茂陵、阳陵、霍光墓的"神道",并且对"神道"、"司马门道"作了阐释:"与帝陵四条羡道相连接的地面上的道路,叫‘神道'。神道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7)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籍贯问题,向无定论。1862年,陈玉成被敌人诱俘,他在《自传》中说: "我系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父母早故,并无兄弟。" 1864年,李秀成在《自述》中写道: "……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上下屋之不远,旧日深交,来在天朝,更宜深友。" 李秀成"自幼生长在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即"藤县五十七都大黎里"新旺村。罗尔纲同志据此断定陈玉成亦为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 1920年,程大璋等编纂《桂平县志》时,提出了与上述不同的讲法:  相似文献   

17.
周军 《文史精华》2010,(12):28-32
在台北市圆山脚下,有一座颇为壮观的中国古典式建筑,这就是"国民革命忠烈祠",又因地名被称为"圆山忠烈祠"。祠中供奉的是国民党所认为的"忠烈"。这里大陆游客少有进入,又因认知不同,对许多"忠烈"评价分歧很大甚至完全相悖。本文作者在赴台紧张行程中匆匆一访,到此一游。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有学者肯定李觏学说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学术思想的联系,认为李觏"先于周、程、张、朱数十年,常与范希文诸贤辈上下议论,畅发乎尧、舜以来相传之旨,于是理学大明,儒风蔚起,识者谓濂、洛、关、闽之学,皆先生有以启其绪焉。"这种论说中所肯定的李觏哲学的历史影响,与历史的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因为,从北宋道学发展的实际来看,不论是李觏的"礼学"还是"易学",对于周、程、张、朱各家学说的具体影响都十分有限。但是,就李觏力图通过对"易"、"礼"之学的独立思考,诠释与建构"邦国之龟筮,生民之耳目"的学术追求而言,确实与道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趣向是一致的。因此,不论是李觏的"礼学"还是"易学",都应当是构成北宋早期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山寨文化"、"流氓语言"变成草根对自己"江湖乱"恶行的炫耀,暴露了草根"贫贱骄人"的劣根性。草根的短处给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破坏力不容忽视。草根文化不"打假",将危及方言的生存。贵阳方言说谈天、讲故事都叫做"摆龙门镇"。龙门镇一词来源于元杂剧《薛仁贵》中薛大伯(薛仁贵父亲)的道白:"老汉是绛州龙门镇大黄庄人氏"。薛仁贵的故  相似文献   

20.
正"大金朝合"惯称为"大朝金合",此钱一直伴随较多争议,有"唐代花钱"的说法,有辽铸、西夏铸、金铸等说法,也有说是元建国前成吉思汗所铸,众说纷纭,但此钱不论直读还是旋读都难解其意,故有人认为此钱"所见皆伪"。今笔者略作考证。一关于"大金朝合"钱文的识读"大金朝合"钱最早出现的可查文献为南宋洪遵《泉志》,其文中批注:"大朝钱,李孝美曰:此钱寸五分,重十五铢,其文真书,曰大朝金合,肉好背面皆有周郭。"而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