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带钩用途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带钩出土很多,传世品也不少。关于带钩的用途,国内外考古界断续有过一些研究。不过以往讨论常以尺寸形制推定用途,疑信参半。在五十年代,有人试以带钩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推论用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在那时以前,田野考古还不见钩横干腰的埋葬现象,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真正用作束系革带的带钩实例,所以国外有人全然否定带钩作为束腰之钩的基本用途。近三十年来,带钩出土渐多,而且大都为科学发掘所得。由于材料愈加充实,考古界对于带钩的名称与用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明确提出了"襟钩"与"剑钩"的新称谓。过去统称的带钩,一部分为束腰的革带用钩,另有很大一部分则为系于革带的"佩  相似文献   

2.
<正>带钩是古代束腰丝带一端的装置,是古代男性服饰专用的生活用品,经历几千年演化成为皮带头,成为当今男士和窈窕淑女的必需品。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带钩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质带钩。据现有史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庄子·内篇·消遥游第一》中《胠箧》记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淮南子·说林训》:"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这几处文献中的"钩"均指带钩,古又称"犀比""鲜卑""师比头"  相似文献   

3.
重庆云阳县旧县坪新近出土一件汉代神人手抱鱼带铭带钩,类似的带钩现在共见到六件,都具有镇邪驱魔的用意。本文认为,带钩上的神人就是传说中尧时"四凶"之一的驩头,其原形为鸱鸮,既能避邪,又能避兵;其手抱鱼形,既是驩头的特征,又有趋吉的意义,应为当时武将所佩之物。其铭文也是一段吉语祝辞。  相似文献   

4.
带钩是钩系束于腰间革带的连接物。古时有用布或丝做之大带,也有用皮做之革带。本文根据已发表的简报及图录,试对秦俑带钩分类及相关的其他问题作初步研究。错误疏漏,希望读者指正。秦俑带钩分类带钩,据《汉书·匈奴传》:“犀毗”下颜师古注:“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曰‘师比’,总一物也,语有  相似文献   

5.
赵宏伟 《收藏家》2011,(1):13-16
在我国出土和传世的古玉器中,带钩是常见的器类。其数目众多、形式各异、造型别致、雕琢精细、纹饰华丽,令人赞叹不已。玉带钩是古人腰带的装饰,通常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位于器之一端并向上弯曲成钩状,钩身正面为钩面,多有纹饰,钩身底一般有一钮(图1,带钩使用示意图;据燕下都出土战国铜人绘制)。  相似文献   

6.
岳连建 《文博》2004,(4):38-43
带钩是我国古代用来束带和佩系的工具,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带钩出土于山东蓬莱村里集7号西周晚期墓。春秋战国暑期带钩开始流行,秦汉时期达到鼎盛,魏晋以后逐渐衰落,造型奇特、琳琅满目的各式带钩,  相似文献   

7.
错金银抱鱼带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河北省化局物工作队(现河北省物研究所)在满城县北庄清理了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错金银抱鱼带钩,与此带钩同出的还有“长宜子孙”八鸟镜、铜龟蛇形砚滴、五铢钱和楼、灶等陶器。现将带钩介绍如下:带钩长16.2厘米,整体呈曲棒形。钩首为一鸟首,颦眉上卷,怒目而视,两侧有后卷  相似文献   

8.
玉带钩散论     
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带钩,如果以质料划分,数量上以铜带钩最多,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带钩。带钩中还有一类玉质制品,因为出土数量较少,延续的年代也比较长,一般不大为研究者所注意。玉带钩的实用性虽不及铜带钩,但就艺术价值而论,多数玉带钩都在铜带钩之上,无论造型与工艺都有特别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带钩是我国古代扣接束腰革带及别在腰带上悬挂囊物、装饰品的钩.按其与人体相接触的适应程度,可分为弧形和直形两类.一般均由钧、颈、体、钮四部分组成.弧形钩与环、扣相合以达到束紧连接腰带的目的;直形钩主要用于搭挂连接,也有纯装饰之目的.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石、木等制成的.据现有的资料看,带钩按外型可分为条、棒、铲、琵琶、鸟兽等形状,大的长半米,小的仅有2厘米,以10厘米左右最流行.其纹饰有蟠螭纹、鸟纹、兽纹、龙纹、虎纹、云龙纹、卷云纹、几何纹、连勾雷纹、涡纹等.带钩的质地、造型、纹饰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秦代错银铜带钩的保护杨忙忙带钩是古代用于扣系腰带的钩。其形体以钩钮连体为特征。钩首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如动物形状、长条形、琵琶形等。钩身一般以云纹、涡纹装饰。有的错上金银,有的错上紫铜,有的贴金,有的鎏金,有的镶嵌玉石,有的镶嵌绿松石。钩背有钮柱。带钩...  相似文献   

11.
宋至明的朝服与燕服所用之系带分别为革带和绦带,二者之带头不同,革带之带头称为”三台”,绦带之带环称为“绦环”,其尾缀一钩,可称为绦钩。绦环之称谓不应包括绦钩,须分别定名。明帝王生前所用绦带头类似革带之玉铸三台.笔者暂借以称之为玉绦带三台。  相似文献   

12.
杨倩  李大虎 《文物天地》2023,(7):104-112
2021年3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接受宝鸡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捐赠藏品共计456组(904件),其中青铜带钩182件这批青铜带钩以战汉时期的居多,形制多样,纹饰丰富,铸造工艺精湛,体现了战汉时期的制造风格和精湛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青铜带钩存在表面锈蚀、断裂、残缺等病害,提取至实验室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青铜带钩存在作伪现象。  相似文献   

13.
带钩最初是古代贵族、文人以及武士用来连接腰带两端的挂钩,后来成为古代服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王仁湘对带钩的分类方法,广西出土的带钩可分为六式,分别为:Ⅰ式水禽形、Ⅱ式兽面形、Ⅲ式曲棒形、Ⅳ式琵琶形、Ⅴ式全兽形、Ⅵ式异形,其时代最早可至战国中晚期,普遍使用于两汉时期。从墓葬中带钩的摆放位置与共出物的关系看,带钩应大多用作佩挂器物而非系束。广西恭城、平乐等地的战国墓形制与随葬品有着很浓重的楚式风格,带钩与饰品、刀剑扎堆摆放的情况在各地区楚墓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广西地区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带钩,反映了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岭南骆越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带钩是我国古代用来束带和配系的用具。本文在对三晋两周地区出土的东周时期带钩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前提下,将其分为三期,即春秋中晚期、春战之际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在分期的基础上,将带钩的发展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侍卫亦称之为"辖"或"虾"(满语"hiya"之音译),1属武职京官,统归"领侍卫内大臣处"2(满语"hiya kadalara dorgi amba i ba")管辖。除在京城被"用备随侍宿卫"之外,亦常奉命效力于军前或驻防于边疆地方。截止目前,学界关于清代侍卫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3但研究主要集中在侍卫制度和侍卫的政治作用两方面,对侍卫群体本身的关注尚不充分。关于清代驻守新疆侍卫的研究,仅见鲁靖康《清代侍卫新疆史迹考——以〈清实录〉为中心》4  相似文献   

16.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 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 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 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3)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以其灵活机敏自古以来深得人们喜爱。2016是猴年,在喜迎金猴献瑞之际,以猴为主题的生肖文物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谈论的品种。猴形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此,我们特意选出较为精美者——洛阳新见猴形带钩精品,从其历史流变、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鉴赏研究,也藉此为猴年文化献上一份美好祝愿。一.带钩及猴形雕塑带钩是我国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束腰革带上的一种挂钩,犹如后世所用之皮带扣,古代又称"犀比",在当时则  相似文献   

18.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对"鲜卑郭落带"一词的理解不同,致使学者对其族名含义众说纷纭。考之史书,瑞兽是指革带上的装饰图案,而鲜卑并无瑞兽之意,与中原流行已久的带钩更无任何联系。  相似文献   

19.
孙勇才 《安徽史学》2008,119(1):84-89
余英时反对用"反满"和"反理学"来概括清代学术思想,主张从学术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同时,余英时也不赞同钱穆只关注其"续"而忽视其"变"的"续宋"说.宋明理学与清代思想之间就其"变"的一面来说,在于成就"内圣"的途径有异:前者主"尊德性",后者主"道问学";就其"不变(续)"的一面说,则是"用"的精神在宋明与清代的绵延相续.清儒的"明道救世"理想与传统儒家的"内圣外王"、宋明儒家的"内圣外王连续体"是一脉相承的."经世致用"观念是宋明理学和清代学术思想的共同生命所在,更是中国学术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刘勇  郭艳敏 《文物春秋》2004,(6):130-134
本文介绍了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征集的部分铜质带钩,对其形制特点、装饰技法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这批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带钩进行了分类分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