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炉是古代的一种生活用具和焚香用具。分熏炉和香炉,繁昌窑烧制的香炉以青白釉为主,其釉色清丽,纹饰简洁流畅、造型高古隽永,备受世人青睐。本文以安徽博物馆藏繁昌窑青白瓷香炉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繁昌窑香炉的种类、制作和装烧工艺,以及宋人"置炉、焚香、品香"等性灵生活。  相似文献   

2.
器物定名可按器物自铭称之,可依古籍文献相关记叙称之。法门寺唐塔塔基地宫出土的香炉,在地宫的衣物帐碑上有明确记载,其一还在内底錾为"香炉",可知为礼佛香具,在唐代称香炉。出土于浙江黄岩灵石寺塔的北宋越窑青瓷炉,同为礼佛器,亦当称香炉。  相似文献   

3.
<正>叶:马未都先生有句话: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这是对您巧生炉的至高评价,也是全国香炉爱好者的心声,我们先聊聊宣德炉吧!陈:好的。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明代宣宗朱瞻基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罗国(泰国古称)进口一批红铜,命  相似文献   

4.
香炉,为烧香之器具,其用途最初可能是焚香熏衣,辟邪去味。《汉宫典职仪式选用》载:“尚书郎、女侍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熏”。谢惠连《雪赋》云:“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杨清曲”。汉太子宫所用的博山炉或许是香炉之制的初创。历来发现的香炉品种实物众多,现将馆藏的各地出土的景德镇明代青花瓷香炉介绍如下:封二1、青花缠枝洋莲三足炉。时代:正统一景泰。通高13、口径10.3、足高2厘米。1974年江西新干县荷埠乡出土。2、青花折枝纹三足炉。时代:正统。通高123、口径94、足高2.2厘米。3、青花人物三足护。时代:天顺。高7.5…  相似文献   

5.
"奇华宫"铜炉因铭刻"天汉二年"往往被认定为西汉武帝时期遗物,但是其器形与与唐宋时期的香炉十分接近,与汉六朝时期的炉相差甚远;铜炉腹部和足面装饰狮子图案也流行于唐宋时期;铭文所记二级工官制度目前发现仅出现于汉元帝及以后时期,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据此判断"奇华宫"铜炉所刻铭文乃后期伪造。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06,(11)
厦门国拍定于11月19日举行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共推183件拍品,重点拍品包括清御制官窑瓷器、明崇祯石叟紫铜错金错银观音立像。玉器部分有:清乾隆御制白玉浮雕花卉双环耳香炉,高19.5厘米。炉分器、盖两部分,盖为宝珠钮顶,炉两侧饰如意耳衔环,盖侧与炉身均饰花卉纹,底承花式足。传统香炉的款式很多,质料也有铜、铁、锡、玉、陶瓷之别,以示身价有异;刻着不同的花纹和文字,表示用途各不相同,其中又以玉质的香炉最为名贵。香炉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成为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香炉,价值不菲,已失去焚香…  相似文献   

7.
<正>青铜器画中出现的青铜器有鼎、炉、等器形,比较特别的是在香几上放着的炉瓶三事(图二十二)中的簋式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道:"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炉瓶三事指焚香用的香炉、香盒和箸瓶。画中女子手中拿着的是香盒,她正从中拈取香料,另有香炉一,箸瓶一,瓶中有香箸和香铲,与《入跸图》可相互对照(图二十三)。  相似文献   

8.
<正>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也成"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所以宣德炉做工极为精美。  相似文献   

9.
高阿申 《收藏家》2009,(12):49-54
五.理学、金石学和香炉 文献记载,宋代,随着佛前焚香的开始,香炉始有定义。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说:“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辞海》讲到了用途:“熏炉,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香炉,烧香之器,也作陈设之用。”  相似文献   

10.
高阿申 《收藏家》2009,(11):53-59
中国的香炉,是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色的器物。可以这么说,如果把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视作古代中国文化人不可或缺的书写工具,那么香炉则是炎黄子孙在精神生活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用品。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0,(5)
正香炉亦称"香薰",不仅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虽然香炉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未有定论,但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香炉的形制、釉色及功用,随着当时经济、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演绎发展着。我国古代制作香炉的原材料很多,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6年第9期所载《河北易县净觉寺舍利塔地宫清理记》一文中发表的"银灯座"与"灯盏",定名有误。所谓银灯座(见该文图一一:1),其实是一件柄香炉,又名鹊尾香炉。此物在唐代已常见。所谓灯盏(图一一:2),乃是茶盏,应与同出之银托子(图一一:5)配套。故宫博物院所藏传卢楞伽笔《六尊者像册》中之伏虎尊者像(见《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一》页68),其几上即陈有带托的茶盏,而供养人手中所持者,正是鹊尾香炉。此册每页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于春秋两拍之间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反应热烈,秉承此传统,香港苏富比将于今年12月呈献两场拍卖,分别为"好善簃珍藏明清铜器"专拍及"中国艺术品"拍卖。"好善簃珍藏明清铜器"专拍将于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香港预展,12月3日举槌。此批经五十余年搜集而成的文人收藏中有香炉、古铜器、砚滴、暖手炉及佛造像。其中带"大清雍正庚戌年造"款铜饕餮纹爵及铭"大清乾隆年制"款的铜九元三极炉更是其中之精品,两岸故宫博物院均藏相同例。  相似文献   

14.
摩尼殿是国内名刹正定隆兴寺中一座重要的宋代建筑,后世虽经多次重修,但至今仍保持着早期建筑的雄朴风姿。在殿前月台上置放着一座石香炉,形制古朴,雕饰精美(图一)。此香炉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7.5厘米,下以青石基座承托。基座为  相似文献   

15.
炉,亦称香炉。古人焚香之事甚多,主要有三,一为熏衣之用,古时凡入朝觐见或拜谒尊贵必须将衣服熏香,方不失仪,因之相习成风,即便平民社交亦多行之,直至清代乾隆时,西洋香料东来此风姑息。二为书房必备,古人读书必焚香,以使读者心中愉快,有益于理解及记忆,并能提神醒脑,免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10)
焚香之俗起源于近东,世界上最早的香炉实例发现于公元前6世纪吕底亚宝藏,这一习俗后为古波斯和帕提亚王公贵族传承。约公元前1世纪,中亚犍陀罗佛寺引入帕提亚手炉,三足盘式,手柄接在口沿处。5世纪,犍陀罗手炉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炳灵寺石窟壁画所绘手炉。阿旃陀石窟造像可见6世纪前期印度手炉,手柄接在炉底,与犍陀罗手炉不同,其亦沿丝绸之路传入北魏平城,见于山西云冈石窟造像。犍陀罗手炉传入不久,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一个突出实例即北魏平城时代无底座鹊尾炉,手柄铆入香斗内壁。北魏洛阳时代始见莲花片底座鹊尾炉,香斗为折沿式。北魏鹊尾炉不仅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并且影响到隋唐时代鹊尾炉的样式。  相似文献   

17.
元代青花瓷一直是陶瓷考古和古陶瓷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江苏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鼎式香炉,迄今为止尚属首次发现。通过对香炉的出土地点、工艺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对其生产年代、性质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香炉是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生产,且属于浮梁瓷局的产品;香炉出土地点元代应该为一座庙宇,很可能即为天妃庙,等等。  相似文献   

18.
藏品     
《收藏家》2019,(1)
<正>白玉兽耳衔环三足香炉年代:清尺寸:高11.5宽16.5厘米介绍:白玉材质,器带盖扁圆状,莲花作钮圆口,炉通体以兽面纹、螭龙及勾云纹为饰。两侧浮雕双兽形耳,下衔活环,腹部下收,底三足状,刀法精细,造型优美,内外抛光,玉质柔润光洁。玉色洁白细润,此炉由炉盖和炉身两部分组成,全器选用优质新疆和田白玉琢制而成,玉质明净温润工艺复杂,制作精良,线条流畅,为清中期玉雕艺术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青花八仙庆寿图香炉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长江以南先后存在着几个南明政权。此时人心思乱无所适从,社会上虚妄思想严重,求神信佛是很自然的。此时景德镇瓷业虽然萧条,但佛前供器的生产还是比较多的。兹介绍一件丁亥款青花香炉。炉呈扁筒形,高17.5、口径23.8厘米...  相似文献   

20.
事件2007年7月8日,安徽繁昌县马仁奇峰主峰下的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炉"主体工程完工。该香炉高9.9米,重88吨,采用铜、铁铸造,其重量、体积都是天下第一。炉体周边是雕刻精美的浮雕,鼎身镶嵌999个福字。预计2007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