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干语言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抢救东干语言文化遗产的任务刻不容缓。东干语言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体现在六个方面:一、东干民族共同语的研究应注重科学理论,注重语言体系的统一,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东干语方言调查研究应进行静态描写、比较研究以及各方言在中亚地区的融合过程和保留现状的研究。三、东干文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转写翻译应遵循不改一字的转写原则。四、东干语语义中的泛化、转移、讹化和词义丢失现象需要深入研究。五、把东干语言文化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研究是抢救、保护和继续传承东干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六、把东干语言文化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总体框架下研究,是东干语言文化研究不断深入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回族是有着悠久历史、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他从形成伊始,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这种由文化认同而产生的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碰撞融合构成了回族文化独特的内涵,对回族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从汉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影响回族汗文化认同的因素以及汉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对回族形成中的汉文化认同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侯宇 《丝绸之路》2023,(4):150-157
东干语作为近代汉语西北方言的中亚变体,在斯拉夫语、突厥语等异质语言影响下,历经近150年仍然顽强地生存并发展着。东干文作为东干语的书写符号,成为以字母文字拼写汉语方言的成功范例,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了东干语言文化。但当前种种迹象表明,东干语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东干语作为中亚华语不同于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区的华语,其传承和传播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特殊性。但是,汲取汉语母体的能量,应该成为海外华语绵延发展的动力。比如从汉语中吸收新词新语、东干文“拉丁化”可以借鉴汉语拼音、尝试在东干母语课中引入汉语、提供东干教师到中国培训汉语的机会、外派汉语教师进入东干母语课堂、输送东干青年到中国留学、加强与中国东干学者的往来等。  相似文献   

4.
张鲁回族秧歌是由当地回族群众表演的极具特色的舞蹈艺术。这一特色的形成,不仅是由于它的少数民族特性。对于东北大秧歌的传承,以及鲜明的鲁西地域色彩更增添了它的魅力。文章从其形成与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把握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编著的《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集故事文本与研究于一体,是故事学、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对东干民间文学的介绍与《故事情节比较研究》呈现了移居国外的东干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东干民间故事与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及东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民间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并与中国古典小说密切相关。该研究代表了俄罗斯汉学的治学精神,体现了李福清在文化整体观视野下的故事研究对故事类型学、形态学、历史诗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6,(3)
宁夏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神秘古老的西夏文化、厚重悠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奠定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西部民歌花儿、回族踏脚、隆德高台马社火、回族器乐及其民俗、回族传统服饰习俗及其妇女“针线”、民间剪纸等都极富民族地域特色。回族  相似文献   

7.
东干人于19世纪中叶迁居到中亚地区,是中亚穆斯林民族之一,系中国西北回民后裔。时至今日,东干人使用的东干语中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说法,东干文化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多相似性。本文结合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实地考察和对东干族留学生的深入采访,对临夏"花儿"文化与东干族"少年"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东干的族源是中国的回族,"东干"是族名也是地名,是自称也是他称.据研究和考证,东亚东干人理应是回族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回族在东亚的分支。  相似文献   

9.
当人口流动现象在民族地区愈发严峻,滋生和孕育民族文化的乡土会饱受冲击,文化传承危机也必然会随之而来。人口流动的主体是人,文化传承主体也是人,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其遭受巨大冲击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以黔西北民族地区为研究基础,从文化传承主体视角讨论黔西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流动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提出新时代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希冀借此促进各民族地区对传承主体的关注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而加快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琼莹 《神州》2014,(17):37-38
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看,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回族的形成及发展史正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开启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的核心观点是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伊斯兰教正是回族最主要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本文浅谈甘肃省临夏州回族文化的伊斯兰教色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各民族本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集,各个城市地区的文化也随着现代经济环境一体化的发展而发展,回族经堂歌和伊斯兰文化也是如此。回族经堂歌和伊斯兰文化基本上主要集中在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回族居民通过清真寺来传授、传承经堂歌,宣扬伊斯兰文化,使的广大教民了解伊斯兰教的起源、教条、日常宗教活动等——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璀璨的伊斯兰文化。文章主要探讨宁夏回族的伊斯兰文化在日渐民族一体化的环境中的传播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五、回族的建筑民用建筑。 宋元时期南方的回族先民巨富很多,他们的豪华住宅和所创办的学校、医院也与早期的清真寺一样,大多是阿拉伯式或者中阿合壁的。到了明清以后,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回族的民用建筑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时至今日还保存了不少这样的回族旧宅。  相似文献   

13.
东干族文化变迁是与所在的移民国家长期直接接触后进行的文化选择。东干群体在移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将中亚的主流物质文化环境与东干人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找到适合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同时,通过分析中亚东干族跨国民族的形成过程及其主流文化适应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来说明东干族如何对待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在国家意识的基础上发展同东干族族的文化联系,为民族文化发展及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悦 《文史月刊》2012,(Z3):20-21
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回族最著名的"三大节日",即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回族传统节日这一文化栽体,分别与宗教、地域和经济关联性强。此外,回族节日文化具备以下社会功能:放松娱乐,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自我认同,教育回族历史知识和文化习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经济.因此,回族节日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的自我适应,也是继承与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村落文化,主要指村落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具有更多传承的文化艺术生活民俗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李华 《民俗研究》2016,(2):150-157
学界关于散杂居地区回族民俗文化的研究较少。山东地方镇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地区,近年来回汉通婚频繁。地方镇的回民婚俗表明,散杂居地区的回民婚俗,一方面包含了一些西北等回族聚居地区和当地汉族婚俗的共同性,一方面又与两者的婚俗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散杂居地区的回民婚俗,这种民俗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朝统治者效仿辽宋,主要推崇和宣扬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推动了金代经史书籍出版的兴盛。其中,开设汉人科举与女真进士科,设立中央与地方官学及女真学校是影响金代经史书籍出版的主要因素。对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的认同是金代经史书籍出版的根本动因,同时经史书籍的出版也巩固了金统治者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有福 《中国土族》2010,(Z1):14-16
一每每想起回族宴席曲,我就想到消失已久的清油灯。在记忆的地平线上,它们一度摇曳在乡村的黄泥小屋里,温暖了人心,照亮了贫苦,驱走了回族先民们与生俱来的千年孤独。想宴席曲诞生时,回族先民们刚刚问居中华。那时,汉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鼎盛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中国境内的花格剑与三叉护手剑;并分析了它们的形制、年代以及与欧亚草原的联系;揭示了秦文化在中国北方的花格剑的东西向东传播以及西北文化向西南扩散过程中的传承作用;除了秦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秦文化所具有的西北方文化的特质,才使得秦文化能够接纳这些具有北方文化因素的短剑,并加以改造后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20.
滇青铜文化是在本地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青铜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青铜文化,特别是在汉赐滇王王印,设置益州郡后,滇青铜文化大量接受汉文化,并最后融于汉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