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研究的民间取向值得倡导——《两汉乡村社会史》简评王学典眼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社会正在成片成片地急剧消失,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风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所...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凸现可以说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历史主题.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既承负着现代化进程也承负着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双重困厄,因而乡村社会变迁更多地表现为危机的加剧、交错和寻求解脱危机的基本走向.通过从1907年到1948年近半个世纪的<东方杂志>有关近代乡村问题主题的记录,或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乡村历史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村的状况如何,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演化。本文认为,近代百年,中国乡村一直处于危机之中。文章从宏观上探讨了乡村危机的表现、乡村危机产生的原因、乡村危机的主要特征等问题,以求对乡村危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农村、农业、农民始终是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农村经济发展史的演变历史。理解我国农村经济史的发展历程,就是对中国社会本质的了解。本文拟从学术的角度出发,从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中提炼出三种能够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实质的理论,为当今中国的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认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危机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爆发的具有意外性、聚集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的危机.乡村危机实际上并不是乡村本身的危机,它是近代以来城乡背离化发展态势下所造成的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衰退危机,其“发展危机”的特性十分突出.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而导致的传统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破解后,乡村社会走向边缘化、贫困化和失序化的一个历史过程.这种“城乡背离化”发展所导致的乡村危机,与传统社会以土地或财富集中而形成的“两极分化”全然不同,整体上呈现“普遍贫困化”的态势.20世纪30年代,随着近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乡背离化”趋势的负效应累积已达极点,加之其他因素的推助,乡村危机猝然爆发,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明 《近代史研究》2002,2(2):259-289
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乡村史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里,乡村史的研究也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7.
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南生 《史学月刊》2005,(11):106-115
建国以来的50余年,中国经济史学界对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薄弱环节还很多,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今后的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必须秉持客观与理性的精神,将整体研究与区域研究、行业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加强量化分析,使中国近代经济史、近代乡村史的研究更加趋于精细和完整。  相似文献   

8.
保甲制是清王朝实施乡村社会控制的主要制度 ,但在乡土社会权力制约下 ,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的延伸屡受挫抑。围绕着乡村权力格局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权力力量变动 ,不仅构成了“政治近代化”过程中乡村权力结构的历史前提 ,而且也是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张艳 《近代史研究》2012,(1):150-1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界对传统和当代中国乡村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为了总结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和拓展该领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生产·消费·地权·租佃关系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高燎 《史学理论研究》2022,(5):119-129+160
近代日本乡村史研究肇始于对幕末明治以来日本发展道路的现实反思,是20世纪日本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域的发展壮大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资本主义论争中的讲座派与劳农派,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近代日本乡村社会性质及其矛盾。二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蔚然壮大,以地主制研究为代表的乡村史研究成为当时日本史学界的显学,日本史学界的阶级史观成形。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乡村史学者在既有领域深入的同时开拓出农民运动史、自治村落论等多元路径,研究范式受到修正。20世纪末,乡村史研究盛极而衰,渐趋碎片化,退为隐学,但呈现注重市场因素等新趋向。乡村既是日本近代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剖析日本型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杨豪 《民国档案》2012,(3):137-143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都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指示器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社会运行中最重要的基本环节之一,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可谓是硕果累累,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学术空间也甚大。处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交汇点上的中国近代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的深入势必会将乡村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12.
于林可  何元元 《沧桑》2014,(1):55-56,76
农村、农业、农民始终是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农村经济发展史的演变历史。理解我国农村经济史的发展历程,就是对中国社会本质的了解。本文拟从学术的角度出发,从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中提炼出三种能够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实质的理论,为当今中国的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认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东潮州地区的东凤村原本是一个杂姓聚居的村落 ,后来逐渐演变为单姓陈氏村落。借助于实地调查所得之口述传说和族谱、方志等文献 ,再现东凤村宗族整合的历史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庙宇活动方式 ,并由此讨论在乡村社会史研究中 ,理解口述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如果可以将乡村故事视为乡民的“历史记忆” ,那是因为它们对于理解和解释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乡村生活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乡村社会的格局和乡民的生活方式 ,自然又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的结果 ,因而 ,对乡村故事的解析 ,实际上也可视为重新建构乡村历史的过程。“口述资料”和本地人的记述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乡村历史的“事实”和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4.
<正>史学作为中国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门学术,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深固的传统。降及晚清,随着传统社会走向衰败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史学的发展也日益陷入困顿:观念的陈旧、视野的局促、方法的凝固和社会功能的明显缺失,无不在迫其展开一场革新自救,以应世变。以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涌起为启程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便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最初虽有国粹派、学衡派和新青年派等围绕着“西化”还是坚持本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建设思路展开过争论,但争论的结果,“西化”派显然占了上风,并由此成为史学近代化的主流路径。西方学术走出中世纪的近代表征,不外以人本主义取代神意史观,力求摆脱对宗教神学的依附关系,建立起独立的学科地位;提倡怀疑精神和科学理性,破除蒙昧主义,借助自然科学方法,树立“无征不信”的治学规则。循此路径,“新史学”把“史学革命”的重点首先集中到改变旧史观念方面,即反对维护君主专制的正统观及其史体、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观,主张以西方进化论认识整个历史,提倡用近代民主价值观臧否史事人物。这也是梁启超全面批判旧史学的基调所在。但也应看到,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之...  相似文献   

15.
戚其章同志所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最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展卷阅读,感到十分欣喜。建国以来,近代思想史、近代哲学史、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著作发表不下一、二十种。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时有专著出版,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研究方面的书籍,则更多了。然而,近代社会思潮的著作则较少见。戚其章同志此书是一部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力作。它接触到近代历史的重大课题,倾注了作者不少的心血,书中颇多新的见解,是科学研究的一项丰硕成果。什么叫近代社会思潮?作者说:“是指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和性…  相似文献   

16.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素养’的世代相传的自豪感已经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在将来很可能会胜过那发生在欧洲的单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是极具见地的。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研究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李鸿章大概不会料到,他在1872年筹议轮船招商时所发出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的感喟(1),在后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者那里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共鸣。通行的历史叙事大都承认,近代中国面对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局。对于这场变局,以往论述的重心在于西力冲击所引发的、由政治而渐及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变动。而以往甚少为人所提及的是,这场变局还包含着另外一个不容低估的结构性成分,那就是包括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动。  相似文献   

19.
张佩国先生的《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是一本用力很勤的优秀历史著作。这一点没有疑问。我在这里提出一点疑问和批评,并不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20.
知日 《民国档案》2007,(1):141-143
《中国旧海关与近代社会图史》不仅直观、生动地揭示了中国近代海关的百年沧桑,也形象、全面地再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及社会状况。该书可谓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完美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