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枣阳九连墩发掘了2座大型楚墓,M2保存完好,出土乐器22件(套),涵盖金(铜)、石、革、丝、竹、匏、木七类,其中木瑟座和竹舂牍、木雅、柷为首次认识。墓葬出土乐器种类齐全,保存完整,为研究先秦乐器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沈岗墓地东南部发掘了1座铜器墓(M1022)。M1022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葬具为单椁并棺,其中西棺为重棺,东棺为单棺。随葬铜器、玉石器和漆木器共计628件。其中铜器616件,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礼乐器共10件,有鼎、、浴缶、盏、盘、匜、句匜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M1022为春秋中期中段的楚墓,墓主人身份应为楚国下大夫阶层。作为本地域内时代最早且规格较高的楚国铜器墓,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襄阳地区早期楚墓的葬俗、葬制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一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东室出土的部分耳杯底部刻有楚文字,M1∶D2外底刻"外杯"二字,M1∶D11外底刻"外外杯"三字[1]。简报囿于体例未作进一步解释。我们根据出土的汉代耳杯刻文及木牍材料推测,"外杯"指的应是置于外厨的耳杯。江苏仪征张集团山曾发现4座汉墓,发掘者认为其时代不晚于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其中有3座墓出土的耳杯上刻有"外厨"和"中厨"[2]。据发掘简报介绍,1号墓出土耳杯8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7,(7)
<正>安岗楚墓竹简出土于湖北襄阳老河口安岗1、2号楚墓,这是鄂西北地区首次考古发现竹简。安岗楚简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竹简的形制、内容作简要叙述。一安岗一号楚墓竹简(一)整理概况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椁二棺,椁室分头箱、东边箱、西边箱和棺箱四部分[1]。竹简全部出自东边箱,现场清理竹简19枚(M1∶144-1~144-19)。经整理,竹简共计21枚(整理  相似文献   

5.
《文物》2020,(3):58-62
严仓1号战国楚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严仓墓地。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为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竹简[1]。根据出土的卜筮祭祷简并结合先秦历表,可知该墓墓主是见于传世文献和包山M2楚墓竹简的楚国大司马悼愲,悼愲应卒于公元前307~前299年[2]。  相似文献   

6.
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两座墓葬(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M1为主墓,除南室少量器物被盗外,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相对完好的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为男性,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和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淅川楚墓王孙诰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淅川下寺楚墓是1978年春,在河南省淅川县香花公社下寺北部的一个名叫龙山上发现的。下寺位于淅川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1976年冬在下寺北部的龙山上发现古墓一座,接着经过调查和钻探,又发现古墓十多座。1978年春,淅川县文管会发掘了下寺M1。同年秋,继续发掘了下寺M2和下寺M3,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王孙诰钟出土于淅川下寺M2中,该墓除出土王孙诰钟外,还出土令尹子庚鼎7件,以及(为阝)子倗鼎、缶、簋、簠、盘等数  相似文献   

8.
楚国绘画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十年来,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楚画,其中以湖北、湖南较多。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战国中期帛书一件。帛书四周作旋转状排列着12段边文及16幅图像;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战国中期的人物龙凤帛画一件;1957——1958年,信阳长台关1号、2号楚墓,出土了一批木漆画,其中锦瑟漆画有狩猎、宴乐、御龙乘仙等内容;1965年,江陵  相似文献   

9.
《文物》2021,(4)
正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建设,对邓州王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1])。其中战国楚墓M316出土一组铜器,包括铜鼎、壶、盒、匜、戈各1件。较为重要的是,铜戈(M316∶5)内部刻有铭文,铭文分4行,共有18字,内容为:"廿一年陈为邦刃,析戈命(令)匋、工师、冶欶为之。"现就铭文内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57年3月在信阳长台关发掘的1号楚墓,随葬器物中有一具两尾相连的伏虎木座,另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鼓的鼓腔残片。据民族音乐研究所的工作同志在他们写的《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初步调查记》(见《文物》1958年1期)中认为伏虎是承架较大一鼓的座子。又因同墓还发现类似鹭鸶长腿的残件四根,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20,(10)
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角。2008年6~10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发掘。其中M1、M2位于墓地东南部,东西并列,南北向。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器、玉石器等。M1西北部陪葬车马坑和马坑各1座。车马坑、马坑均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车马坑内残存两辆车,马坑内埋有两匹马。根据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两墓为春秋晚期楚墓,M1墓主为彭,M2墓主应为彭之妻。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的发掘,为研究楚国贵族墓葬的随葬习俗、埋葬制度以及楚国申公、申县彭氏家族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音乐考古,是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音乐文物和文献对古代音乐所进行的研究,是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史界、考古界共同开辟的一个科学新领域.建国以来,各地考古发掘中不断出现了大量乐器实物和有关的文字、图象资料,并有过一定的研究活动,较为突出的是对一九五七年河南信阳楚墓所出乐器的研究."文化大革命"中,除了调查马王堆汉墓出土乐器外,工作濒于停滞.粉碎"四人邦"后,特别是一九七八年随州曾候乙墓乐器的出土,迎来了我国音乐考古工作的可喜的春天.新努力、新探索促进了这一领域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本文就自己学习的体会试谈近年来我国音乐考古方面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掘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是一批很有研究价值的春秋楚墓。墓葬从南到北沿龙山山脊排列,整齐地分为五组,其中以居中的第三组规模最大。这组墓的主墓是二号墓,旁边有大型墓两座(M1、M2),中型墓一座(M4),另外还有殉葬墓十六座以及一个车马坑。墓中出土了许多带铭文的铜器,使我们有可能推估这组墓葬的墓主和年代。这组墓葬,已发表的主要是一号墓的材料以及二、三号墓的部分材料。三座墓中所出主要是两套铭文:一套是“王子午(令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了清理。2006年9月初,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的祭祀遗迹进行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4座、乐器坑1座以及灰坑6个。乐器坑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内出土有铜镈、钟和石磬等器物。其中1件铜镈上还铸有铭文。乐器坑出土的铜镈、钟与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及甬钟形制接近,年代应同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5.
一、淅川楚墓的发现和研究1、下寺楚墓下寺楚墓位于淅川县东南60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的“龙山”山脊上。1978至1979年,在此发掘楚墓25座,其中大型墓9座,小型墓16座,另有大型墓的陪葬车马坑5座。这批墓葬共出土7000余件随葬品,主要是大型青铜器,其中铜礼器160余件,有鼎、鬲、簋、簋、敦、壶、缶、盘、匜、鉴、洗、盏、舟、瓢、勺、匕和铲、俎、禁等。铜乐器有甬钟一套、钮  相似文献   

16.
陈春 《江汉考古》2006,(4):55-57,45
随县曾侯乙墓以及为数不少的战国楚墓都同墓随葬有1件以上的鼓乐器。根据传世文献有关大鼓配鼙鼓的记载和楚墓出土遣策中鼙鼓的记录,曾侯乙墓中室的建鼓与扁鼓、有柄鼓,东室的悬鼓与鹿鼓,可能都属大鼓配鼙鼓的关系;楚乐制一般使用大鼓、鼙鼓各1件,且不同等级的贵族,大鼓与鼙鼓组合的配器有差异,鼙鼓主要用来引导、应和大鼓。  相似文献   

17.
文峰塔墓地是随州厥水东岸义地岗墓群的一部分,2009年为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在此抢救发掘了两座春秋墓葬(M1、M2)。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特别是M1出土带有"曾侯與"铭文的编钟、铜鬲等,可确定该墓为春秋"曾侯與"墓。M2为积石墓,规模比M1稍大,被盗严重。本次发掘所获资料十分重要,尤其是"曾侯與"编钟铭文为研究曾国族属及曾随关系提供了重要论据。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六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了望山一号、二号两座楚墓。其中在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把有名的古剑一越王勾践剑。它出土时,剑身寒光闪闪、薄刃锋利。此外,在这两座楚墓中还同时出土了几把青铜剑。有趣的是,它们基本上都没有生锈。  相似文献   

19.
礼县大堡子山秦子“乐器坑”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2008,(11)
2006年秋,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秦公大墓附近发掘一座大型“乐器坑”,出土铸有“秦子”铭文的成套青铜钟镩和石磬[1]。这里重点探讨秦子“乐器坑”的年代、性质及其所关联的诸问题。 一秦子“乐器坑”的年代及性质“乐器坑”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约2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浙江安吉五福楚墓出土1件漆木瑟,丰富了江浙一带楚文化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了五福楚墓出土瑟的情况,对瑟的形制、年代、来源、等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与其他地区出土瑟的对比,认为五福楚墓瑟应有首越和尾越形制的底板,年代为战国晚期;而通过对瑟制作材料在本地情况以及墓葬和同出器物特征的分析,推测该瑟为自楚地带入本地的上士一级的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