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春高 《世界历史》2007,79(6):47-59
封建主义范式的主流叙事,强调封臣一封土两大基石对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主导作用。“封建主义的悖论”则以另类的叙事,揭示封建国家诸多准封建或者非封建的特征。悖论现象反映了西方封建主义范式的理论危机。  相似文献   

2.
论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1,9(4):69-74
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随着中世纪中期封建主领地的世袭化进程而确立起来。其主要特征是封建权利对公共权利的最大限度的排斥,领主和附庸间的私人契约取代了国家的公共法律,公共权利沦为私下义务。由于领主一附庸间纵向阶梯型网络的破毁,西欧封建国家的领土界限极为模糊,各国君主不仅对内无法实行统一的管理,对外也不能以主权的身份进行平等的交往。因此,在封建主义政治结构之下,中世纪西欧便不存在任何完整意义上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封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建主义”本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对于“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  相似文献   

4.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公共权力分散,面对内外安全威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产生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以个人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防御体系,即欧洲封建制度(Feudalism).该统治方式的特点在于,其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而是领主与附庸.领主与附庸双方都有可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均受封建法保护.附庸的权利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其逻辑的演绎势必产生维护权利的主张,此即欧洲著名“抵抗权”的起点,从而孕育着欧洲封建制最深刻的内在矛盾.西欧中世纪的阶级斗争或等级斗争,不仅诉诸暴力,也诉诸法庭,“谈判”与“妥协”成为解决社会冲突的重要选项.从这种解决社会冲突的方式中,西欧封建主义获得了其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大宪章”的斗争模式反复出现,使欧洲社会不断调整和更新,而且反复小、社会发展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骑士役保有制是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中最主要、最典型的封建土地保有制度。在该制度下,封君与封臣对同一块骑士领都有各自的土地权利,并且他们各自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骑士领的实际占有者骑士役封臣逐步获得了土地的继承权、转让权与大部分的自由处置权,对骑士领的土地权利逐渐向私有权靠近;同时,保有骑士领的阶层也在不断扩大,他们对土地私有化的需求与行动力在持续增强。在英格兰内战爆发初期,骑士役保有制终于被彻底废除,私人土地产权得以在英格兰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6.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个思想体系。这里所讲的批判封建主义,是指批判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红楼梦》对封建主义的揭露和批判,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红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今天来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红楼梦》对封建主义的罪恶是有所揭露的,这揭露同时也是一种批判(至少在客观上),这是大家都肯定的。问题在于,其揭露和批判的程度如何?作者是站在怎样的高度去批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健步走进21世纪,并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辉煌,就必须用更大的力气来批判封建主义。20世纪在和封建主义的较量中,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动。但封建主义的影响还远没有肃清。源远流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其封建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惰性,这种惰性就像一个巨大的包袱,重压在中国人民的身上,使中国历史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这种惰性有时还表现得很活跃、很顽强,危害性极大。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开始了新学和旧学的斗争。这场斗争有收获也有反复,有时反复还很大。这说明封建主义在中国还很有市场。160年前,当林则徐、魏源提出“…  相似文献   

8.
马克·布洛赫是我国学术界熟悉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 ,他的《法国农村史》等重要著作早已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现在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封建社会》中译本 ,可以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布洛赫的史学思想。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布洛赫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封建社会》以“总体史观”为指导 ,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比较研究等诸多研究方法 ,对西欧封建社会做了超迈前人的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研究方法被年鉴学派的几代学者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对国际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 ,《封建社会》一直在推动着国际学术界对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为了使我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这一史学名著 ,我们邀请几位学者从相关角度笔谈该著作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希望这一著作的出版和笔谈有助于我国封建社会史的研究。需要向读者特别说明的是 ,学术界对封建社会的有关术语的翻译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如 ,在现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中 ,“封土制”一般译作“采邑制” ,“封君封臣关系”译作“附庸制”或“附庸关系” ,“封主”译作“领主” ,“封臣”译作“附庸”。这些不同译法属于约定俗成 ,并  相似文献   

9.
战后派文学旗手之一的大冈升平,也是现代日本最大作家中的一位。有关外来影响问题,有理由成为他的文学构成的一个重要层面,这在大冈研究领域似乎已无需论证。 1986至1988年负笈东京期间,笔者有机会与大冈本人就他的文学进行了累计为十余个小时的对话,内中当然包括了他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当时,在大冈未作回答之前,在座的大妻女子大学教授吉田凞生先生便慨然道:“大冈先生与基督教的关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而大冈则接下来说道:“这对我自身说来,也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名实问题讨论中对"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说到底是承不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氏族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列宁把"封建"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是"泛封建论"的始作俑者.把秦以后的中国定为封建社会,就是"泛封建论"在中国历史上的贯彻;它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我曾经撰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趁<史学月刊>组织笔谈的机会重申我的一些看法,并作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11.
马克&;#183;布洛赫是我国学术界熟悉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他的《法国农村史》等重要著作早已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封建社会》中译本,可以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布洛赫的史学思想。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布洛赫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封建社会》以“总体史观”为指导,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比较研究等诸多研究方法,对西欧封建社会做了超迈前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研究方法祓年鉴学派的几代学者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国际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封建社会》一直在推动着国际学术界对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为了使我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这一史学名著,我们邀请几位学者从相关角度笔谈该著作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希望这一著作的出版和笔谈有助于我国封建社会史的研究。需要向读者特别说明的是,学术界对封建社会的有关术语的翻译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如,在现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中,“封土制”一般译作“采邑制”,“封君封臣关系”译作“附庸制”或“附庸关系”,“封主”译作“领主”,“封臣”译作“附庸”。这些不同译法属于约定俗成,并无涵意上的差别。参加笔谈的各位学者因各自的习惯不同,在这些术语的使用上也有差别,我们在编辑时没有强求统一。另外,笔谈文章中凡《封建社会》中译本的引文,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12.
“亚封建主义”及其新近的讨论谢天冰“亚封建主义”(BastardFeudalism)一词是C。普卢默首先创造的。但是,赋予它完整的概念的是K.B.麦克法兰于1945年发表的著名论文。①他强调,“bastard”一词不是字面所示的“私生”、“变形”、“...  相似文献   

13.
"封建"问题我没有专门研究过.我是来学习的.会议提供的材料很好,我大致看了一遍,收获不小,大开眼界.今天也主要是来听一听.从材料给我的印象是,封建主义是多种多样.我们今天所讲的封建主义,不一定是有明确标准的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一在东西封建政治史上 ,9— 1 3世纪的西欧封建王权 ,可谓是非常晦暗而复杂的一个问题。由于奠基在日耳曼人的原始军事民主制、“西方式”的封建制与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上 ,西欧封建王权的属性、地位及其政治基础并不明朗 ,各国王权的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 ,因而对这些问题的诠释难度很大 ,且存在着学理上的差异与纷争。同时 ,西欧封建王权也是一个富有学术与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将大大深化对西欧封建社会的认识 ,有力推动对西欧封建政治史之特殊历史规律与东西方封建政治史之共同规律的求索。新近问世的《英国封建王…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晚期西欧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建立起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对构建公共权力的需要促使西欧各国开始通过议会走上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道路。官吏阶层的产生正是这一进程的产物。这些人不同于以往向领主个人效忠的封臣,他们接受过大学教育并领取薪俸,而且担负起由公共权力赋予的事务。官吏阶层在法律秩序的统一、国家公共职能的确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欧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卢兆瑜 《史学集刊》2017,(3):119-128
13-14世纪,西欧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主要指两类君主,第一类是世俗君主或教皇的封建附庸,他们的政治实力强大到足以拒绝领主超越于封建契约的干预或胁迫,第二类是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没有封建关系且能拒绝皇帝干预本国事务的君主。"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是自己土地上的最高权威,他们能够排除外部势力的干预,以更独立自由的姿态进行政治活动。"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的出现,既表明了强权政治的原则开始主导西欧的政治格局,也预示着未来西欧主权国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13-14世纪,西欧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主要指两类君主,第一类是世俗君主或教皇的封建附庸,他们的政治实力强大到足以拒绝领主超越于封建契约的干预或胁迫,第二类是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没有封建关系且能拒绝皇帝干预本国事务的君主。"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是自己土地上的最高权威,他们能够排除外部势力的干预,以更独立自由的姿态进行政治活动。"不承认有上级的君主"的出现,既表明了强权政治的原则开始主导西欧的政治格局,也预示着未来西欧主权国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义的基础。消灭封建主义,归根到底是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破坏与它相联系的农民“份地制”(即农民不完全的、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同时也受阶级斗争进程的影响,因而封建主义消灭的过程分别遵循不同的道路,在英国是从消灭农民的“份地制”开始的,它的典型表现就是“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个出现在十五世纪后叶,延续至十七世纪末,另一个发  相似文献   

19.
《"封建"考论》引起的学术争论,展现出学界对"封建"名实问题及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学者谷川道雄与《"封建"考论》作者冯天瑜就此展开对话,取得相近的认识,他们以为,将秦至清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教条主义产物,不能谓之"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斯大林规定的"五形态"说出发,是论析中国前近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起点;尊重马克思的封建观,恢复其本来面目,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历史学说的首要前提,不应将马克思尖锐批评的泛化封建观强加到马克思头上。对"封建"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应取古今演绎、东西涵化的正途。在精准概念与真确史实的相互观照中,显现中国前近代社会的非封建性及其与西欧、日本前近代社会的封建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本刊五月号「一八六四年到一八九四年间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和中国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一文中,曾经把这一阶段里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作一个轮廓性的叙述。现在再对本阶段中国广大人民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因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