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千手观音传入中国在唐朝鼎盛时期。开元八年,南印度僧人金刚智应天竺国王之请,来到长安,成为大唐国师,他积极从事密宗经典的翻译,大肆传授密法,令密宗一时流行中国,密宗的千手观音正是此时出现的几种佛教造像之一。在我国众多菩萨形象中,观音要比飞天及其他佛像在民间受信仰范围广泛得多。观音菩萨中最为独特的又属千手千眼观世音。所以,对于千手观音造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整个佛教菩萨形象的历史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的六观音之一。如果在千手观音像前仔细一数,会发现千手观音实际上仅有四十二只手,那么何以称千手观音呢?据佛经  相似文献   

3.
千手观音造像修复试验区法器的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器作为千手观音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对固定的题材和形象,法器的造型研究对千手观音造像的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千手观音造像的基本形式,以及千手、千眼与法器之间的配置关系,并着重梳理了千手观音造像中法器的造型特征和形象渊源,以2013年修复试验区中的4件法器为案例,对其进行造型特点、着色工艺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信仰和修为     
<正>带着敬畏和朝拜之心踏上大足。宝顶山的此尊千手千眼观音手臂伸长若手之丛林,或可称为"千臂千眼观音"。作为密宗造像的千手观音与其他六观音——圣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羂索观音合称七观音。何谓千手眼?除本尊两手两眼外,四十手四十眼配于二十五有而成,寓千手千眼!830只手、88平方米、近8米高、有800余年历史,按守护了一辈子的老馆长郭相颖的话说,每天都在"掉损"的千手观音在修复团队  相似文献   

5.
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王惠民千手千眼观音在密教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有关经轨多达十余部,单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就译有四部。汉译经轨主要有:不空《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不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不空《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  相似文献   

6.
高宇星 《收藏家》2023,(12):28-39
崇善寺大悲殿三大士彩塑菩萨立像展现出标志性的“千手千眼”“千臂千钵”和“千轮千华”背光样式,其宏大的体量,别具一格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构思,堪称山西彩塑艺术的瑰宝之作。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崇善寺三大士背光的历史源流、工艺结构和艺术特征,以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信仰观音菩萨始自印度、西域,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大约在两晋之际,观音像就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到了唐代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求必应,须臾不离的神。最早的观音菩萨是男子身,“勇猛丈夫观自在”。但后来更多的时候示现女身以教化众生。人们盼望观音菩萨以女性之温柔和母爱精神普渡众生。观音菩萨像传世种类极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有关。本文结合出土文物简单介绍一下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和四臂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像在敦煌莫高窟和炳灵寺石窟都可看到。安西榆林窟出土的五代“千手千眼观音绢画像”,虽画像…  相似文献   

8.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1窟为方形纵券顶窟,窟内清理出泥塑彩绘菩萨像、说法图及壁画残块等,窟内主尊初步可复原为以“圆塑大手”和“浮塑小手”为组合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同时,主室台基前壁绘本生故事,券顶贴塑千佛,地坪上绘有山岳、莲花、大海和摩尼珠等,与主尊像一起构成礼拜千手观音的庄严空间。千手观音和须弥山、末世图景的组合是本窟题材布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经》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一凡 《收藏家》2023,(12):52-60
佛教造像丰富了寺观建筑、石窟寺的内在,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在调查研究、资料查询、病害分析等基础上,梳理了崇善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法器的种类,对现存法器的特点进行了形制描述,并简单探析其制作工艺及保存现状,希望能够为彩绘泥塑的保护及研究提供些许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1.概况千手观音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区大佛湾的南崖,编号第8号,是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龛高7.7m,宽12.5m,占崖立面面积97m2;造像内容有千手观音主像一尊,男女立像4尊,2力士,2饿鬼,手眼一起的千余只千手,以及流云、法器、宝塔等。整龛造像雕  相似文献   

12.
窦茗 《文物春秋》2006,(4):71-71
佛教有显宗、密宗之分。密宗往往借助所谓神佛的“威猛力”加以“催破”“、降伏”,所以出现了许多以“愤怒”、“怖畏”等恐怖形象出现的神,大黑天就是其中的一种。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收藏有一尊大黑天立像,为铜制,火焰背光及底座为鎏金。像通高45厘米。大黑天造型为一面六臂,身  相似文献   

13.
大黑天是云南大理白族佛教密宗信仰的重要神祇之一,梳理剑川石钟山石窟中南诏、大理国时期大黑天造像可知,大黑天造像和信仰在7~8世纪随佛教密宗自印度传入大理地区而兴起,大黑天与毗沙门天造像成对出现。石钟山石窟的大黑天造像对研究中国大黑天信仰传入路线、流传分布及区域造像风格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是白族佛教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菩萨是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简称,意译“觉有情”。是指已证得觉悟,获得自我解脱而专为众生谋觉悟和解脱的佛教大乘学人。是大乘佛教的忠实履行者各大乘佛教济世思想的重要体现。在佛教修行境界上,是仅次于佛而居第二位的果位。菩萨的形象为在家居士相,一般头戴花冠,上身着天衣,饰项圈、璎珞,下身穿罗裙,戴有手钏、臂钏、足钏。菩萨像同佛像一样也有相好和量度的规定,菩萨的相好要求面容端庄慈祥.衣饰华丽多彩,以体现菩萨慈悲济世的情怀;菩萨的身量为108指,比佛像身量少12指。菩萨像的造型姿势也比较简单,多为一面二臂形象,也有多面多手的形式,但不多见。另外菩萨像多为男相,长方形脸,躯体壮硕,与汉地  相似文献   

15.
正飞来峰藏传佛教密宗摩崖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前的飞来峰,是元代石刻之一。有五代至宋元等时期的石刻造像300余尊,现存石窟4个,佛龛较多,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大约有280多尊。其中有不少佛龛为藏式佛教密宗造像,主要分布于青林洞外墙一带,由元代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伽主持开凿。作品主要包括密宗中的诸佛、菩萨、护法神和佛塔等。佛像多为立式和坐式两种;佛的造像多成螺髻宽额、面相扁圆、丰肩右袒、宽胸细腰。菩萨立式多成S  相似文献   

16.
大佛的重生 日本人山本赞七郎,在1907-1912年间到访大佛寺,拍摄了这张千手千眼观音(图1)。当时佛像所在的大悲阁主体顶部已完全坍塌,菩萨头冠已失,四十二只手臂仅存胸前的一双。1934年,当德国女摄影师再次来到这里,隆兴寺方丈纯三已经在宋代石质须弥座上,建起一个细长型高龛,使菩萨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左页图)。上世纪40年代重修大悲阁时,又为佛像补塑了40只木质手臂,重现法相庄严(图2)。  相似文献   

17.
<正>印度的帕拉王朝,是佛教美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佛教造像在印度最后的辉煌。佛教中的许多尊神,在此时大量出现于美术作品中,文殊菩萨即为其中之一。由于国内对帕拉时期文殊像的关注和研究相对欠缺,导致帕拉时期的文殊菩萨常被误认为观音,或者被冠以莲花手菩萨之名。本文在此简单介绍帕拉时期文殊像的特征和风格,希望对辨别文殊像的种类和时代有所助益。文殊菩萨,梵文称Ma?ju?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  相似文献   

18.
一、密宗和密宗造像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它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相结合的产物。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中印度僧人善无畏携带梵本经吐蕃到长安,翌年开始译《大吡卢遮耶经》。南印度僧人金刚智于开元七  相似文献   

19.
刘云 《黑龙江史志》2013,(21):89-90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西方文化、经济、佛教艺术的集散地,在这里形成了敦煌石窟替我们保存了从魏晋到宋元一千多年的形象的艺术和文化史料,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壁画,在这其中隋唐时期敦煌壁画才真真摆脱了西方的佛教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敦煌壁画的造型入手,分别研究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菩萨、飞天的造型手段及线造型的艺术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将隋唐时期敦煌壁画造型手段、特点及线造型的艺术形式应用到当代人物画当中。  相似文献   

20.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强调"为形象以教人"。造像是佛教的一大特点,文章从佛教造像发展入手,对各菩萨的坐骑种类进行总结,并对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内所藏的一尊名称存在争议的菩萨造像的形态进行描述,以其坐骑种类为切入点,通过假设与分析的方法,探讨这尊菩萨造像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