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近期在网上浏览时,发现一张战国错银青铜壶的照片,其表面错银纹饰异常精美,学界称其为"勾连云纹"或"几何纹"。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件出土于我国,而今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中的战国青铜器,如图1所示。这个信息引起我极大关注的原因是:我的一位朋友,多年前就收藏一件错铜鎏金玉簋,其表面纹饰与图1中  相似文献   

2.
<正>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我国奴隶社会的"封建"格子线和"井田"线被冲破,实现了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伟大变革。这一巨变,始于春秋,成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货币经济(注:本文的战国"货币经济"为中国传统货币史学提法。当今经济学为西方经济学,称封建社会时期为"商品经济")的确立,不但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也成为战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之一。故而战国的货币经济在我国货币经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半两"钱是我国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的青铜铸币,最初为战国时期秦国的货币。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前336),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后成为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汉承秦制,仍用"半两"钱,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改铸"五铢"前止。先后历经战国、秦、汉三个历史时期,计二百一十八年,是我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的青铜铸币。关于"半两"钱的最初铸行时间,钱币界多有分歧。或为战国时铸,或为秦统一天下  相似文献   

4.
夹道村秦墓发掘在乾县上述首例,填补了该地秦墓葬空白,亦扩大了关中地区秦墓分布范围;已发掘的4座小型秦墓年代跨越战国早期至晚期;M3"同穴合葬"为研究战国时期葬俗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结合文献记载,这批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与战国秦置"好畤邑"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室内熏香的习俗,最迟于战国时就已出现。燃香之器,名曰熏炉,俗称香炉。香炉的形制很多,宋代的文献中即有记载:"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明代以来,香炉的使用愈发普及,其制式也愈加完备、复杂、精巧。而此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非"塔式炉"莫属!其上部为塔形炉盖,下部为鼎式炉身。因将  相似文献   

6.
汉族的由来     
汉族占我国总人口的94%,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在战国时,七雄兼并,共称"诸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民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  相似文献   

7.
正柱国战国时楚国设的一种官职,原为统帅部队、守卫皇城的武官,后来成为国家的最高武官,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一职。也称为上柱国,其地位仅次于令尹。大良造战国时始设立的一种官职,是朝中最高的官职,掌管军政大权。秦朝时,朝廷设立了"相国"一职,替代了大良造的位置,大良造于是由  相似文献   

8.
钱穆著<战国时宋都彭城证>提出十五证并二事,以为战国时"宋都彭城,不都睢阳,断可定矣."查钱氏提出的诸证据没有一条是直接的,都为推测之论,而且存在很多问题,于直接说到战国时彭城属楚属齐的材料也没有提出很好的解释.通过对钱先生有关论述之辨析,及诸多反证之综合讨论,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说实不可信."宋"与"相"古为双声叠韵字,"相城"实即"宋城"之异写,再参考其他一些旁证资料,说战国时宋国迁都于相城(今安徽淮北市),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9.
读新出版的《战国铭文选》刘钊汤余惠博士的新著《战国铭文选》一书,最近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精选战国文字资料,将其分为金文、符节、兵器、玺印、陶文、货币、简帛、玉石;其它等九类,先附拓本或摹本,后列隶释和注解,解释战国文字资料凡150余种。书...  相似文献   

10.
知文明     
<正>从清华战国简看先秦时期"地中"思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保训》是一篇颇具价值的先秦古遗书,其所述的早期"地中"乃由舜所测得,地在历山(今河南濮阳一带)。其时囿于夷夏东西的政治格局,致所求之地中更重南、北的取中。晚期"地中"则由上甲微所测得,地在河洛有易之地(今河南嵩山、洛水一带)。其时在夏王朝开  相似文献   

11.
战国、汉代的“操蛇神怪”及有关神话迷信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列子·汤问》记愚公决心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张湛的注是:"《大荒经》云,山海神皆执蛇。"这种解释基本正确。见于《山海经》中的包括山海神在内的不少神灵,确实是操蛇或践蛇的。《山海经》是战国时的作品,书中反映出战国时神怪形象的一些重要特点,而且也为许多地下出土的材料所证实,  相似文献   

12.
从考古资料看屈原在世时的楚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迄今已发掘的楚墓群,其基数在百座以上且已见正式发掘报告的,有当阳赵家湖楚墓297座,江陵雨台山楚墓558座,江陵九店楚墓597座。三者合计1452座。除去时代不明的371座,尚得1081座,如下表所示:楚文化考古学界对战国中期前后两段和战国晚期前后两段的年代划分,出于约定俗成。战国中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四世纪的前半,即悼王早期至宣王中期;战国中期后段大致为公元前四世纪的后半,即宣王晚期至怀王晚期;战国晚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78年,即怀王二十九年至顷襄王二十一年;战国晚期后段大致为公元前277年至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13.
正标题中的两句名言,前者出于战国思想家孟子之口;后者出于汉武帝时期的名士东方朔的赋作。他们两位所说的都是"士人"面对君王说话时的心态和气势。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不言自明。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这里表现出的是孟子作为士人的自信,他主张在游说大人物时,应该秉持藐视对方的心态,根本不在意对方高高在上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极为特殊的品种。自清·初尚龄《吉金所见录》介绍给世人至今已发现四十二品,布面所铸地名涉及三十三个古地名。经学者们研究考证,这些古地名当今的所在地大部分已被认定。其中,三孔布“上尊”地在何方?见解不一。《中国古钱大辞典·先秦编》载:“上尃”有大小两型。大者背首穿孔上铸有数字“十九、二十”等。小者背首穿孔上铸有数字“二十”。1978年《北京大学学报》第二期发表裘锡圭撰《战国货币考》载:“据《汉书·地理志》信都国有下博。其地在今河北省深县东,战国时在赵国疆域内。‘博’从‘尃’声,币文的下…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金牛区发现两座战国墓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2月中旬,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圣灯公社圣灯十队的社员发现一座战国墓葬(编号80圣M1)。我处闻讯后即派员调查。3月29日,在同一地点又发现战国墓葬一座,并进行了清理(编号80圣M2)。两座墓葬均在一黄土台地上,M2在M1的西南方,相距32.5  相似文献   

16.
用冥币随葬,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以湖南较多。湖南、湖北战国楚墓冥币有铅、锡、泥、骨质,分饼、版、贝、蚁鼻钱形。湖南主要是铅、泥质,湖北则各种质地均有;湖南多泥版,湖北反不见版形;湖北在战国早期即以冥币随葬,湖南为战国早期到中期偏早。战国时楚国随葬冥币习俗首先产生于湖北江陵地区,再向湖南传播,湖南遂逐步发展,一直沿至西汉。战国时随葬冥币不多,湖南二千余楚墓中出冥币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匈奴相邦"玉印出土之时间、地点皆无可考,旧藏安徽黄氏,现存上海博物馆,已选入《上海博物馆藏印选》(11页2)(图一)。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八有《匈奴相邦印跋》,谓"其形制、文字均类先秦古玺,当是战国迄秦汉间之物"。当时对战国文字认识还很有限,《匈奴相邦印跋》断代不免粗略,至于断为匈奴自造,则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所指的战国秦昭王长城,其实是战国秦、统一秦和西汉前期等三个时代前后相继,经过沿用、修缮、新建等各种形式建造后所存留下的长城;文献中屡见的汉"故塞"长城是西汉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新建而成的;战国秦长城的结构和体系不是我们习见的明长城模式,呈现出早期长城体系不完备的共同特征。究明布纹筒瓦的渊源及在秦地的传播过程,是判断长城时代属性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洛阳发现战国晚期的成君鼎,作器者"成君"与《战国策》、《史记》所载周报王时的"成君"当是一人。鼎铭筮数《剥》卦是商周互体卦的珍贵资料.也是我国古代"制器尚像"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1991年8月,河北省玉田县旧城内鼓楼南街供销合作社建筑工地施工时,在距地表深6米处发现1座战国土坑墓。墓葬出土绳纹灰陶罐5件。其中一件已残的陶罐内有陶纺轮4件、陶圆饼4件。另有一件完整陶罐,侈口,方唇,鼓腹,小平底。肩部饰凹弦纹,下部和底部饰细绳纹,高25.6、口径14厘米。罐内盛放14枚战国铜布币,可辨认的有"襄平"布币6枚(图右),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