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清时期山西民居建筑的木雕,主要用于门楼、檐柱、雀替、枋头及廊柱等处,有时在窗格、栏杆等处也常常采用木雕构件,使古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格调。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审美创造的悠久历史,为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福建旅游》2005,(8):102-102
本公司系国内大型宗教艺术造像专业生产厂家,具有上百年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间脱胎漆器造像、泥塑、木雕、漆线雕等传统艺术.及古建筑装饰、神佛龛雕刻。  相似文献   

3.
陈明仙 《东方收藏》2023,(12):140-141
<正>中国传统人物题材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人物题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莆田木雕艺术的造物思想和表现技法以及莆田木雕人物形象的造型和表情表达等方面,对中国传统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创作中的情感化表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笔者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实践,并解析个人设计创作的莆田木雕《弥勒佛》《自在观音》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从中探析中国传统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创作中的创新与探索,从而推动木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艳红 《收藏家》2013,(6):79-84
徽州木雕是指明清时期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民间雕刻工艺,与石雕、砖雕并称"徽州三雕",制作工艺一直流传至今。其时采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在梁陀、撑拱、雀替、窗扇、栏杆等上雕刻精美的山水、花鸟、历史人物、戏剧典故等,可谓"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本文主要选取安徽博物院馆藏徽州木雕的部分精品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6.
吴若峰 《旅游》2005,(6):50-55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7.
义乌市境内有古建筑100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近百处,清代乾隆以前的建筑500余处。有90余处古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国保单位黄山八面厅,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成,以精美绝伦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闻名,2010年进行了全面整修。  相似文献   

8.
柯玲 《神州》2013,(18):223-223
木雕工艺是一项需要具有精湛技艺的艺术形式。同时木雕工艺又是以雕刻材料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木雕工艺作为一种在民间流传的民族性浓厚的艺术形式。研究其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木雕工艺的发展状况,能够更加有效的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为建立其最佳的品牌效应提供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品牌效应在木雕工艺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于木雕工艺传统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陕西民间宗祠木雕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宗祠木雕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通过实地调研了集中在陕西地区的上百座建筑华美、雕刻卓著、装饰美轮美奂的宗祠,从关中、陕南、陕北三个不同地域的民间宗祠木雕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归纳总结陕西民间宗祠木雕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点,进而挖掘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并倡导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正>木雕是雕刻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运用形体、线条、色彩等艺术手段和语言,因材施艺,以再现或塑造外部形象来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世界各民族原始雕刻以木雕居多,时代的交替,文化的融汇,地域的差异都不断影响着木雕的发展和演变,使世界木雕艺术呈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印度尼西亚木雕艺术历史悠久,反映了印尼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人们对自然、人生以及对社会传统的理解,其淳朴真挚之  相似文献   

11.
雕刻品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工艺制品之一,木雕作为雕刻品中的重要一项,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表现形式及通俗生动、简单易制而一直受到人们喜爱。从历史上看,木雕品很早即产生于人类文明中,早在新石器时期,沈阳北部的新乐遗址人就雕制出十分精美的“太阳鸟木雕”。此后,从夏、商、周历经秦、汉、唐、宋、元直至明清,中国的雕刻工艺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手工艺快速发展的刺激,木雕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出了大量精美的宫廷、民间的各种用品。沈阳故宫作为清朝的皇宫,现在又是全国重要的清历史、艺术博物馆,一直收藏保管着许多木雕类的文物。就其应用范围而言,大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中到家具陈设,联匾横额:小至陈设品、工艺品及宗教用品,无一不体现着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从这些木雕制作的表现形式上看,有镂空透雕、浮雕、浅雕、锯空雕、满地雕、嵌雕、立体圆雕、线雕、贴花等等,并各种木雕技法在具体操作中常常组合运用,如圆雕中有浮雕,浮雕中有线雕。在雕刻技法上,艺人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绝活,使中国传统木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我院藏众多木雕大多是清代的,均有上述木雕工艺的技术和特点。以下,笔者以沈阳故宫院藏木雕藏...  相似文献   

12.
朱冶 《安徽史学》2022,(5):134-142
徽州学者汪循的学思表现,是明中期士人出处行事的典型代表。早在湛若水、王阳明心学入徽之前,汪循已揭开白沙心学与徽州朱子学结合的序幕。深植新安理学传统的汪循,受明前期大儒陈白沙、庄昶影响,着重强调儒学的践行特质,给明中期徽州学术带来新活力。以此为出发点,汪循以格君行道的上层经世活动来躬行其政治理念,并重新发掘徽州理学传统中的行动价值,以期重塑乡邦精神的实践面向,引导徽州后学注重践履的思想新风气。  相似文献   

13.
藏族民间传统木雕艺术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器皿木雕、造像木雕、经版木雕、经书封版木雕、模具木雕、风马旗模版木雕等多种形式,是藏族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古建筑本身的艺术、科学、研究价值,正在逐步被世人所认知、发掘,而古建筑类博物馆以古建筑为基点,把传统与现代艺术充分结合,使得博物馆展览本身由外到内形成一种有机的传统文化展示整体,合理和科学利用古建类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形制,对于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示,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吟唱徽州     
<正>徽州在我心里就像一首浪漫的诗,有绿水青山和粉墙黛瓦,有诗书礼家的文化底蕴,山水为脉,烟云为神,在黑白分明的徽派古建筑和月塘波影里,透着让人沉醉的古韵。我心中的徽州是写意的,流水的尽头有村落,座座民居掩映于明山秀水间。我心中的徽州是深沉的,腹底诗书自芳华,朴实而风雅。我心中的徽州是内敛的,血浓于水,绵延不绝,永远是游子归根的故园。我心中的徽州是禅性的,山水空灵,百姓从容淡定,人情真切温暖。  相似文献   

16.
<正>徽州旧称新安、歙州,位于今安徽省南部,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自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得名徽州后,近千年长期辖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形成了“一府六县”的区划格局和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徽学即是以徽州历史地理、徽州传统社会、徽州历史文化及其传承创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中国的区域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晓光教授的新著《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不久前已经付梓(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研究》)。该书共计30余万字,第一次从空间和地理的角度系统梳理了12—18世纪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分别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研读之后,深感这是一部视角新颖、论证有力、创见迭出的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力作。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视角新颖。《研究》以12—18世纪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为考察…  相似文献   

18.
徽州传统聚落是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文化空间结构认知研究,发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徽商为徽州传统聚的落形成、发展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极具特色的风水术的应用展示了徽州传统聚落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建筑与精神文化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9.
<正>古建筑修缮工作对古建筑艺术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影响,在修缮技术的选用和实施中,需体现科学性、专业性特点,并同步落实可靠的工程管理措施,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消除不良管理隐患,以保障获得良好的古建筑修缮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婺源地区祠堂概况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婺源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及多样的历史遗存,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古村落遗存较多,是徽文化、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地。目前,婺源有中国传统村落2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座。村落中,古建筑遗存丰富,其中祠堂尤其突出,不但遗存数量多,而且建设时跨长,是研究婺源古村落及古建筑的较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