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寄寓情感、慰藉心灵的重要载体,古代文人们无论"穷""达",均能将自己或豪迈、或悲悯、或隐逸、或不平的各种情怀融入山水画之中。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能画出山水的自然气韵,体现画家的人格魅力,亦能使欣赏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安庆市博物馆收藏的陈崇光水墨山水长卷,即是这样一幅具有深远意境的佳作。陈崇光水墨山水长卷,纵24厘米,横213厘米,绘制了天台山山谷  相似文献   

2.
屈利军 《文博》2011,(3):55-62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屏风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并将屏风这一特有载体和中国山水画的题材联系起来。作者以历年出土发掘的屏风实物和古代绘画作品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梳理了屏风和绘画的关系屏风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符号,构建出自我和外部世界,尤其是唐屏风山水壁画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启蒙,这种表现形式体现当时人们与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思考。同样,屏风山水画不仅仅是装饰性存在,它映射出中国文化更深刻的寓意。、一扇屏风成为一种绘画的载体,它的模糊身份构成了古代人文画的本体,对研究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风貌具有特殊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浙江省东部地区,一条文人的山水走廊生动地阐释了文人和山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诗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山水是自然景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山水是承载了更多精神内涵的载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把山水比拟成和自己心灵相通的有思想有灵性的存在。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山水风物最能涵养人的品格和精神,山水既是自然资源,也是濡养当地人的精神源泉。镇江市地处长江南岸,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内河道众多,山头林立,地理位置独特,是  相似文献   

5.
<正>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于20世纪60年代收购于北京市文物市场(宝古斋)。册中收录清代"四王吴恽"六家中王作品3件,王原祁和恽寿平作品各1件,另有高简、戴熙、徐枋、吴、李育5人作品各1件,共计10帧扇面集成一册。在本院所藏诸多明清书画扇面中,这件《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品相好而画功精湛,汇集名家笔墨,是院藏书画扇面系列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审美意识的滥觞与确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儒家的比德观,道家的天人合一观,魏晋文人爱山水的时尚,自唐以降人们对江山之助说的丰富与完善。孔子与庄子的意义在于发微,魏晋文人的意义在于确立,唐人的努力在于推广,其合力形成了中国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孔瑛 《丝绸之路》2012,(12):98-99
明代中后期,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达官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扇,尤其以被称为“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也创作了大量扇面书画精品流传至今。本文以沈周山水扇面为赏析对象,描述了沈周画作的绘画风格及画中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蒋鑫 《神州》2013,(14):21-21
山水画成就了绘者的意境,使其不受制于对象。人的自觉与魏晋士人追求玄远的目的达成契合,这种山水情结在千百年中国绘者、特别是文人画家心中成为一种绘画的准则,是中国美术理论体系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许毓淇 《东方收藏》2022,(12):45-4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审美观念随之发生变化,中国山水画不论是在笔墨图式还是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多元化的趋势。城市山水作为新的山水画母题,为观者提供了新的视觉体验。相较于古代传统山水,当代城市题材的山水画有了全新的图式语言与精神内涵。本文以当代著名城市山水画家方向的作品为例,分析其图式语言,进而探究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李理 《美成在久》2023,(2):26-36
<正>2022年1月7日至4月10日,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古代山水绘画专题展,即“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该展览是辽宁省博物馆继“卧游江山——辽宁省博物馆藏手卷山水画展”之后,推出的又一个与山水题材相关的专题展览,两者皆以山水为主题,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前一场画展是舒缓的横卷,让人在卧游研读中细细品味山水之美;后一场画展是立幅大轴,使人豁然沉入峰峦林壑、曲水横坡,于流连忘返中失却归途……两场展览均受到观众喜爱,其反映的深层含意只有一个:中华山水之美,早已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深藏于国人的思想和情感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晚明岭南画坛,也如主流画坛一样出现极为兴盛的局面,山水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主流画坛不同的是,岭南画坛虽然出现众多的画家,但有作品传世者却并不多见。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一时期传世的作品,大多为山水小品。这些小品多为扇面、斗方、杂册等,尤以扇面多且精,成为这一时期岭南画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现在有限的文献与实物资料,这些山水小品的作者主要有欧大章、区亦轸、朱厓、朱完和彭滋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平大多不  相似文献   

12.
扇面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的重要形制,尤其兴盛于明清之际。扇面作为传统文人艺术载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交往,这其中有文人之间的"以文会友",也有职业画家与文人之间的社交性艺术。本文将以山西省介休市博物馆收藏的《名家绘箑联珠》书画册页出发,梳理其中的内容,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明末至清中期文人社会的社会交往与自我价值的强调。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博物馆藏有若干晚清海上画派画家的扇面画,包括徐祥、王素、陆恢、钱慧安等人,作品题材涵盖花鸟、山水、人物三大中国画主要题材。海上画派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流派,是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海上画派艺术群体构成与绘画艺术特色,选取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扇面数件,结合作者、画面等内容加以评述,并对海上画派的艺术风貌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玫  鲁渤 《中华遗产》2007,(9):56-67
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服食炼丹、玄想清谈……这种自由而自我的生活方式不仅在六朝名士中流行,而且让很多唐代诗人乃至后世文人都羡慕不已。"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唐代诗人眼里,浙东山水正是被六朝名士的风流雅韵所浸染,方才变得可爱起来……  相似文献   

1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浙江省东部地区,一条文人的山水走廊生动地阐释了文人和山水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诗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山水名胜传说,是民间风物故事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讲山水名胜的由来和命名,其间穿插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山水名胜传说不仅帮助人们欣赏祖国各地丰富多采的风光,而且给人以很好的思想教育和艺术陶冶。可是长时间以来,山水名胜传说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过去搜集和出版的各类民间传说故事中,山水传说故事搜集得最少。我国有五大名山(或十大名山),却只偶尔发表过一、两篇名山传说故事;著名的黄河、长江、五湖四海,有丰富的传说故事,书刊上也只偶尔发表过一篇两篇关于它们的传说。山水传说受到重视,只不过是近两年来的事。山水名胜传说,究竟反映了社会生活没  相似文献   

17.
何萍 《贵州文史丛刊》2011,(3):132+131-F0002,F0003
中国历史现、当代的冲荡阻折,使中国传统绘画受到潮汐般的不断冲击,其中,作为世界绘画门类中非常独特的山水画,冲刷最为严重。从五四时期“绘画革命”的融汇中西,到文革时期“革命绘画”的主题先行,使文人特殊精神状态外化的传统山水,在观念和技法上与传统断裂,题材也逼仄到了极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有聚落逐渐扩大的因素,有军事战略位置的因素,有物质交流的因素等等,这些都与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原因有密切关系。城市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标志。由于悠久的文明与历史积累,长期农耕生活的陶冶,也使古代中国城市折射出许许多多的山水故事。古人把山水审美分为“应目,会心,畅神”三个精神层次,就是想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与宇宙生命的融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罗海兰 《文物天地》2021,(12):14-15
<正>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提倡文教,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并善于引进和运用西洋先进科技工艺,使此时的制瓷业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山水画体现的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意境和心理慰藉,他们往往希望隐居山水田园之间,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瓷上山水画装饰是随着绘画装饰的兴起而出现的,从最早唐代长沙窑的写意山水画到宋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进而到元青花人物故事图中的山水纹,此时的瓷上山水纹仅作为辅纹,还不是主要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20.
折扇起自宋元,兴于明清,扇面绘画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明清书画家上承元代山水画的巨大变革,师法前贤,使折扇的扇面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又一载体。本文考述折扇的由来,将其与“便面”团扇作区分,对折扇及扇面在明清的演变作了阐述,并以一些典型作品为例,列举、赏析了明清两代较为常见的一江一岸式、一江两岸式和山石林立式三种扇面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