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非浅。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楼渐渐淡出了  相似文献   

2.
李军 《收藏家》2016,(7):3-10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博物馆草创之际,前辈们便积极搜求古籍文献,而诸多社会贤达亦纷纷响应,将家藏珍品捐献国家。朱德元帅的老师李根源先生、民国元老何亚农的子女(何泽慧院士等)、曲园后人俞平伯先生、海粟楼主人王佩诤教授、顾沅后人顾翼东教授,是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3.
李军 《收藏家》2016,(8):11-18
至于传世宋刻佛经,馆藏有宋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137,图18),经折装,版框尺寸24.4×11.3厘米,半页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边。原册有磁青纸书衣,上墨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七"。卷端天头有"圆觉藏司自纸板",右下钤"三圣寺"朱文圆印,为日本回流之物。宋元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刻《碛砂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361,  相似文献   

4.
雨竹 《神州》2012,(10):83-89
黄绫作衣、纸张古雅、翠墨斑连、珍同拱璧,这琳琅旧物映入眼帘,古香古色的气韵便不绝如缕地四周弥散。东洋砍樵、西洋伐薪,只为寻觅古籍春秋的盎然之气。青灯黄卷里,历代学者、藏书家观形揣意、察色品味、点检嗟来,对"神采隽奕"的古籍善本倾注心血,其中以清末张之洞的阐  相似文献   

5.
<正>入夏了,早上最想吃"炒肉馅团子"。书院巷里的明月楼糕团店倒是赶早,五月初就有得卖了。"炒肉团"是苏州暑夏的一款时令早点,其最大特点是"熟粉制"。一般团子都是用生的米粉,包入馅心后上笼蒸出来的,而炒肉团则不然,是将米粉先上笼蒸,变成熟粉备用。还有个特点是"现做现卖"。炒肉团的馅心叫炒肉馅,主要原料是肉丁、笋丁、虾仁、金针菜、黑木耳、扁尖、香菇等。除虾仁外,所有原料都要切细,起个油锅把馅心炒熟,汤要宽,还要淋点麻油以增  相似文献   

6.
张廷银  刘应梅 《文献》2002,(4):234-251
1940年前后,浙江南浔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嘉业堂藏书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变故:由于日本侵略军铁蹄南下,江南地区的局势一片动荡,又由于家庭矛盾日剧,生活财用日渐匮乏,刘承干无力保护其辛苦所藏,便将其出售,当时日本在华的两大机构--大连满铁株式会社和上海同文书院参与此事.而在这两家机构的前台和背后,当时的日本军方势力、学者以及中国的文人、书贾甚至堕为民族败类的汉奸,也纷纷染指其中,从而展开了一场政治与学术相融、道义与强权并在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在特定条件下私人藏书所遭遇的特殊命运,颇富有传奇色彩,而其中所包含的民族辛酸,更令人深感痛心.  相似文献   

7.
顾洪 《文献》2002,(1):191-215
顾颉刚先生(原名诵坤,字铭坚)于1980年12月逝世,根据其"藏书不要分散,以便后人利用"的遗愿,家属将其藏书捐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先由历史研究所代管,1988年由文献信息中心(当时称文献情报中心)正式接收,成立"顾颉刚文库".  相似文献   

8.
因古籍文献藏品的特点与现代图书在书标管理上有很大差别古籍图书书标在使用上既有优势也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9.
林彪,这个曾经在中国国内革命战争的万里疆场上叱咤风云,带着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的威风八面的军事家,60年代末,又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然而未及几时,却又成了谋害毛主席的元凶,令许许多多善良的中国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0.
熊俊 《贵阳文史》2010,(1):26-28
<正>贵州经济原本就贫穷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解放初期,国民党在败逃前进行破坏,官僚资本家携资外逃,使许多工厂和商店被迫停工,或倒闭。市场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民不聊生。1950年1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发出《第一号工作报告》,提出解决贵州经济问题的三项任务:一、加强贸易和运输工作,将土产运输出境,将人民急需的棉纱、食盐运入省内。二、加强税收工作必须与扶持土特产品相结合,注意恢复城市工商业与沟通城乡贸易。  相似文献   

11.
铁琴铜剑楼藏书活动系年述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光 《文献》1999,(3):125-141
本文按时代顺序,择要记述了作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自清至今,在聚书、护书、藏书、校书、刻书、赠书等方面的重要史实,试图揭示铁琴铜剑楼瞿氏对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凡 《纵横》2008,(2):9-13
1971年11月,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联合国参加联合国第26届大会,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年轻的吴建民有幸运成为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者,他在热血沸腾中领略着天才外交家们的风采,感受着伟大祖国的胜利。相继在联合国展开的一幅幅外交场景,更让吴建民应接不暇、大开眼界,他受到了真正意义的外交启蒙,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  相似文献   

13.
<正>二○○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是当年唯一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中国文化项目。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主要指东巴经,而目前现存各种传抄东巴经的数量多达两万多本,互不雷同者约一千五百余册(卷),计一千余万字。经书系用竹笔蘸上用铁锅烟灰拌上胆汁制成的墨写成,用纳西族当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  相似文献   

14.
<正>入秋,木樨花开,苏州人想到中秋月饼。按说,月饼只在中秋节前十天、后五天面市,但现在很多店都无限提前和推后了,恨不得打通四季,像苏州的肉月饼,基本要从五月卖到十一月。每天中午起,供应肉月饼的店家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肉月饼是现烘现卖的,热吃味道最灵。经过几多厮杀,优胜劣汰,现在苏州人认可做的最好的肉月饼,是胥城大厦和长发西饼屋。食用月饼,以何佐之?——糖芋艿,鸡头米。鸡头米学名叫"芡实"。植物长在浅水田里,盛夏季节,  相似文献   

15.
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 ,苏州城市有显著扩大。这个扩大同时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展与城市人口的增加。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 ,是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 ,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 ,并非单纯的府城工业向外转移 ,而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合理的地域分工。经过这三个世纪的发展 ,到了清代中期 ,城市工业在苏州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张廷银  刘应梅 《文献》2003,(2):230-250
(七) 螾公同年赐鉴: 昨又由贞兄交阅寄下之公函,弟早虑夜长梦多,柔甫既函公,即不再函贞兄,可知矣.公为贞兄借箸而筹,无不中肯.柔甫佯拒等说,尤不可出自贞兄口中,碻论也,卓见也.惟查书人未知何日南来,其来不免借端挑剔,以为减价之地步.柔甫似早见及此,因拟暂作旁观,未知我公能再劝柔甫,终了此事否?盖柔甫一作旁观,则他人必争居正面.彼时事必棘手,而柔甫所谓彼方到时将狼狈而乞助者,未必有其事也.管见总以早日解决为善,他方用手腕,我方推至诚,此刻惟有公将贞兄至诚之心再达之柔甫,庶几垂成之功不至失败,尊意当以为然?诗孙处弟亦劝贞兄照代拟之稿作答,其末二行,贞兄虑阅者不谅,或生周折,弟谓不妨略润色之,逊其词仍不变其意,斯得矣.旅顺已去函,并另函君羽①,凡事总不妨从长商量,俟得复,再奉闻.手上,敬请道安(闻公前恙又微发,虽属冬行春令所致,究以抽暇静养为宜,务希珍摄为祷).弟期汝叩十一月二十九日  相似文献   

17.
顾洪 《文献》2002,39(2):258-266
(二) 余嘉锡先生藏书极多,"但只有明清刻本,而没有宋元珍本.因为他是为读书而买书,……所藏的书凡是四部有用的书和丛书大都具备,与藏书家收藏古本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廷银  刘应梅 《文献》2003,(1):257-268
(十五) 君九大哥大人左右: 两奉手札,一代拟复诗孙稿,一寄示柔翁函,谨拜悉.尊稿周密之至.候柔翁函,至今日不来,故已照尊稿作复,其语气则稍改和缓(因已与诗孙通信数次,故今函亦须前后萦拂).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到2008年,苏州、无锡这两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发展的兄弟城市,演绎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各自成为苏南、江苏经济中的一极。回顾总结这30年各自的发展轨迹,以便于更好地面对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使自己始终处于率先发展的地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东汉班固撰。该志的主要校注本有:唐代颜师古注本、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成阳市)人。父班彪,字叔皮,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其所撰(史记)《后传》为班固编撰《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固先后任兰台令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