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一九六五年《考古》第四期发表拙文《略谈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及其分期》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间,新发现了一些汉画像石资料,自己的见闻也有所增长。我现在根据新的情况,再补谈一下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问题。一、汉画像石雕刻技法的分类问题解放前和建国初期,我国研究汉画像石  相似文献   

2.
沂南画像石墓所见汉故事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沂南汉画像石墓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中若干作品的解读,今日看来似可再作讨论,比如前室中被命作“祭祀图”的一幅,其实与祭祀无关。本文即旨在利用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献和实物以及近年考古学成果的积累,对它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王亚平 《东方收藏》2022,(5):100-102
汉画石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汉代人用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瑰丽神奇的想象世界。本文以徐州汉画像石作为切入点,分析和整理其雕刻艺术手法,并对它所表现出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能够对当代雕刻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沂南汉画像石墓中室八角立柱北面绘有一尊"右手举至置胸侧"的神人形象,因其手势"颇似佛教雕刻中的手印",吸引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1956年出版的由曾昭燏、蒋宝庚、黎忠义主编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其下为一双人头,鸟身,四足的怪物。再下又是一人,肩生两翼端坐着,左手置胸前如持物之状,右手举至置胸侧,手掌朝外,手指张开,颇似佛教雕刻中的手印。再下是一羽人,举双手托住其上端坐的人。"由于该神人右手持有"颇似佛教雕  相似文献   

5.
<正>沂南汉画像石墓M1中室八角立柱南面中部绘有一"神人"形象,考古发掘报告对此描述如下:"其下一神人,赤上身,着短裙,佩长刀,赤足,力拔一棵大的上边有果的树"。从画像图案细节上看,所谓神人,一副西域胡人的特征,因此也可称为胡神人。乍一看,以上的描述和报告中拓片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仔细看仍有几处不同:首先,胡神人直立,双手下伸合掌执物,而不是双臂环抱、弓腰低首要"拔树"的姿态;其次,胡神人脸颊上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至五月间,华东文物工作队山东组在山东沂南县清理了汉代墓葬一座。墓址在沂南县西八里的北寨村中。周围四山环抱,村西临着汶河,村东有石山,公尺,宽一四·五公尺。墓道宽四·三○公尺,水平长度十一·六○公尺。墓内有前、中、后三主室,再加五个侧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     
李刚  姜丽 《文献》1998,(4):286-287
据史载,我国一千八百年前的汉画像石共有4个集中地区,山东遗存的最为丰富多彩,而山东又以枣庄市滕州为最.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巩固逐步走向兴盛的历史时期,由于汉初政治上推崇儒术,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时“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小可食”。汉承秦制,以“举孝廉”为选官途径,于是出现不少以行孝而沽名,“生不能致以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  相似文献   

9.
离石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出土于三川河流域以马茂庄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时代属东汉晚期汉桓帝、灵帝时期。画像石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简洁明了,构图大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神话故事、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丘汉画像石名不见传,过去只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为数很少的研究商丘汉画像石的文章,多是因为墓葬材料发表的少,难于作内容全面拘论述,更难于就画像石的某一方面作深刻的探讨。近几年来,我们在画像石征集和考古发掘方面做了些工作,画像石的题材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尤其是1989年9月中国汉画学会成立大会暨河南省艺术考古研究会年会在商丘召开,来自省内和全国的二十多位汉画专家对商丘汉画像石各抒已见,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全面研究商丘汉画像石的条件日趋成熟。本文仅就商丘汉画像石的渊源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得益于专家和学者的指教。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特有的文物,是用雕刻绘画手法在石质材料上制作的画像.它产生于西汉初年,消亡于东汉末年.一般存在于祠堂、石阙、墓室和石棺之上,是汉代独特的文化葬俗现象.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石质建筑材料,是汉武帝执政后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是汉代统治者以古为鉴,以善为师,以恶为戒,给世人树立忠、孝、仁、义、礼、智、信、节的榜样和示范教材,当然也是汉代贵族独尊儒术、崇尚厚葬、炫耀富有、区分贵贱的标识和举孝廉、扬名节的标准之一.目前发现的画像石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12.
南阳汉画像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3,(6)
画像石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河南南阳是出土汉画像石较多的一个地区。南阳画像石早有出土,只是在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石被发现后,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不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致使已出土的二百七十余石,或充作房基,或补桥修路,或弃之荒野,任凭风雨剥蚀。只有个别人传拓了一部分拓本,先后汇编有《南阳汉画像集》和《南阳汉画像汇存》等书。不过,所收拓片,多相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汉代画像石文字中的通借字、异体字作了介绍和探讨,对某些疑难字作了具体辨识,为了解、研究汉代文字面貌及增补《碑别字新编》等工具书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南阳汉画像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画象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璀璨斑烂的瑰宝,是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沉雄大”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誉名中外,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河南省是汉代画象石刻的重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嵩岳地区的登封县、密县,豫东地区的永城县、淮阳县,豫北地区的浚县、滑县、林县和豫南地区的南阳县、社旗县、方城县、襄城县、唐河县、邓县、内乡县、舞阳县……等。共搜集到石刻两千余块。最集中的地区是南阳地区,积石一千二百余块,并建立了汉画馆,选择二百块精品陈列出来,反映了南阳汉画象石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5.
论徐州汉画像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分布汉画像石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实物史料。徐州画像石出土较多,它的分布是以徐州为中心,东到赣榆沿海,北接山东,西至丰、沛,南到睢宁、宿迁。其发现地包括现徐州地区全  相似文献   

16.
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7,(2)
  相似文献   

17.
<正>汉画像石的出现,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汉画像石主要出现在汉代的墓葬、石阙、石棺及祠堂中,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体现了当时的思想流变、民间信仰和葬风葬俗,因而,其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再现。~([1])从已经掌握的资料看,汉画像石主要出现于西汉武帝之后,而消失或没落于东汉末年,大致经过了三百多年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研究汉画像石,可以很好地观察其所处时代的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8.
新津地区汉代石棺画像内容丰富,容特点、画面组合关系及雕刻艺术风格等方面,初步的分析总结。雕刻精美,极具地域特色。本从题材内对新津汉画像石的基本特点、特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唐河县电厂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年6月14日,唐河县南关发电厂在扩建厂房工程中发现汉墓一座。这座汉墓位于该电厂院内,南距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约300米,西距唐河500余米,地势平坦,过去常有古墓发现,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墓葬区。在清理表土时,发现塌毁的宋墓一座,宋墓打破了画像石墓的前室墓顶,因而,前室的券顶一部分被破坏,东西主室券顶相交的前部亦被打破一角。  相似文献   

20.
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2年3月绥德县苏家岩公社苏家圪坨生产队发现一座古墓。我馆于同年6月进行发掘。苏家圪坨生产队在县城东南35公里处。墓地位于村南台地上,背靠王家堰头,面临无定河水,墓向350°,四周没有其他墓葬遗迹。墓室结构墓壁石砌,用长方形石块细錾出面,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