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家浜位于常熟市南隅,南挽阳澄湖,北枕昆承湖,境内水网密织, 芦苇环抱。沙家浜是靠样板戏《沙家浜》出名的,而《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苇荡是这里的特色。当年新四军的十八个伤病员, 就是凭着芦苇荡的天然屏障,演绎了许多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
陈徒手 《炎黄春秋》2010,(11):72-78
<正>一1964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北京京剧团倾力演出的现代戏《芦荡火种》成了最红的剧目之一,连毛泽东应邀观戏后难得破例一回,忍不住改了剧名叫《沙家浜》。这部戏后来定为"文革"八大样板戏之一,使不少年轻观众误以为它是在"文革"期间完成创作并演出的,实际上它在"文革"爆发前夕就已经定型了。  相似文献   

3.
1966年3月17~20日,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以下简称三月杭州会议)。对这次会议,《周恩来传》下卷作了这样的记述: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进一步开展学术界、教育界的政治批判。周恩来从天津回北京后,十八日赶到杭州出席会议。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也到会,杭州会议期间,毛泽东还因上海沪剧《芦荡火种》不能在北京演出,当面批评彭真是搞‘独立王国’。毛  相似文献   

4.
房列曙 《百年潮》2024,(1):5-13
<正>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新四军发展华中的战略设计师。新四军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部署及实现,为新四军选准了战略基点,使新四军发展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更好地发挥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毛泽东是新四军的主要缔造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开始表现出较多团结合作的愿望。8月22日,  相似文献   

5.
身着碎花蓝衣裳的船娘熟练地摇动着船櫓,一尾小船便轻轻地犁开平静的水面,向芦荡深处驶去。蜿蜒的水道两岸,青涩的芦苇在春风中摇曳,偶尔有几只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飞向天空……船入“芦荡迷宫”,船娘便手指芦苇深处说,这就是当年沙家浜36位新四军伤病员治伤养病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 1964年4月27日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陈毅、陆定一、邓子恢、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等,一道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剧终,各位领导人高兴地鼓着掌走上舞台接见演员,纷  相似文献   

7.
高小环 《铁军》2023,(1):28-29
<正>数日来,毛泽东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不停地抽着烟,反复催问机要秘书:有没有新四军突围的消息?窑洞外,寒风刺骨,谁也不敢走进毛泽东的窑洞,机要秘书索性在机要科的窑洞里坐了下来,等有了消息再回去报告。机要科的同志一直在焦急地盯着电台。“嘀嘀……”,微弱的信号,终于传来了!电文被译完后,机要秘书拿着电报飞快地向毛泽东住的窑洞跑去。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的,正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的情况。新四军被国民党围攻的详细信息,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上报给了在延安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徐君华 《铁军》2023,(12):17-19
<正>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特发此文以志纪念。我们都知道新四军战斗在华中敌后地区,这个“华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它是一个随形势发展而变化的地域概念,有别于地理教科书上的“华中”。在毛泽东和党中央指导下,新四军由小华中走向大华中,显示了新四军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新四军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成果。国民党当局最初划定的新四军活动地区是:第一、第二支队在长江以南的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百余公里,  相似文献   

9.
迟金声 《纵横》2014,(5):43-4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成为京剧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全国各地的剧团集中力量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的前身)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就是其中之一。从1964年《沙家浜》的前身《芦荡火种》公演、获得成功算起,到今年已然是整整50年了。  相似文献   

10.
徐永坤 《铁军》2023,(12):5-8
<正>一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对我们说:“今年12月26日,毛主席整整130岁了,你们得好好宣传宣传他老人家。”话音未落,他就动情地讲起了关于毛泽东与新四军的故事。末了,老人揉揉泪花闪闪的眼窝,一字一顿:“没有毛主席,哪有新四军?没有毛主席,何来新中国?”  相似文献   

11.
项英在担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上长期与中央存有争论,并因此多次受到毛泽东和中央的批评,但他仍长期保持着新四军的主要领导职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项英本人的政治经历、政治水平和战略判断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中央选择项英任职新四军的审慎考虑、新四军斗争活动所处的实际境况及毛泽东和中央对新四军的南方战略长期存有寄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亲自起草过数以百计致新四军的文电,其中1938年和1940年的两个《五四指示》尤为重要,它对新四军的战略任务、发展方向、作战方针、内外关系、斗争策略做出了具体深刻的阐述,从战略高度解决了新四军向什么方向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两个重大问题。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就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致电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  相似文献   

13.
徐良文 《铁军》2020,(2):23-27
1941年1月,血雨腥风。新四军9000将士面对10倍于己之敌,血染皖南大地。蒋介石阴谋得逞,悍然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延安,毛泽东针锋相对,迅即着令由陈毅、刘少奇重建新四军军部。盐城泰山庙,军号震天,一杆抗日的铁军大旗再度扬起。日伪军惊恐,欲趁苏北新四军立足未稳,妄图一举歼灭这支重建之军。当年7月18日,日伪军出动1.7万人马,从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以四路成包抄之势直扑盐城,对苏北根据地实施第一次大扫荡。  相似文献   

14.
1940年秋冬,在判断蒋介石有无联合日本夹击八路军的阴谋的问题上,毛泽东与莫斯科之间发生意见分歧。几经往复,毛泽东最终放弃了先发制人,集中15万精兵进入甘肃与河南,打破日蒋夹击的军事行动计划。紧接着,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总部近万人大部分牺牲,部分被俘,蒋介石公开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毛泽东再度提出政治上和军事上同时采取攻势的策略,并多次告诫莫斯科不要再向蒋介石国民党提供援助,双方为此又一次发生重要意见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不能不考虑根本改变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这既是中国革…  相似文献   

15.
1939年底至1941年初,在应对因国民党的驱赶政策而产生的新四军危局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将新四军战略重心向长江以北地区转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立足全局,灵活辩证地指导江南新四军北移行动的或急或缓,华北八路军南援计划的或备或启,皖南事变中军事政治应对的或攻或守,最终促使蒋介石政府不得不承认新四军坚持在长江以北地区自主抗战与发展的事实。新四军的危局在反击皖南事变的斗争中被破解,构成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国共关系向有利于中共方面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将新四军、八路军在武装上连成一体,打通南北地域,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八路军、新四军先后改编组建之初就存在的构想,其关乎抗日战争胜利的格局与性质,以及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成败未来。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八路军"连通"战略构想中,两军在南北同时发展,会合华中,在努力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依据国际国内军事政治态势的变化,或以新四军为主,或以八路军为主,或抓住时机两军主力南北同时对进而实施。新四军、八路军华中"连通"战略目标最终在陈毅率领江南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主力在苏北胜利会师而正式宣告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新四军发展华中过程中的重要史实进行考证,同时考证了<毛泽东军事文集>中的有关文献.本文认为:当时的"华中"是指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苏、皖、鄂、豫地区.新四军成立之初,毛泽东对苏浙皖交界特别是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关注,而对"华中"重视不够.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并且成立了中原局,但由于战略判断失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就"发展华中"采取得力措施.周恩来的皖南之行对新四军在江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发展华中"影响有限.1939年11月以后,中共中央下决心解决发展华中问题.但项英、陈毅分别主张重点发展皖南及江南,在抽调新四军主力部队问题上,与中共中央存在严重分歧,毛泽东一度打算以八路军作为发展华中的主力.1940年6月,为了解救江北被围困的新四军,陈毅最终决定率领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中共中央"发展华中"战略最终得以彻底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严重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造成的.从共产党内来说,则与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项英的错误有关;也与毛泽东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估计不足,对大局的判断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1月28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地区举行公审反革命分子胡肇汉大会。胡肇汉不是别人,正是沪剧《芦荡火种》和文革"样板戏"——京剧《沙家浜》里那个人人皆知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并不是糊里糊涂的"草包",他阴险、狡猾、凶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据不完全统计,胡肇汉曾以各种残酷手段杀害中共军政人员53人、无辜平民156人……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七大"会议期间,毛泽东问新四军某负责人:"那个高敬亭,不杀头可不可以?"回答是肯定的:"应该可以。"若有所思的毛泽东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