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畅 《神州》2020,(4):76-77
所谓语法化即“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对于非母语的俄语学习者而言,俄语语法化结构相对陌生,较为少见,单纯的字面翻译已经无法使俄语学习者准确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实质含义及情绪意图。准确掌握俄语语法化结构的构成及其语用意义有助于俄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表达俄语,从而使跨文化交际沟通更达意,理解更确切。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对俄语“运动动词+себе”语法化结构的构成要素、用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描述、统计及定量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袁畅 《神州》2020,(5):67-68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对俄语“位置动词+себе”语法化结构的构成要素、用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描述、统计及定量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宽泛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过去 ,广义的文化被更多地使用 ,而 2 0世纪以来 ,各种媒体所说的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 ,即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本文所说的“文化”也指狭义的文化。笔者认为 ,志书作为全面记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性著述 ,是地情的文化载体 ,应努力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也就是在志书中应加大笔墨记述一地的文化现象 ,而又不仅仅…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信访制度都被认为是共产党人的一个发明。其实不然。据一些学者考证,中国的信访机制自古有之。比如中国古代的“告御状”即指冤民越级直接上书中央机关甚或可以直接诉冤于皇帝的申冤方式。在那些悠远的年代,就有类似于信访制度的规定,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设“登闻鼓”,即冤者不服判决,可以不受诉讼审级的限制,击鼓鸣冤直接诉冤于皇帝,有专人受理并由皇帝指定官吏重新审理的“登闻鼓”直诉制度。此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新中国成立后,信访现象仍然不绝,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应对这种现象的信访制度。古也好,今也好,何以中国一直就有信访这种现象及相应的制度呢?  相似文献   

5.
高志如 《神州》2013,(21):152-153
“X控”结构正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热门语言现象之一,本文主要以“X控”整体为研究对象,探析其类型、功能、发展变化及流行原因,阐述了其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规范问题。通过列举来自众多网络平台的语料,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分析了“X控”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称“志鉴若干现象”.主要是指在当代志鉴编纂过程中.准确地讲是进入2l世纪以来.由于编纂人员的某些想法、做法不够规范.而导致新出版的志鉴产生了一些违背自身发展规律及其性质、体例方面的问题.诸如“方志年鉴化”、“年鉴方志化”、“志鉴一体化”等。它不仅会降低当代志鉴质量和利用价值.而且会影响今后志鉴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静 《神州》2011,(11):112-113
班级中的小团体现象极具普遍性,它的存在有利有弊,而小团体的“因小失大”现象就是其主要弊端之一。这种弊端的存在,使学生丧失大团体的交往机会,狭隘化自身的眼界视角,思维方向,弱化自身的交际能力,合作水平。笔者就这种现象展开了成因探析,并基于不同成因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使班级中的小团体能够相融大团体,相聚大团体,回归大团体。避免“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8.
府河、南河合称府南河,是岷江水系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自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府南河一直是古成都通往荆楚的交通要道,是成都经济、化形成发展、繁荣的命脉,被成都人称为“母亲河”:  相似文献   

9.
刘月莲教授的《澳门历史语言文化论稿》是一部论述澳门史、澳门当地语言、文学及文化的论文集,由澳门文化研究会于2003年10月出版。作者从历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葡萄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在澳门互相撞击、渗透及融合的“共生”现象,并在历  相似文献   

10.
孙剑艺 《民俗研究》2014,(1):106-113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避讳,“二哥”成为社交尊称。这其实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但家庭内兄弟排行“大哥”、“二哥”俱全,说明此前亲属称谓已经定型。河北清河县也有此语言现象,属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但天津尊称“二爷”、“二哥”却与武松文化无关,其历史渊源是“拴娃娃”民俗。而今此种语言习俗已呈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11.
胡稹 《日本学论坛》2010,(2):37-42,92
当代文论在评说日本文学时广泛使用的"物哀"概念,源于对源词组もののあはれ的"拿来"式处理,却因语义不明产生了广泛性误读。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源语在平安朝和江户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内涵及其共通的基本含义;提出对もの的看法;对あはれ与"哀"字的关系做出推测;得出源语的意义不完全是"哀愁"(其仅为人类情感之一种),用"情趣情感"等词汇理解并翻译的结论。这种主张同时照顾到长期使用"物哀"带来的社会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12.
亦奚不薛是元代对贵州西北部地区的称谓.“亦奚不薛”,究竟是蒙古语,彝语,抑或既非蒙古语也非彝语?众说纷纭,但均未进行过认真考证.周洪谟《安氏家传·序》和光绪年间的《水西安氏族谱》彝文部分均栽有“不薛”,其后的有关安氏谱系均不载录.家谱文献比对和彝语方音对应规律表明,“亦奚不薛”就是后世水西谱系中的额归普色.亦奚不薛不是蒙古语,而是彝语,并且是彝族水西安氏先祖的名字,后来随着子孙繁衍和世袭领地的扩大,亦奚不薛也由人名转变为氏族名,进而为部落称号和地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汉籍古典名著的今注今译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就《三国志》而言,近二十年以来,中文及外文译本已多达十来种。然而有些译注者疏于校释,以至时有错谬。日本学者今鹰真等三人的《正史三国志》。(含裴注)日译本,有些地方还胜过了中文今译本。本文对日译本与中文今译本的译文进行了初步比对,从语言解释、底本校勘等角度列举了二者的得失,藉以说明进行汉籍今译工作时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克及其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通过翻译日本人编译的"万国史"、"西洋史"教科书以及"史学概论"、"史学研究法"性质论著.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对兰克及弟子多有简略的介绍,而这些教科书大部分又从日本编译而来,故受日本史学界的影响,清末中文世界中的"兰克"形象也带有一点"科学派"色彩;浮田和民<史学原论>和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是国人最初接触兰克史学方法的主要教材,而浮田、坪井对史学方法论的概述又渊源于伯伦汉<史学方法论>,伯伦汉则秉承兰克的严谨史料批评方法.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虽然已经传播到中国,但没有引起世人的太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稻盛和夫的著述非常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活法》。该书早已翻译成中文,分两卷在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篇幅简短、案例生动、说理透彻,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企业需要哲学;人生与经营都重在态度;具体的经营方法。作者结合《活法》一书,阐述了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望,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汉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同时,他们还以游记、随笔等形式,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等介绍给国人,为国内同胞了解日本的文学艺术、世俗人情、自然风物等提供了生动、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崔晓 《世界历史》2012,(1):89-98,160,161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的养士与选士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为学者们所关注。史家对于科举之定义、内容、发展过程、意义和影响等方面亦多有探讨,以至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值得注意的是,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古代日本也曾仿照中国建立了贡举制度。尽管其施行时间与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中国,但同样有着独特的内容与发展历程。该制度的若干特点,在当时日本人所作有关贡举制度的汉诗及其他文献中均有所反映。古代日本贡举制度与中国科举制渐行渐远之原因,与两国实施贡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部分海归”学院派”深入访谈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习性”和“场域”的分析工具,解析了海归“学院派”归国后的不同心态和不同适应策略的选择。得出结论,“文化资本”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习性”和“场域”概念也是影响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之一;深层文化认同的非同一性、生活表象与意识深层的非和谐性等复杂的文化意识构成他们独特的行为表象。这些行为表象是其长期海外生活学习所形成的个人“习性”的体现。透过这些表象了解他们的“习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深入了解他们归国后所选择适应策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近些年来 ,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介绍颇多 ,但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论著则较少。本文对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疏理 ,尤其是就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作了认真的探析 ,认为后现代史学的核心是力图动摇西方现代历史编撰学的基础 ,颠覆西方自启蒙以来建立起来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厘清“ethnicity”(ethnic group)究竟是“民族”抑或“族群”这个概念的准确含义,从族体类型及其演进、古希腊文“ethno”一词的含义及其英文演变、台湾使用“族群”概念的背景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了“ethnicity”是“民族”而非“族群”,国外民族(ethnicity)和我国民族的称谓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