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犹太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使犹太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德国犹太启蒙思想家不仅提出了扩大世俗教育、改革教育方法、培养犹太人的生产性等教育主张,而且通过创办新式犹太学校部分地实践了他们的思想。这实质上是犹太人解决自身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开启了犹太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犹太启蒙运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现代化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犹太启蒙运动(即哈斯卡拉)的思想根源,认为哈斯卡拉正是欧洲启蒙运动在隔都高墙之内的表现、反应与延伸。章指出,犹太启蒙运动的基本主张如呼吁犹太人走出隔都、顺应社会潮流改革犹太教、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等无不反映了犹太人对现代化的向往与追求。因此,犹太启蒙运动标志着犹太化现代化的肇始。这一理性主义运动在解放思想、促进民族化的更新等方面确实起到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但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许多犹太人背离了自己的传统,全然放弃了犹太教。  相似文献   

3.
胡浩 《世界历史》2007,(4):144-146
了解犹太历史的人,不禁会为犹太民族的苦难和执着而感动。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民族在不幸中幸存下来并生生不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的徐新教授的新著《犹太文化史》,便会发现文化在犹太历史中的独特魅力———对于犹太人而言,历史创造了文化,文化同时又塑造了历史。全书共分为12章,紧紧围绕犹太文化的产生、发展来叙述。第一、二章主要讲述犹太民族的形成与早期历史以及犹太流散史。第三、四章论述犹太宗教文化的核心部分《圣经》与《塔木德》文化。接下来两章主要阐述了中世纪以来的犹太教(包括中世纪犹太教与现代犹太教),并较系…  相似文献   

4.
邢志凯 《黑龙江史志》2013,(17):132+134
<正>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教授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把人类文明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希腊模式、中国模式、犹太模式,虽然这样的划分带有作者主观因素,但是足以说明犹太文明的历史影响力。犹太人从大卫王建国,到第二圣殿毁灭以后,一直处于大流散之中。而在大流散这么多年之后,还幸存下来的民族或许不只犹太民族一个,但最后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只有犹太民族.关键在于犹太民族有其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犹太文化历来就是一种宗教性极强的文化,犹太民族的"元典"文化就是一部完全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12,(1):4-14,158
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之后,德国犹太思想家马斯基尔以自由理性为旗帜,批评传统犹太教、发展世俗教育、提倡现代生活方式,引领犹太人走出隔都,对犹太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背离了民族传统。从此以后,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成为犹太史上的核心命题。本文以启蒙视阈下的德国尤其是柏林为个案,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犹太思想家对传统社会的重创,分析犹太文化与现代主义、德国主流文化多重汇集之后,犹太知识阶层无所适从的精神困境,从而为研究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族群的身份认同以及亚文化的存续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末在德国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以反叛启蒙激进理性主义,强调德意志民族精神、德意志文化以及基督教传统的纯正和优越为主要特征。这一思潮将犹太人看作德意志民族和文化的异己者和玷污者,导致在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反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趋势日益加强,给犹太人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启蒙和政治解放而开启的犹太宗教与社会改革也因这股保守力量而遭遇挫折,犹太改革者开始改变以康德纯粹理性为支持的激进宗教改革倾向,并寻求一种新的基于传统和历史之上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二建 《黑龙江史志》2013,(17):150-151
自公元2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残酷统治完全失败之后,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历史。希伯来语作为犹太人的通用语言也随之而逐渐衰亡,然而在19世纪欧洲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得以重新复兴,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主要从犹太复国主义、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社会交际需要、犹太教、犹太知识分子与组织以及希伯来语复兴的内在条件等方面综合研究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并对希伯来语的复兴作出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倩红 《史学月刊》2005,47(9):74-8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大屠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美国、以色列、欧洲等地普遍兴起了对“后大屠杀时代”的研究,主要探讨源于大屠杀并影响到后大屠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通过对幸存者的心理磨难、对纳粹屠犹的神学反思、犹太意识的强化以及西方社会的“遗弃”对犹太人的精神打击等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屠杀事件对犹太人社会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4,27(6):91-99
本文以《论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 ,探讨青年马克思的犹太观。认为《论犹太人问题》不能作为马克思反对犹太人的檄文 ,相反 ,恰恰体现了马克思对犹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张从世俗的基础而非宗教角度探讨犹太问题 ,并把对犹太教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 ,从而体现出马克思的蓬勃锐气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但由于当时他本人的唯物史观还处于形成时期 ,对犹太问题的看法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到19世纪早期,关于犹太人解放的争论围绕着要不要及如何赋予犹太人以公民权这一问题展开,争论的本质是主流社会要求重新审视和定位犹太人在现代国家中的身份。争论强调了犹太人和犹太教存在与主流社会不相容的巨大缺陷,强化了主流社会对犹太社会改革的期待,也增强了犹太人自我改良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犹太教改革运动正是对犹太人解放争论的一种回应,力图在解放时代构筑一种新的犹太身份。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世纪的西欧国家中,英国是最后一个接纳犹太人而又是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驱逐犹太人的国家,然而英国却建立了最为完善的犹太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英国犹太财政署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对这一机构的起源、人员构成、主要职能以及与王室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英国犹太人的状况。本文拟在此方面做些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南京史志》2010,(6):34-34
本书为每一位渴望更多地了解犹太民族历史、文化及其贡献的读者提供了极好的信息来源。本书涵盖了涉及犹太民族幸存和成就的诸多基本要素,当你阅读此书时,会对犹太民族的身份和传统有更好的认知。该书还专门就中国人所关心的犹太问题给予了回答。这些问题是:犹太人是谁?数千年来犹太认同与犹太幸存的主要秘诀是什么?个人、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导致犹太的幸存与成功的?犹太人为世界文明的发展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反犹主义究竟指的是什么?反犹主义为何得以存在?将犹太民族与以色列地和耶路撒冷城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犹太人在科学、医学、商业、金融、艺术方面取得成功并做出贡献,什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南大学历史系史学博士、副教授张倩红的新作《犹太人·犹太精神》于 1999年 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 2 5万余字。除“导论”外 ,共分“千锤百炼的群体精神”、“蔚然成风的重教精神”、“著称于世的理财精神”、“一以贯之的慈善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崇智观念与思辨精神”、“经久不衰的务实精神”和“历史积淀与文化更新”8个专题。该书以犹太人的历史沿革为背景 ,不仅从纵的方面叙述了犹太精神的演变脉络 ,还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犹太精神的 7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专题论述。通过论述 ,既言明了犹太精神的特点 ,又揭示…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互动,它根植于文艺复兴时期犹太社会和基督教社会特定的社会和文化需求与两个群体中精英学者的交流。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不仅将希伯来语视为达到"全才"理想、校勘《圣经》的关键因素,而且将犹太思想视为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基督教、证明基督教真理、构建"人的尊严"理论,以解决基督教社会面临的宗教和社会危机的工具。同时,犹太人文学者也在努力将人文学科纳入犹太思想体系,以培养犹太绅士学者,探寻古代传统与犹太神学之间的和谐,以证明犹太教的权威。虽然二者互动并没有给两个社会带来真正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但却为犹太思想向近代的转型和欧洲社会吸纳犹太思想创建近代文明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论19、20世纪之交东欧犹太移民在美国的群体互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慧 《史学月刊》2006,85(6):53-61
从19世纪80年代持续到一战后初期,东欧犹太人为逃避俄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反犹迫害浪潮而大批涌向美国。他们在老一辈美国犹太人的慷慨资助下渡过最初的困境后,就着手调动自己有限的资源创立帮助犹太新移民的慈善组织,并且按照乡镇或地区来源建立同乡会共渡生活难关。他们还将欧洲犹太社区中久已存在的无息贷款社移植到美国,无偿为有志创业者提供小额资金。这些互助组织有效地保障了整个东欧犹太移民群体在美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伊希林事件是16世纪发生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关于是否没收或焚烧犹太书籍的争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反应的总称。从16世纪起,学者们就围绕这次事件的性质是犹太问题,还是人文主义—经院哲学之争,亦或是宗教改革的先声展开了一场百年学讼。事件由犹太书籍之争而起,凸显了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犹太问题。此时的犹太问题涉及犹太人、犹太教与犹太书籍3个层面。对这3个层面犹太问题的分析是解决这场学讼的关键。以此为视角,罗伊希林事件实质上涉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问题;涉及人文主义者的教会改革理想即校勘《圣经》、纯洁宗教,在教会之外寻求新的救赎方式,建立更为包容的基督教信仰体系;涉及人文主义者对教会改革方向认知的分歧及其对教会分裂的忧虑。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作为近代远东地区最早接纳犹太人移民的城市,保留了丰富的犹太文化遗存。目前学界对哈尔滨犹太文化价值的研究成就可归纳为学术研究价值、经济开发价值和情感交流价值三方面。在新时代,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研究应聚焦于新视角新领域,深度发掘学术研究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中以交流,深化两国人民友谊,从而为当代哈尔滨城市文化发展与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9.
七世纪初,希拉克略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控制了几乎整个地中海东岸地区,其中,犹太人是帝国境内重要的非基督教徒群体。就帝国内部而言,犹太教在东部行省仍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是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化过程中亟待肃清的"异教"势力;从区域外交的角度看,在拜占庭与波斯、阿拉伯的军事角逐与政治博弈过程中,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群体相继为后两者提供支持,加剧了帝国在东部边疆的统治危机。基于此,希拉克略使用了驱逐、强迫改宗等暴力方式对犹太教加以限制与迫害,以践行帝国宗教一体化的根本宗旨,同时也具有归化犹太人以消除政治威胁的现实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中世纪以来,西班牙和西方学界对中世纪西班牙史的认识存在两种互为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世纪西班牙史就是作为西哥特人后裔的基督教徒赶走穆斯林、犹太人等宗教异端,实现"西班牙复兴"的历史,后人把这种观点概括为"哥特神话",另一种观点从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彼此依傍、互相交流、共栖伊比利亚半岛的角度来理解这段历史进程,阿梅里科·卡斯特罗将其概括提升为"互动共生"。二者相比,后一种观点更为客观。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不同文化群体,尤其是不同宗教群体的共存问题愈加受到重视的今天,"互动共生"已成为中世纪西班牙史研究的主流。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西班牙史论战"对这种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