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陶瓷形制因素论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稿所探讨的是表现在辽境内窑场烧造的釉陶和瓷器的形制上的文化因素。早在2 0世纪 50年代初 ,辽陶瓷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文信先生就指出辽陶瓷就形制上而言有契丹形式和中原形式 (亦即契丹文化因素和汉文化因素 )的分别① 这个认识在他后来的一些论著 ,如《辽瓷简述》( 1 958年 ) ② 、《辽宁省博物馆藏辽瓷选集 (编后记 )》( 1 96 1年 ) ③ 等中得到进一步阐述或修正 ,直到现在仍是辽陶瓷研究的基调。对于辽陶瓷形制中诸如注壶、盏托、唾壶、碗、盘、盏、盒等传统的中原文化因素 ,本稿不打算深入讨论 ,它不反映辽陶瓷的特色 ;而代表辽…  相似文献   

2.
鸡冠壶是辽代墓葬中常见的典型器物,塑猴鸡冠壶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汉唐以来中原地区有在马厩内蓄猴以辟马瘟疫的习俗,人们在人烟稀少环境险恶地带做长途旅行时常常携带一只聪颖灵猴.同时,猴子在佛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观念习俗和宗教思想被辽代契丹人接受后融人到了他们的出行、狩猎等游牧生活中,进而又被移植到了鸡冠壶的创作当中.所以,塑猴鸡冠壶是中原汉族文化与辽契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辽代陶瓷中,最富有契丹民族特色又最具代表性的应首推鸡冠壶,它经常被视为辽墓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鸡冠壶的研究尤为重要。从类型看,鸡冠壶可分为两个系列。辽代鸡冠壶的这两个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提梁式系列最终取代带孔式系列,成为流行辽代始终的一种壶形。  相似文献   

4.
鸡冠壶是辽代最具契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来有人认为辽代瓷质鸡冠壶不具有实用性,但是结合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相关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发现辽代陶瓷鸡冠壶是具有实用性的。而陶瓷鸡冠壶消亡的原因也应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不能以此证明其不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瓜棱器是在传统制陶工艺基础上,承袭唐宋造型,融以本民族特点而烧造的。 本文所说的瓜棱器是指辽、金遗址中出土的一种瓜棱壶、瓜棱罐。这种瓜棱作风虽非契丹或女真族独创,然而这两个民族却将这一作风承袭并发扬,终成为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较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目前,对瓜棱器的研究,仅见于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辽代因俗而治,百官分为北面和南面两大体系。《辽史·仪卫志》记服饰制度称:"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所谓国制,就是指契丹服,宋人曾称作蕃服;汉制就是指中原地区汉人所穿的汉服。《辽史·仪卫志》记载的服饰制度,原本于《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契丹国志》和《辽朝杂礼》等典籍,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多有遗漏,往往语焉不详,甚至谬误百出。  相似文献   

7.
1981年10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在豪欠营村湾子山的第六号辽墓中清理出一具女尸。女尸身穿铜丝网络和多层葬服,脸戴鎏金铜面具。这在内蒙西部地区是首次发现。有关方面对这一发现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报告于下。一契丹人的葬俗契丹人的丧葬礼俗,在《辽史》、《契丹国志》等文献中多有记载,但限于上层统治者,或语焉不详。宋人文惟简《虏廷事实》记载较详:"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入目为‘帝把’,信有之也。"这里说明了契丹人  相似文献   

8.
奥科拉德尼克夫等在前贝加尔湖地区勒拿河上源的一个叫"舍石金"的地方曾经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其中有一部分岩画带有明显的辽代契丹文化的特征.如马的前额上带有低垂的小辫、出行队伍所表现的始发情节和队伍结构布局都与辽代契丹墓葬同类壁画相同,所以至少属于受辽文化影响留下的作品.根据相关的文献和出土墓志文进行推测,这些岩画可能是辽代羽厥里部之遗作.  相似文献   

9.
赵晓刚  沈彤林  曲斌 《文物》2022,(8):16-24+1
2017年9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镇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一座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石筑八角形单室墓,墓道已遭破坏,石板砌筑的墓门、墓室保存完好;墓室后半部贴筑梯形石棺床,石板叠涩券顶,结构完整;室内葬人骨1具,已位移至棺床下;在墓室前部及棺床上的淤积土中出土白釉花口盏、黄釉瓷盘、绿釉执壶等。初步判断墓葬年代为辽中期之后至道宗初年。墓葬未遭盗掘,整体结构较为完整,出土器物精美,对于研究法库叶茂台辽墓群的分布范围、契丹贵族墓葬形制、辽代陶瓷器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棠式长盘是辽代陶瓷典型器之一,多以三彩印花为装饰。根据考古发掘报告等资料,将墓葬出土的辽代海棠式长盘进行了梳理,从外形设计、纹饰题材和施釉手法等方面,分析了造型和装饰的艺术特点,对其盛行年代和用途进行了考证。指出辽三彩印花海棠式长盘主要在赤峰缸瓦窑烧造,是契丹贵族日常生活使用的承托器皿,造型和装饰风格借鉴了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同时也源于契丹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内蒙古地区耀州窑青瓷的出土,集中于辽、金两个时期。出土耀州青瓷的辽墓,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且时代绝大多数在1020年代之前。这些青瓷类型有碗、盘、注壶、盏托等,与五代宋初耀州窑址青瓷产品造型、釉色、装烧特征相契合。这些青瓷或是通过五代对契丹的贡奉或贸易流入辽境的。与辽代比较,东北、内蒙古金代耀州青瓷发现的数量虽然少了很多。但是从流布的地域上,则比辽代有所扩大,这反映了金代各窑场产品竞争与流通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初的景德镇御窑厂,以黄寓皇,仅供宫廷御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釉瓷器11万多件,以帝后生活日用器皿为主,各式大小不一的黄釉碗、黄釉盘数量众多,余多为碟、杯、匙、瓶、壶等;亦有祭祀用的黄釉瓷器及陈设观赏用的黄釉瓷器等,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为皇家所垄断。以黄寓皇的黄釉瓷器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黄""皇"同音,金黄是至尊之色,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以黄色为贵。早在《周易》中,就有关于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宗族群体的凝聚方式,字辈与排行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日常称谓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辽代汉族因继承传统的宗族习俗,比较严格地使用字辈和排行。契丹族、渤海族和奚族均已广泛使用字辈取名,并流行以排行相称甚至取名。从辽代各主要民族的情况看,辽人取名明显带有各民族相互影响的特征,而字辈和排行习俗一方面体现出各民族日常生活的趋同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汉族文化对其他民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以来,大同地区发掘了多座辽代壁画墓,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文物,还有风格多样的精美壁画,展现了辽代大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从发掘墓葬壁画人物的服饰出发,以服装形制、材质及颜色等方面,探索蕴含其内的文化意义,从而展现了契丹统治下的大同地区的人文生活,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第7期《文物》刊载了《河北平泉小吉沟辽墓》,文中介绍出土的一件绿釉鸡冠壶"外表施一层银白色粉"。此说不妥。这种釉外呈银白色的现象,俗称为"银釉"、"汉银釉"(有的釉外呈浅黄色光泽,称"金釉"),又称为"寸金"、"寸银",并非人们有意"外施银粉"所致。釉  相似文献   

16.
一金属面具和网络是辽代契丹族最具特色的葬服,它以特定的形式,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是研究契丹人风尚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辽代金属面具和网络的出土,大致可以上溯至本世纪初期。据传民国初年,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旗的辽耶律琮墓被盗掘时,曾出土有铜面具等珍贵文物。1914年,埋葬辽圣宗、兴宗、道宗三帝的庆陵遭大规  相似文献   

17.
论契丹民族华夷同风的社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契丹民族的历史观、民族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方面论证了契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辽政权是属于南北对峙时期的北方民族政权。契丹王朝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教育诸方面,基本上继承了中原汉制并有所创新,体现出中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及契丹族华夷同风的社会风貌。而日本学者所宣扬的“契丹王朝是胡族国家”,“辽朝是在中国史系列之外存在的国家”是完全不符合契丹族历史发展的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辽代中晚期史料中有大量对部落进行赈济的记载,这些记载一方面体现了辽代国家机构职能的健全,同时也反映出辽代中晚期契丹部落普遍贫困的社会现实。从契丹国家对部落赈济的情况入手,通过对契丹部族生活、国家制度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探讨,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治制度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的政治模式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辽朝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双轨制,对辽朝境内的中原文化、契丹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并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双轨制下的多元文化并存为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可能,各类文化在自由发展的同时自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文化。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6,(4)
自唐代以来,契丹族便与中原王朝建立起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长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熏陶;唐亡后,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疆城扩展至中原北境,契丹人和汉人以及其他各族人民在固有的文化基础上,互相吸收,借鉴,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妇女特别是贵族阶层妇女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出现了不少引人瞩目的契丹妇女作家。契丹人以鞍马为家,后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