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同莹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西安市北约20公里的咸阳原上,是西汉9座帝陵最东的一座。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王皇后下葬 (公元前126年),其修建时间长达28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07,(10):20-21
汉阳陵博物馆是依托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合葬的阳陵陵园建成的融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程艳妮 《文博》2009,(3):53-56
汉阳陵博物馆馆藏两件西汉时期修陵丹瞅墓地所出之铁制刑具,一件为铁钳,一件为铁。本文拟从这两件铁制刑具入手,分析西汉时期的刑徒成因、构成与处罚、劳役等问题,特别是针对西汉政府利用刑徒兴建陵墓这一史实,考察西汉陵墓兴建过程中的刑徒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吴若明 《文博》2012,(3):14-22
在崇尚厚葬的西汉早期王侯陵墓中,陶俑是陪葬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对较完整的保存下来,除常见的兵马俑外,西汉大量出土的女性陶俑更是对先秦兵马俑新的发展,包括了侍女俑、舞蹈俑、器乐俑等不同的形象。在"视死如视生"的西汉王候地下陵墓中,这些不同身份的女俑还原了一个生动再现的西汉王侯生活景象,其中以西安汉阳陵出土女俑和徐州楚王墓群驮篮山和北洞山的女俑最为代表,并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和西汉楚王墓葬中女俑在制作方法、尺寸、数量、刻划风格和服饰、发式、姿势、面部表情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以及所体现的这一时期西汉帝王和地方王侯在权力和财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简讯九则     
《收藏家》2007,(1):94-94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接收捐赠西汉文物美籍华人范世兴、邓芳等捐赠的31件流失海外的西汉文物,日前由陕西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收藏,并将于2007年2月举办特别展览。2006年初,范世兴、邓芳夫妇在互联网上看到美国古董店出售汉代文物后,即与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联系,经专家鉴定后,联络黄翔华、刘苹等12人共同出资购入,并无偿捐赠中国。这批文物中一级品5件,二级品14件(组),三级品10件。大体分为四类:陶编钟9件,着衣式男性裸体陶俑4件,着衣式女裸体陶俑6件,及着塑结合式彩绘陶俑12件。(狄)辽宁省博物馆展出“清代关东书画名家作品展”“清代关东书画名家作…  相似文献   

6.
汉景帝阳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汉阳陵的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上,回顾三十年来汉景帝、汉阳陵遗址、出土文物及遗址保护等方面研究的可喜成果,指出汉景帝和汉阳陵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期引起学者关注汉阳陵、研究汉阳陵。  相似文献   

7.
汉阳陵博物馆藏陶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宁 《文博》2009,(2):70-75
汉阳陵博物馆馆藏陶俑无论从陪葬级别、制作工艺、种类和数量都是其他博物馆无法比拟的,本文就汉阳陵馆藏陶俑种类、艺术特点、功能方面加以考证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8.
李库  程蓓  段晓彤 《文博》2013,(5):88-91,70
汉阳陵是典型的北方大遗址,其发掘和展示的帝陵外藏坑、南阙门、宗庙建筑等均以土遗址为主体。众所周知,土遗址所处的环境是引起其发生病变的主要因素。自2006年帝陵外藏坑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伊始,汉阳陵博物馆就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对遗址区域环境状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在此基础之上,汉阳陵博物馆于2009年开始,又联合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实施了"汉阳陵文物保存环境实时监测系统项目"。该系统项目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微传感器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环境因素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共享,并把批量数据通过相应的处理软件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根据这些图表数据,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文物保存环境状态,进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环境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由汉阳陵博物馆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8月11日在西安召开。50余位学者围绕"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主题,从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大遗址保护等角度作了报告。刘庆柱《关于秦汉帝王陵墓形制的几个问题》指出中国古代陵园发展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10.
石宁 《文博》2013,(5):75-78
西汉时期五行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人们用五行来解释一切,在重要的帝王陵墓设计中,五行思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通过汉阳陵帝陵陵园的南阙门和东阙门的发掘,对汉阳陵帝陵陵园的设计有了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旅游》2000,(10)
今年夏天,西安多雨,因此也就不太热。但央视国际频道却连续用大块时段关注西安的文物,竟使西安在全国又热了起来,这是否和国家主扁江泽民又一次视察西安法门寺地宫有少许联系?汉长安城桂宫遗址的成功发掘,是中国政府和日本国在“都市比较研究”考古课题上的一次重要合作,央现报道之后,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接着又发现了西汉祭天的地坛遗址,消息震动京华,原业北京现存的地坛模式,竟是这座地坛的翻版!近日又报道对秦兵马俑出土绿脸色彩的有效保护,汉阳陵大规模发掘,更使国人感到惊喜。笔者多年来一直对西安地下文物有着特殊的兴…  相似文献   

12.
陕西汉阳陵作为目前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的西汉帝陵之一,出土了大量的灰陶质文物,陵园上分布的建筑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丰富的各类灰陶质瓦当,反映出当时社会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汉代是瓦当制作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瓦当在各类建筑中被广泛采用。为了解汉阳陵瓦当成分和制作工艺,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两件汉阳陵遗址出土瓦当的胎体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和物相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从而为汉阳陵出土灰陶制品的制作工艺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欧秀花  李玉虎  杨文宗 《文博》2009,(6):496-499
通过对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的病害分析及借鉴以往的保护与修复经验,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优良性能的cB材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水性氟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进行保护与修复,使该俑恢复了完整形象,为展示和陈列工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公众考古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考古,而不是少数专家才有解释权的考古。记录和保护考古遗迹和遗物需要公众的参与和保护。汉阳陵博物馆作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普及考古知识,建立民众考古乐园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阳陵推出的针对不同民众的公众模拟考古活动,在建立学生考古乐园,搭建社区和博物馆之间桥梁,促进文博事业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是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卢昉 《文物世界》2012,(5):14-18
西汉从立国到东汉衰亡共经历了四百多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社会、政治、经济,无论上层建筑还是物质基础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前后稍加对比,便可发现期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奏。从时代风貌看,西汉建国至西汉末期,汉代尚处在春秋战国文化的遗绪阶段,成事于楚地的西汉帝王与功臣们,在秦地丰沃的土壤上,以秦、楚文化为中心融合全国各地的文化,这时的文化融合只是一种全面的继承,或许可以将西汉看做先秦各地文明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张炜  王瑾  杨洁 《文博》2011,(5):70-72
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南门阙本体进行的保护方案设计过程的思考,寻找土遗址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07,(9):14-14
10月19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丛  薛凯  谭平 《文博》2001,(3):53-58
汉阳陵是汉代第四个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古城西安以北咸阳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村北原上。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汉阳陵进行初步的勘探调查。1990年,由于配合西安——成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建设,阳陵陵园的考古勘探、发掘与清理工作在较大范围内展开。由于众多陪葬墓的发现与揭露,以及大量形神毕肖的汉代陪葬裸体俑群的出土,使得阳陵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考古》1975,(4)
西汉是我国新兴封建制度建立后,逐步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当时西汉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央政权面临着两大隐患:一个是匈奴奴隶主军事政权不断杀掠侵扰;另一个是奴隶主残余势力时刻妄图分裂复辟。这两股反动势力又经常串通一气,相互勾结,构成了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因此,对待匈奴奴隶主的侵扰,是坚决抗战,自卫反击,还是屈辱求和,卖国投降;在西汉政权内部,是维护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史记》中很具特色的篇章,其中包含的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是他整个历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前无古人后启来者重视经济生产活动对历史的作用,创立专记经济史的篇章。这是司马迁的创举。《平准书》主要内容是记载西汉前期七十多年间的经济概况、经济政策的演变。《货殖列传》叙述战国至西汉的工商业活动及各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也可以说,前者主要是从纵的方面叙述;后者主要从横的方面来记载。两篇相互配合,反映了战国至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概貌,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可靠材料。从史学史的角度说,司马迁辟专章以记载经济史的意义是:一,这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