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12日,第三届无锡太湖博览会艺术展主会场,宜兴紫砂艺术大展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这次展会集中了紫砂界所有的大师、高工以及由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许多著名教授参与设计的作品,分量之重、艺术品位之高,是多少年来紫砂界未见的空前盛况。展会正厅一幅3米高、4米宽的巨幅壶照立于中央,真是满堂富贵,令人聚焦夺目。为何要选用这件作品作为展会主展厅宜兴紫砂标志性作品?因为该作品的原创者是蒋蓉大师。她于1956年就受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与朱可心、顾景舟等七位老艺人同为"紫砂技艺辅导"。这个任命,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可是工艺美术界最高的荣誉和待遇了。  相似文献   

2.
<正>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泱泱华夏的典型符号。一杯香茗在手,漫卷诗书欲狂,说的是茶的趣味,论的是茶的品性,品的是茶的格调,细细品茶被称为最儒雅之事。顾景舟(1915—1996年),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痩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一生3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此  相似文献   

3.
<正>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世界制壶中心"——江苏宜兴,其"冠绝一世,独步千秋"的紫砂壶艺在五百多年薪火相传中,诞生了许多无法超越的旷世之作。2013年5月5日至8日,在宜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中,由宜兴市官方评选出了中国历史"十大经典紫砂壶器型",对宜兴紫砂壶艺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高度总结。它们集合了历代紫砂艺术名家的巅峰之作,是自明代至今的传奇之作,是中国紫砂艺术的传世经典。不仅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紫砂历史文化传承至今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叶佩兰 《收藏家》2001,(11):30-35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明清两代紫砂器400余件,其中明代约50件。紫砂器过去在多位老专家的领导下曾进行过鉴定、整理、编号、制卡等工作。1982年宜兴紫砂工艺新品在故宫乾清宫举办展览时,宜兴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来京,借此机会我们邀请顾老对我院所藏清代紫砂器进行过鉴定,笔者曾参加了本院紫砂器的鉴定、整理工作,并作过详细的学习笔记,特别是顾景舟先生的鉴定意见,对我们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现整理出来,相信对紫砂器的研究、爱好者不  相似文献   

5.
杭涛 《东南文化》2016,(3):93-95
2015年11月11日至13日,南京博物院和宜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紫泥沉香’宜兴紫砂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会议对近年来新的紫砂出土器、馆藏紫砂和宜均、宜兴紫砂发展史的若干问题及宜兴紫砂外销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并讨论了宜兴紫砂学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民间紫砂藏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钦州紫砂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钦州紫砂器生产从清咸丰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的紫砂在我国陶艺苑中同放异彩,而钦州紫砂工艺更是享誉中外,倍受两广和东南亚地区人们的青睐。钦州紫砂器的历史《钦州陶冶志》记载:“钦有宜兴各器,始于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于宜兴……”其中将钦州紫砂器称为宜兴器。可是在当地方言却称为泥兴器,“兴”有喜爱之意,泥兴与宜兴恰好谐音而故名。显然钦州紫砂器与江苏宜兴紫砂器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关于钦州紫砂器创制者胡老六的经历:“相传他当过清兵,曾任江苏宜兴驻屯过,学习过紫砂陶的生产技  相似文献   

7.
蒋蓉大师是宜兴紫砂界中一位以朴实、清雅、与人为善而著称的艺术大师。她的紫砂花货创作,是紫砂艺术中的一颗明珠。而1955年设计创作的"九件荷花茶具",则是蒋蓉紫砂艺术中最为耀眼的经典之作,也是她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图1)。蒋蓉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潜洛村,那里是宜兴的陶乡,几乎家家以紫砂为生。蒋蓉从小爱玩泥,11岁那年,便跟随父母做坯,开始了她的紫砂生涯。也许是天性,也许是环境,蒋蓉从小就喜欢做象形仿生的紫砂小件,她直接照着花生、菱角这些江南常见的东西塑造。  相似文献   

8.
"壶中乾坤大",中国道家如是说。壶镌刻着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古往今来,宜兴紫砂名扬海内外,现代紫砂界人才辈出。江苏宜兴冯洪君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冯洪君先生63年生于宜兴陶都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师。2000年被授予中国紫砂  相似文献   

9.
陈苏萍 《神州》2012,(34):219
自古以来,宜兴紫砂壶就以其制作精湛、造型质朴色泽古雅而闻名于世,又以其实用性和艺术鉴赏性而深受达官贵族、文人雅士的垂青,紫砂艺术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并且所展示出来的是艺人本身的个性魅力。作者创作《闪烁星辰》主要是采用了点砂这种美好的装饰艺术,其淡雅静素的独特美感在紫砂壶装饰艺术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从点砂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紫砂装饰艺术的特色和美感。  相似文献   

10.
<正>享有中国紫砂艺术"一代宗匠"称号的时大彬(1573-1648年),号少山,为明万历年间宜兴陶人。作为紫砂壶鼻祖供春的壶艺传人,大彬在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和铭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确立了泥片和镶接凭空成形的紫砂高难度技术体系,不愧为紫砂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壶艺之作被后人誉为"时壶"。  相似文献   

11.
<正>宜兴紫砂造型丰富,变化万千。在各类壶艺的造型中,有简约的光货、自然的花货和条理的筋纹货。其中光货中的汉方壶是紫砂方器中的常见造型。汉方壶借鉴了汉代青铜方壶,故名汉方。其造型上收下丰,呈四方钟形,高耸修长,削肩平整,挺拔俊俏,气势慑人。紫砂汉方壶已成方器中的经典器形,数百年来,多有制作,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4,(2):96-96
<正>宜兴华氏紫砂坊(前身宜兴华氏艺陶创作室)集聚了能与国际文化共创时代相适应的传统艺术精华、高档次的审美观和制作技术。华建民担任艺术总监,旨在继承和发扬紫砂传统艺术文化大胆开拓,努力创新,走华氏自己的艺术之路,杜绝伪作、劣作产品。华氏作品,天人合一、雅俗共赏,被紫砂界誉为"新紫砂壶艺"、"梦界的壶艺"!华氏作品,真实可靠,如有不符,以一赔百!  相似文献   

13.
马群东 《神州》2013,(20):242-242
纵观宜兴紫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就紫砂作品《一粒珠》的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纵观宜兴紫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就紫砂作品《一粒珠》的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带着他的紫砂壶藏品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宜兴,想请我们帮他品鉴那些壶的真假与优劣。当我在宾馆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好奇地观赏着一把放置在宾馆大厅中的被保养得油黑光亮的大壶。见我进来,他用充满疑惑的眼神问道:“这也是宜兴紫砂做的吗?为何要在壶身上涂抹那么多的鞋油?……”我有点哭笑不得,每次和外地的朋友在谈论紫砂壶的时候,不少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紫砂壶为什么有“油”感。于是,我决定给他来一次“恶补”。  相似文献   

16.
华建民     
《收藏家》2014,(6):94-94
号砂立。著名中国紫砂艺术大师.中国紫砂窑变技术大师。196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1980年起从事紫砂创作设计:1986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创办华氏艺陶创作室;2000年创办”华氏”牌纯正紫砂并注册。曾多次获全国和省级陶瓷艺术设计展大奖。2000年10月在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  相似文献   

17.
华建民 《收藏家》2013,(12):94-94
纯正紫砂是一种没有受到地热高温作用的五彩玉石,经过火的烧炼,使之成为以砂为结构的玉石紫砂,简称为砂玉。紫砂主要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  相似文献   

18.
江苏太湖之滨的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宜兴的紫砂茶壶素有“陶都奇葩”之称。而今在宜兴丁蜀镇团山山麓绿树丛中,新建了一组琉璃瓦仿古建筑群,这就是被誉为“陶都之都”、“东方明珠”的宜兴陶瓷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宜兴陶瓷精品,从中可窥见出宜兴6千多年来陶瓷工艺的演变过程和纷繁复杂的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故宫收藏的明清宫廷用紫砂器的归纳研究,揭示了宫廷紫砂器的引进、发展、衰亡的过程。江苏宜兴是民间紫砂器的主要产地,明末清初曾一度辉煌,因此也为宫廷生产茶具和文房用具,这些器物在砂质、造型、工艺上都显示出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的宫廷特色,代表了同时代紫砂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初,纽约法兰高公司举行了一个宜兴紫砂的展览拍卖会,此次所拍卖的二十九件紫砂器的收藏者为李氏。在笔者日前研究曼生壶的过程中,拜读谢瑞华女士《海外庋藏曼生壶》一文,由此关注到这批李氏紫砂藏品。由于这批紫砂器藏于海外,国内著录中缺乏收录,且其中一些紫砂器的年代、作者信息,颇有值得探讨之处,故整理成文,做一系统之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