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苏淮阴市,有这样一位奇人,一心痴迷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卓有成效地对河图、洛书之谜、西安半坡文字如何解读、黄帝是人还是神等千古文化谜团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剖析,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他就是淮阴市城南中学高级教师刘正英。 破解河图、洛书千年古谜 河图、洛书与八卦图是我们祖先在没有文字时代创造出来的,但直到宋代,一些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才出现有关图式,没人能证明它们在上古时代是否存在,真实用途是什么。数千年来,虽然研究者众多,可是都解不开,随着岁月的流逝,河图、洛书与八卦图便成了千古之谜了。 1…  相似文献   

2.
拙文《河图洛书时代考辨》在《史学集刊》九一年一期发表以后,苏洪济先生撰《河图洛书考辨》(以下简称苏文)、韩永贤先生撰《河图、洛书时代再考》(以下简称韩文),先后批评拙文。不同学术观点互相交流,互对切磋,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因此本文准备遵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再谈河图、洛书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9年第7期发表了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的发掘简报,揭载了随葬的买地券、诏书、诰命符等多方石刻拓片;在一些刻石的正反面镌有八卦、河图、洛书等图形,但简报中未能辨识。八卦、河图、洛书是产生于我国古代的内涵丰富的信息体系,由于宋代象数学的穿凿附会,增加了浓厚的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明王玺家族墓石刻图形的发现,为研究象数学对明代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2年10月前后,围绕“河洛广场主题雕塑物征集建议稿”活动,我市某些人对独具洛阳化特色的河图、洛书极力加以否定。这不禁使笔联想到,近年史学界刮起的疑古之风中,被誉为“中华化之源”的河图、洛书竟被疑古派说成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黑白  相似文献   

5.
黑白点子河图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方士、儒生妄行编造河水上出现神马背上有八卦,称河图;洛水上出现神龟背上有九畴文字,称洛书。东汉、东晋儒生以河图洛书附会九宫图,进而妄以九宫数改造河图卦画、洛书文字,使之皆成为数字。大抵至宋代已全部完成这种改造。宋儒又把这些数字改为黑白点子,各以其数字之数定其点子数,即一为一点,逐字类推,以迄九为九点。并以小圆圈作白点为阳点子,代表天数;小黑点为阴点子,代表地数。即以各如其数之点子以绘八卦之各卦、九畴之各畴,亦即以《易.辞》之“天一地二……天九地十”为河图数,以九宫数为洛书数。创之者为五代入宋的道士陈,有传其数学的穆一派,传其象学的种放一派,别有关郎邹雍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两派。诸派递传造成宋代“图书之学”的怪诞。宋以后道士、儒生继续花样翻新,但已成强弩之末,无可谈了。  相似文献   

6.
《河图》《洛书》又称《河图纬》《洛书纬》,是汉代产生较早、篇目最多、内容最广博的谶纬之书,后来的《七经纬》及其它谶纬之书多于此取本。《古微书》云:“纬候之兴其生于‘河出图’一语乎?自前汉世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增演以广其意,盖《七纬》之祖本也。” 谶纬之学起于西汉,大盛于东汉,是汉代学术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得到统治者的推崇,故士人多钻研此学,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并产生了大量的谶纬之书。可以说谶纬之学曾经代表过东汉时代的文化主流。就今天看来,这些书除了大量天命瑞应的迷信内容外,其在天文、历数、地理、历史、哲学及神话传说等方面包含着许多珍贵的资料,对研究东汉时期社会的思想及文化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自明代以来,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多有辑录和研究者。但东汉以后,  相似文献   

7.
道教阴阳太极思想源于《周易》,阴阳太极图的出现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先天八卦图、河图和洛书、太极图等各自发展并不断融合的结果。南宋学者开始把阴阳图和太极图结合起来,明代学者最终定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至今。缘于对阴阳太极图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道教接受了它并把它作为本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朱玉周 《黑龙江史志》2008,(5):15-16,26
道教阴阳太极思想源于<周易>,阴阳太极图的出现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先天八卦图、河图和洛书、太极图等各自发展并不断融合的结果.南宋学者开始把阴阳图和太极图结合起来,明代学者最终定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至今.缘于对阴阳太极图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道教接受了它并把它作为本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太极图,别名“先天图”、“天地自然图”、“太极真图”,宋代俗称“阴阳”。作为易学之源,它与河图、洛书、八卦一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以至于百年来,无论何朝何代,它总能受到众多学者们的瞩目。笔者以为,太极图之所以神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神秘的来历、神秘的内涵、神秘的构图原理,只要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本质之谜就将能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与纬书《河图帝览嬉》有关的几个问题,认为《河图帝览嬉》是方士们利用古代天文资料编纂而成的一种谶类纬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天文类占文,是研究古代天文占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对《河图帝览嬉》的辑本作了订正和增补,对《河图帝览嬉》的内容、性质和时代作了分析,还将它与考古发现的马王堆天文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发掘清理了大量西晋时期的墓葬,其中出土的有画像砖及木棺等实物。这些画像砖内容丰富,动物图像在画像砖内容中占很大比例。而画在照墙上的灵瑞动物河图、洛书图像和出土木棺上的“五星”图像,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究其渊源。  相似文献   

12.
探奇五老峰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部。晋代张僧鉴在《浔阳记》中说:"(庐山)五老峰横隐苍空,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在《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  相似文献   

13.
史善刚 《史学月刊》2007,5(8):79-88
河图洛书,按原始涵义应为龙图出河、龟书出洛,乃伏羲画八卦、夏禹订九畴之象征性原料,非北宋图书学派之所谓黑白点数和异论伪作。伏羲是一种图腾族徽,是在由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发展的一个漫长时代的氏族长的总代表和总象征。结合文物考古中发现的“龙”,足以说明“河图”即是图腾,河图和洛书皆为中华民族的崇拜物。八卦的诞生是先民们经过长期“仰观俯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破译河图     
生长在河洛地区,关于河图和洛书的故事自小就听到了不少。稍大出入洛阳,知道在洛阳东有孟津县境内的负图寺、巩义境内的演易台;在洛阳西有洛宁县长水境内的洛出书处残碑。心想古代传说,大多与古代史实有关。虽然沿袭千年,会有一些走样,但也走样不到哪里去。负图寺、演易台、出书处,不管怎么说是历史遗迹,现在听人凭吊是理所当然的了。王城公园西门进去那尊巨石雕塑,给我们再现了河图洛书奇诡奇幻、绝无仅有的原始形象,谁见了能不怦然动容、心驰神往呢?作为一个文学编辑,心中所想之事,总是免不了左拉右扯地看一些书来印证,而且…  相似文献   

15.
读了你在《中州今古》200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破译河图》文章,总觉得你的说法缺乏根据。 一、你断定《河图》就是黄河美石,破译了一个千古之谜。你的根据是《尚书》上把河图和大玉、夷玉、天球并列,肯定也是—种玉,因为上古时所有的美石统称玉,所以《河图》就是美石。尽管流沙河先生说你的推断有道理,但毕竟是猜测,不要先下断言,给你的同行们留点商讨余地。 二、你根据《吕氏春秋·应同篇》中有”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断定丹书和洛出书处大不相干。 岂不知,在你发现这段文字之前,清人梁玉绳撰《史记志疑》第82页对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16.
以整个欧亚草原为视角,对比资料相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东南部、萨彦-阿尔泰地区和黑海北岸三个地区畜牧向游牧转变期的材料,对早期游牧起源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研究表明,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三个地区都存在自身特色明显、畜牧业发达的遗存,但其中只有萨彦-阿尔泰地区可能已经转变成游牧经济,而内蒙古东南部和黑海地区在同时期可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游牧社会。欧亚草原地区各地早期游牧的起源不是同步的,也不是一条直线发展的,最早的游牧很有可能出现在远离发达农业文明且畜牧业发达的草原地带,而与发达农业文明毗邻且与之关系密切的地区游牧则产生的晚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古书上讲到游牧民族的生活时,常常见到的一句话是“逐水草而居”。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话,它概括了游牧生活的最基本特点。然而它又太简略,使人无法知道是怎样“逐”的。这里就从藏北牧民传统的游牧方式谈起。  相似文献   

18.
作为蒙元帝国时代的一种物品,纳石失不单单是一种用来制作服饰的布料,它本身还体现了其极尽奢华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政治支配。这是一种与游牧社会相匹配的生活奢侈品的分配,由此物品的分配而在那个时代建构起了一个世界性的庞大集团,这个庞大集团得以凝聚的基础象征性地体现在作为这一帝国再分配政治基础的奢侈品上面。通过这种特殊的奢侈品的生产、掠夺、占有以及消费,一个十三世纪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帝国得以型塑。  相似文献   

19.
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初探──以游牧经济生活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牧民族军事性有复杂的成因。其最底层而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培植了游牧民族迥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马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的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亚的马胄     
东亚的马胄(日)巽善信著,姚义田译一、前言正如活跃于公元前1千年的斯基泰人善长以弓箭为主的轻装骑马战斗那样,对奔跑在广阔草原地区的游牧骑马民族来说,自然应是轻装,随时处于良好的作战状态,这是和他们的游牧生活相一致的。在如风一样快速来去的机敏的游牧骑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