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月     
<正>11864年1月中国国画画家、篆刻家齐白石诞辰。齐白石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他强调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篆刻方面则自称"三百石印富翁",与毛泽东交谊甚深,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画像22004年1月美国空间探测器"星辰"与怀尔德2号彗星相遇,并利用特制的仪器提取彗星核中的物质,完成人类第一次从彗星核中取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在中国传统写意花卉画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注入了时代精神,转换了作品的意境情趣。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艺术家,高寿九十又五的白石老人勤奋一生,于诗、书、画、印全能,取得了极高又极大的成就。其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既不肯人云亦云地“媚俗”,又不愿目中无人地“欺世”,这是其一生为人行艺的真实写照。在白石画论中,“似与不似”思想再三得到表述。50岁时,其题画就明确表达了对“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的境界神向往之;  相似文献   

4.
<正>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褒年变法,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在中国传统写意花卉画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注入了时代精神,转换了作品的意境情趣。齐白石《芳香四溢》的卷轴四条屏,原画均含有艺术家款识、钤印,笔酣墨饱,技巧精湛,气韵天成,精美绝伦,是为珍品。仿品无论是纸质、墨色还是装裱都甚  相似文献   

5.
<正>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在中国传统写意花卉画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注入了时代精神,转换了作品的意境情趣。齐白石《芳香四溢》的卷轴四条屏,原画均含有艺术家款识、钤印,笔酣墨饱,技巧精湛,气韵天成,精美绝伦,是为珍品。仿品无论是纸质、墨色还是装裱都甚  相似文献   

6.
恽甫铭 《收藏家》2011,(5):73-74
齐白石《六虾图》,作于1948年,是齐白石绘予抗日民族英雄董其武将军的作品。画幅纵102.8、横34厘米,富有气势。齐白石写此作时,年88岁,正值艺术创作顶峰时期,6只"白石虾"跃然纸上,水墨淋漓,栩栩如生,焕发出永恒的艺术之美。齐白石写虾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张广河 《神州》2014,(7):54-56
<正>提到现代中国绘画大家齐白石,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白石大师画的虾。事实上,齐白石的作品涵盖人物、山水、梅兰竹菊、花卉、书法、蔬果等领域,这些作品既能作为书法作品来欣赏,也是我们了解大师最鲜活的素材。今年是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北京画院为此特地举办了齐白石作品系列展之十"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此次画展将从1月10日持续到3月18日。北京画院此次展出了齐白石绘画、书法、石印、手札等各类型,其中手札的分量之重、体系之完备、种类之繁多是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6,(1)
正齐白石在20世纪的中国艺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涉及的诗、书、画、印诸领域,均有极高的成就,"齐白石研究"成为今天艺坛的一大显学。齐白石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是在中国传统绘画逐渐步入近现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卖画,却具有不随时尚的画风。他没有专业论著,却对后来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十年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0,(11):95-96
齐白石(1863年——1957年)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是中国古今画家中涉猎绘画题材最广者,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涉。在齐白石人物画创作演变过程中,大体上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二十岁到二十六岁,这是齐白石绘画起步时期,这时他主要做雕花木匠,兼习绘画,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一便是根据《芥子园花谱》中的古装人物,适当参照戏台上的人物加以整合而成的作品,其次就是“神像功对”。  相似文献   

10.
良绍君 《收藏家》2014,(12):15-22
齐白石去世迄今近60年,他给世人留下的艺术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齐学"已成为穿越国界、艺术史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北京文物商店是国内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之一,以数量多品质上乘驰誉业界。值北京文物商店成立50周年之际,拿出百余幅白石精品,借百年老店"宝古斋"推出"齐白石作品展"。本刊节发2009年艺术史家郎绍君先生为北京文物商店藏齐白石作品集写的序文,配发本次展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雅宣 《收藏家》2022,(4):108-110
<正>中国近代绘画史中,齐白石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艺术圈盛传的“南张北齐”“南黄北齐”之美誉,北齐指的就是齐白石,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足以傲视群雄,可以这么说,齐白石是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齐白石的花鸟虫草,每一笔都妙趣横生,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他的书法篆刻,以大开大合的个性风采独领风骚。花卉虫草是齐白石的“绝活”,在他的画作中,他擅长以最简约的方式描绘花卉,以最精致的手段刻画草虫。  相似文献   

12.
正齐白石的行事方式,有时如其绘画或篆刻,不拘一格。譬如,他想让人写传记了,首先想到的人选,居然是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今天读书人大都知道,胡适是大忙人,讲学及个人研究写作任务颇多,还整天忙着关心政治、编辑刊物,甚至乐意为人证婚等等,他的几部作品,最终都是以"半部"搁置,惹得后来者议论纷纭。此外,胡适虽然常常提倡各人来写传记,可他给人写的传记,譬如《丁文江的传记》等,就并不成功。他与齐白石并不  相似文献   

13.
香玉 《神州》2014,(1):106-109
<正>齐白石一生创造了许多第一和唯一,"人民艺术家"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白石老人最为脍炙人口的称谓,白石老人能够获得这样高超的荣誉,与其传奇的艺术人生有直接关系。齐白石的艺术植根于生活,来自劳动人民,其笔下的花、鸟、虫、鱼、虾、蟹天趣横生,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润泽,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在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开"齐氏画派"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5.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艺术生涯长达70年,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四五十岁为早期,六七十岁为中期,八九十岁为晚期,尤以中期以后成就最高。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长红花墨叶的浓色花卉及纯水墨绘成的小动物。画家始终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因而创造了自己天真烂漫的...  相似文献   

16.
刘世存 《神州》2011,(29):163-164,166
中国画的精妙在于以书法笔墨来表现。山水画不仅善用笔法墨法,同时还特别讲究画的"立意"、"立象"之道,"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山水画是以散点透视造型构图,其是表现的艺术。表现寄托以神与诗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印章珠联璧合、对应成趣。中国山水画家不只是运用墨法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并融入作者个性的审美意念,以情、意、境、趣的丰富内容的凝练抽象形式,表现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12)
正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出现过几位堪称一代宗师级的艺术大家,吴昌硕(1844~1927年)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其以诗、书、画、印"四绝"名冠一时,尤其是在书、画、印领域成就卓然,"领一代新风",更被视为"海派"绘画开创性的旗手之一。他的影响力波及当时及其后时代的整个中国画坛,众多大师级艺术家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  相似文献   

18.
胡适在阅读齐白石的《自状略》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即书里记的年龄同齐白石其他记载,竟有两岁的差异。《自状略》齐白石署明是八十岁写的,其时当是1940年,由此上推,他的生年应该是咸丰十一年辛酉,即1861年,但齐白石早年的记载,如《母亲周太君身世》等篇,白石是生在同治二年癸亥,即1863年。  相似文献   

19.
齐白石以中国画著称,也擅长书法、篆刻。他的书法,以行书和篆书最擅长,书风坚凝劲健,结体自然朴实,笔法纵横雄劲,内实外张,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为现代书法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是他整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不比绘画逊色,正如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所言:“据我的偏见,白石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篆刻离不开书法,进一步说明齐白石的书法艺术,还是独出一指的,故深受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青睐。齐氏书法的润格,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收购齐白石的一幅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5,(12)
<正>本书收录齐白石书画作品80余幅,篆刻百余方。全书按作品的创作时代进行编排,分为早中晚三期,对作家的作品、印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齐白石的绘画作品数量之多、艺术水准之高、社会影响之大,至今无人企及。他的绘画题材广泛,擅长花鸟虫鱼,传统文人不屑的蔬菜瓜果也无不入画。其作品笔墨洗练酣畅,充满着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开创了中国画审美的新意境,既为文人欣赏,也深受平民百姓喜爱,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