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滇国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是一朵璀灿的奇葩,古滇青铜兵器则是其中之精华.古滇青铜兵器上的立雕动物高度写实,成为世界上最早(春秋时期)发明和使用失蜡法铸件.许多兵器本身就是仿照某些动物的攻击部位雕铸而成,开人类仿生兵器之先河.古滇人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发明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马蹬.出土实物资料证明,位于中原腹地安阳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及青铜冶铸遗址出土的铜矿,就来自云南永胜金沙矿.古镇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滇池和洱海两个区域.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属滇国范畴,称“滇国文化”.青铜器出土地点记有呈贡、晋宁、昆明、安宁、澄江、江川、新平、陆良、曲靖、富民、禄丰、路南等县市的近40个地点.洱海地区青铜文化属滇西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2.
周志清 《文博》2003,(2):45-48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滇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等,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文化中一大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多元的青铜文化体系,对于我们认识古滇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7)
正1955~1960年,云南省博物馆在晋宁石寨山先后4次发掘了50座墓葬。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为滇王国故地。第6号墓出土的滇王金印,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随着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羊甫头等同一文化类型的墓葬群和器物的发掘清理,大量辉煌的古滇国青铜艺术展露在世人面前,而贮贝器则是古滇国青铜艺  相似文献   

4.
王永胜 《收藏家》2003,(11):7-10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云南滇池区域的滇族创造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1955年全今,随着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一批滇族古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大批滇国青铜器千年之后再现人间,揭开了滇国青铜文化神秘的面纱。滇国青铜器种类较多,涉及生产、生活、装饰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一种器型,为滇国所特有,这就是贮贝器。目前的考古发掘证明,贝是古滇族最主要的货币。1955年-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古墓群出土了约16万枚货贝,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滇族占墓群也出土了同类货贝约11万枚,足以证明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贮存职能的货贝,在滇族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货贝具有一定的体积,数量巨大,使用时不易  相似文献   

5.
以动物形象作装饰是滇文化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其涉及的动物形象有蛇、虎、豹、猪、鹿、兔、猴、蜥蜴、蟾蜍、鹦鹉、孔雀、马、牛、犬、羊、猪、鸡、鸭等。主要的动物图案类型及动物组合情况反映了滇国热带—亚热带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动物图案装饰艺术品亦完美地表达了滇人的艺术思想及审美情趣,反映出滇人的青铜铸造工艺、加工工艺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情况,是研究滇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周军 《文物天地》2020,(1):39-43
滇国是活跃在今云南省滇池和抚仙湖区域的古代王国,是个多民族、多种文化的聚集之地。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滇国文化很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滇文化博取众家之长,出土的青铜器上人物造型逼真,佩饰奇特,艺术表现丰富多彩,孕育出了高度发展、别具一格的文明,从而成为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战国末至西汉中期,是滇国最繁荣的时期。滇国是一个未发现文字记载的古王国,汉文献上有关滇国的记载也很少,其丰富的文化湮没在历史的岁月中,而大量的出土文物就像无字的史笔,书写出了滇文化曾有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云南文明之光-滇王国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79件(套)展品浓缩了古滇国的文明精华,涉及滇国经济、生活、兵器、宗教和音乐舞蹈等方面,使2000多年前的古滇国面貌得以比较完整地重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8.
《文博》2020,(3)
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著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及定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其为滇国本土所制,且坯片部分宜称"鳞施"而非"玉衣"。"鳞施"的出现,是彼时厚葬之风与贵玉观念在滇地盛行的体现,亦是古代云南边疆与中原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纹饰是抽象繁复、夸张精细的,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 其实,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体系中,有粗犷简练和抽象繁丽两种风格。最初的青铜器是简净的素面或简单的几何纹。目前中原地区出土的最早的有空腔青铜器,是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铜铃,它是素面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丛书编撰会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学术研讨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 2007 年 10 月 27 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为期 3 天。  相似文献   

13.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1,(10):81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  相似文献   

14.
王蔚波 《收藏家》2010,(4):17-22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商代晚期,即殷墟文化期,青铜器装饰最为发达,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繁缛富丽,动物和神怪主题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古代装饰艺术的典范。这一时期的虎形铜雕在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及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已有不少出土和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不仅品类较全、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传世文献中常见的"钩膺",古代学者一般都解释为"樊缨"。根据出土文献和考古实物来看,"钩膺"不是"樊缨",而应该是两件马饰。"钩",是"娄颔之钩",已经有实物出土;"膺",可能就是秦陵铜车马、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两骖马的"缨环"。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一些学者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以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地出土的饰有动物纹的青铜器的统称。也有称之为“我国北方古代动物纹饰”的。  相似文献   

17.
陈亮 《收藏家》2020,(2):3-10
古滇国青铜器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和高超的制作工艺,为我们展现了战国秦汉时期滇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这些存世的文化遗产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以滇青铜文化为代表的高度发达、技艺精湛的青铜文明,它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旺盛的活力,在世界的青铜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昆明羊甫头墓地出土的造型精美的动物脚形器被定名为“鹰爪形木祖”,然而从椭圆状圈纹和脚趾数量来看,云南青铜器上常见的猛兽图像与符号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滇文化中最早出现的虎与豹这两种大型猫科动物仅有纹饰上的差异,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很难将它们分清。随着西汉王朝的势力在滇池周围地区的迅速推进,这种虎豹混同的情况已得到彻底改观。同时,在滇国青铜器上广泛出现的猛兽纹饰与符号成为某种特权的象征,而所谓的“鹰爪形木祖”可能就是这种族群记忆在漆器上的遗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大量的古文物相继出土,在这些古文物中,古代青铜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青铜器完整程度会受到自身材质及埋藏环境等多方面影响,通过对已出土青铜器文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大量的古代青铜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对其进行修复。本文首先讨论了有利于青铜器完整保存的修复原则,并结合自身经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完整修复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望本文对我国青铜器修复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鲜虞中山国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茹 《文物春秋》2002,(5):43-46,51
<正>中山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已掌握较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中山国青铜器。中山王墓及中山国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就。中山国不仅融合于深远博大的华夏文化,还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中山王墓的发掘外,中小型墓在平山及其他临近地区时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中山国中小型墓约有30余座,都出有成组的青铜器,其中以生活用具居多。根据出土青铜器的用途和器型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