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榆 《收藏家》2004,(11):53-53
陆俨少先生是一位绘画、书法和诗词都极有造诣和个人风格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画风,完全是从中国固有的传统中蜕变而成,是继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之后,又一位“传统派”代表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艺术的磨练, 他晚年变法终于获得成功,形成一套“陆氏山水”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最近我看到一幅陆俨少先生的《巫山云涛图》,使我想起一段结识陆俨少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民俗研究》2013,(3):160-160
艺术名家解宁宁当代书法与传统人文思想——钟明善先生与当代书家精神生态学界名家饶宗颐我的学术自述——以敦煌学为例邵晓峰中流自在心——饶宗颐先生的治学之道艺术与哲学邢文梅花一太极:明代理学画的宇宙观及定山庄公的书法神话·图像叶舒宪玉人像、玉柄形器与祖灵牌位——华夏祖神偶像源流的大传统新认识巫乐探究萧梅音乐与迷幻  相似文献   

3.
<正>朱师庸斋先生(1921-1983),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也是我青少年时期学书画最喜爱的老师。"文化大革命"初年,我小学毕业,进初中学校停课闹"革命",家父梁占峰也被卷入运动中的"牛鬼蛇神"行列,游街批斗、关押、高温劳作,倍受磨困。然父寄心学问画道,艰难苦厄仍坚持学道传我。有闲家中时,亲授画学及古典文学、书法。家书柜常置《文征明墨迹选》、《王阳明书法》、《白雪道人自书诗卷》、《王觉斯诗册墨  相似文献   

4.
获交于靳万农先生,一在修志,二在书法,两者交逢,便生会心切意之感,投契渐厚,更增倾慕之情。我们初识于1990年仲春,他酷好书法且有成就,我实地采访又喜赏书法,谈话的内容就自然离不开著述与书法。著述文化与书法艺术相通,无论从事著述编纂还是书法创作,人都不能太世故,否则就会少一份高雅,为书必不能直,为艺必不能工。这是我俩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丁晓翁,满族,1937年1月生于沈阳市郊。自幼酷爱书法,从师于高德余先生学习苏(东坡)体字;50年代中期结识书法名家沈延毅先生,沈先生主动收其为徒,苦学魏碑、汉隶;60年代初尤喜郭沫若书法艺术,并得到郭老亲笔国书勉励:"……你的字可以,要继续练下去。"有书法在黄河碑林、开封中国翰园碑林、云南五龙山碑林刻碑上石;有书法被沈阳市文物管理处、桂林博物馆、沈阳张氏帅府、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处收藏;应邀参加过中、韩、日三国书画巡回展、迁安国际书画名家大展并获奖牌、证书;国内外报刊对其发表多篇专访文章,被誉为…  相似文献   

6.
郑有慧 《世纪》2023,(5):74-77
<正>祖父郑逸梅先生,于1992年7月11日凌晨仙逝,至今已然过去31年了。我是祖父抱着长大的,祖父残存的数本日记中,常常会见到某年某月“晴转多云,买小菜,抱有慧”之类的记载,字里行间透露出祖父的舐犊之情;我和祖父共同生活38年之久,耳濡目染老人家许多趣事、艺事。  相似文献   

7.
惊悉林邨先生不幸辞世,哀悼之情油然而生。我与林邨先生结识,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斯时我奉命为《北京文史笔记丛书》征稿并着手整理与编辑工作。林邨先生学识渊博,尤专书画,造诣颇深,而且为人和蔼可亲,待人诚恳。我接受主编任务后,第一个采访的就是许林邨先生。  相似文献   

8.
徐续 《岭南文史》2006,(1):41-41
国画大师杨之光,既从事于画,复素习诗,近得其近年所印之《杨之光诗选》,披读之下,如对故人。杨早年习书法、篆刻、诗词,后始习画。我与杨并非素识,初不知其诗词之业师为何人,现始惊悉杨曾师事著名诗人顾佛影先生。  相似文献   

9.
《世纪》2015,(5)
<正>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习作题跋,倏忽之间成了二十一年前的往事。今年是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我要把这件深藏心灵深处、从未披露的往事讲述给读者们,借以纪念这位慈如菩萨、心似海洋的前辈。直抒己见获得先生赞许1994年秋,启功先生八十有二。当时,先生已誉满天下,求书者接踵,户限为穿,且已日呈难以挡驾之势。抵京当晚,在京的几位亲近的同道为我接风,当我把想请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习作题跋的心愿悄悄告  相似文献   

10.
《书与画》杂志2001年第4、5、6期连续发表了沃兴华先生三篇章。其内容姑且不论。所附的7幅字(真不敢称其为书法,因其无“法”)像是一个懒散的人在瞌困时写出来的,整个儿散了架,不但不能使我产生美感,反使我感到恶心。这是有生以来看过的最丑的字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沃先生为什么要堂而皇之地展示这样奇丑的字呢?难道他连“字如其人”、“书如其人”的古训都不知道?!难道他走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一位中国书画爱好者,2010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入馆之前,却先后与莫仲予、蔡敬翔两位前辈馆员结下10多年的书画缘。莫老于2006年以93岁的高龄,菜老于2007年以101岁的高龄,先后谢世。我非常怀念这两位前辈馆员。自1990年起,有10多年时间从事《澳门诗词笺注》的文献搜集和笺释工作,经常到省中山图书馆查阅文献,结识了在省文史馆工作、中山大学校友庄福伍先生。经福伍兄介绍,有幸与诗词、书法、古琴名家莫仲予先生成为忘年之交。经常到广州大  相似文献   

12.
与大海永存     
书法大师“假使把先生的学术方面放得太大,那么有些研究学术的人,在稍有成就之后,往往轻视书法,看作余事。但是,先生不然。我觉得先生的书道是一面挺立的高举的辉煌大旗,他尽管可说是学者,但与一般埋头钻研的学者不同,始终没有轻视或小视书法。假使说书法是小技,...  相似文献   

13.
金科 《江淮文史》2005,(3):58-72
李良杰先生是我平生所结识的第一位作家,也是令我钦佩和敬重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良杰先生是我平生所结识的第一位作家,也是令我钦佩和敬重的作家之一. 细细想来,自己之所以喜爱文学和写作,与李良杰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情深意长的关爱,也是不无关系的.李良杰先生与我的父亲、母亲都曾是一个部队的战友,父亲年长于他,因此,我是称李良杰先生为李叔叔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无法     
林语堂先生是我挺崇拜的一位作家。先生有篇散文,叫《文章无法》。是的,我赞同先生的观点,我也以为:文章无法! 武功境界讲究“以有法为无法,以有限为无限”;书法之最上乘也是“不拘章法,听由心灵之挥洒”。文章区别于武功、书法,又与武功、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之最高境界也是“无法”。从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有法将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极有可能造就一批毫无人气、灵气的“书呆子”。学生阶段本是思想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16.
<正>南社著名诗人胡蕴(1868—1938),昆山蓬阆人,字介生,号石予,别署萱百、胡布衣、半兰等,终生从事教学,桃李满天下,叶圣陶、郑逸梅等都是他的高徒。他多才多艺,作诗神速,有"七步八叉"的美誉,擅长画梅,善于书法,这些已有多  相似文献   

17.
虞咏霖 《世纪》2022,(6):52-56
<正>20世纪90年代,由吴昌硕先生的曾孙、书法家吴超仁兄引荐,我有幸与韩天衡先生结识,记得那时先生还居住本市南阳路上。不久,承蒙先生垂爱,我不仅成了豆庐弟子,还开始担任先生的私人常年法律顾问,交往日深,有幸感受先生的大师风范。赝品印章竟成我的艺术“敲门砖”我仰慕先生,敬佩先生的艺德、人品,可追溯到25年前……1997年,有人登报声称其拥有一方吴昌硕篆刻的“大吉羊”印章。随即,不仅利用媒体大肆炒作,并以该“天下第一章”牟利,一个钤印收费数千元。  相似文献   

18.
惊悉恩师爱新觉罗(金)·啟孮先生,不幸于2004年4月9日凌晨谢世,噩耗传来,万分震惊而悲恸,潸然泪下,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难以抑制悲惋之情,含泪写下这篇怀念、哀思和景仰恩师的文字,以志哀情。我与恩师启攵先生结识交往已有26个春秋了。那是1978年初秋,我有幸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向金先生进修女真文、满文与金史二年,深受先生的言传身教、提携和教诲,无论是严谨治学,还是忠厚为人,都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启迪,对先生的渊深、功底笃厚、学识渊博和为人品德多所了解。先生出身于名门之后,家学渊深存厚。他生于北京满族爱新觉罗家庭,为清高宗…  相似文献   

19.
怀念刘大年先生——相识日本与重逢中国及其他的追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年年初山田辰雄教授从北京与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归来,告诉我有关刘大年先生于去年底去世的消息时,我感到难以言状的悲痛!近年来,我不断接获林增平、刘望龄、乔志强等比我年幼的中国的历史学家相继去世的噩耗,深感痛惜!与这些友人们的结识是缘于80年代初关于辛亥革命的学术研讨会;而论及包括我在内的众多日本学与刘大年先生的关系,则可追溯到近40年前的1963年。那年11月,刘大年先生作为中国学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访问了日本。从那以后,我们之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正>一近年写黄宾虹先生的文章,常出现意思相同、但版本不一的说法:据说黄宾虹先生曾说自己的画要在他死后50年人们才看得懂。于是有文章演绎,2000年后(还有的精确到2005年),黄宾虹的画开始大涨,从他逝世时算起,正好50年左右。关于黄宾虹先生在什么场合说、对谁说过此话,许多文章都是语焉不详。对此,我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即使黄宾虹先生真说过这种话,我觉得也丝毫不会因此而抬高黄宾虹先生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