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元型殖民地与非殖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型殖民地是殖民化中形成的三种主要类型的殖民地之一.英国的非殖民化经历了四个阶段.非殖民化对二元型殖民地产生了独特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非殖民化的冲击与产生正面效果之间存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实行多种族统治的新国家较多地保留了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特征将继续推动或制约这类殖民地形成的国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亚洲,除日本外,都是较早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而长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半封建社会性质阶段;新的社会阶级产生较早,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较典型,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在我们论及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时,有时不免把它的“两重性”绝对化了,而没有把它放在世界政治大变革的前提下,或者不能以发展的观点去加以论述。因此,本文拟对亚洲民族  相似文献   

3.
沙皇政府通过军事占领和殖民政策,把单一民族国家变成多民族国家,占有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不在脱离本土的海外,而被沙皇政府划入自己的版图,直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成为俄国的边远民族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俄国的“殖民地边区”或“民族殖民地”。列宁认为,俄国的殖民地和俄国的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差别“是不清楚、不具体和不重要的。”“对俄国说来,试图在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之间找出某种重大的差别,那是特别荒谬的。”十月革命胜利后,那些仍处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边区面临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原理,同时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的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在东南亚发挥着中国移民和华侨经济的据点的作用。1960年代成为独立国家后,根据人民行动党政府严格的政治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政策,实现了从贸易中继站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巨大转变。在成长速度惊人的最近几年,出现了向近邻地区乃至全世界的人员与资本的流出。新加坡所走过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殖民地时期,中国向新加坡单向的人员(贫穷的劳动者)流出;第二个阶段是独立、国家形成的时期,依靠固有的资源(华侨华人)与战略(依存外资的经济开发)相配合进行社会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问题,国外学术界20余年来进行了激烈争论。争论中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安德列·根德·弗兰克提出:资本主义早在16世纪征服时期即已开始进入美洲殖民地;美洲殖民地不是封闭的、封建的,征服使其与16世纪不断扩张的商业资本主义体系混然一体了。而埃尔内斯托·拉克拉乌则认为,殖民征服引进美洲殖民地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垂死的封建主义;美洲殖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一个英属殖民地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经历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殖民地走向最终独立的道路上,革命意识的构建充分反映了殖民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构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的理念,伴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强化,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原则是美国文化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7.
欧洲启蒙思想十八世纪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传播及其与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关系,历来是研究拉丁美洲国家历史必然涉及的一个重点课题。我国学术界对之十分重视,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拟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就欧洲启蒙思想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传播的过程及其特征、启蒙思想与独立运动的关系问题略陈管见,敬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战后英国关于殖民地公职人员的政策(1945—196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英国政府有关殖民地公职机构和人员的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二战结束初期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开发殖民地来促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 ,维持英国的国际地位 ,因而大力招聘和培训殖民地公职人员。在战后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日益发展 ,殖民地不断独立的新形势下 ,许多英国殖民地公职人员放弃或试图放弃其职务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控制力和作用。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殖民地公职人员队伍 ,以延缓统治权力向当地人士的转移和日后对独立的国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律的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铁 《史学月刊》2007,(2):61-80
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属何种性质的讨论,涉及到对当时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的问题,美国学术界在这些方面至今还存在很多争议。从美国学者的学术交锋来看,尽管英属北美殖民地是否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仍有待商榷,但当时市场经济的扩张确实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从而使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出现了早期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陪审团在民事审判中的初步式微、从事实性答辩向法律性答辩的转变、普通法令状制度的逐步健全、专业律师队伍的出现和仲裁的正规化或边缘化。因此,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律在美国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殖民地时期绝不是美国法律的“黑暗时代”,当然也不可和19世纪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以资本的原始蓄积,为其主要前提条件之一。而十六、七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掠夺,又是完成资本原始蓄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美洲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隶化、被埋藏于矿坑内部;东印度的征服与刼掠之开始,非洲之被转化为商业的黑人猎夺场这等等事实,都表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时代之曙光。这些牧歌的过程,就是原始蓄积的主要因素。」(资本论第一卷第廿四章)。西欧国家之向海外进行殖民地的掠夺,按时间顺序来说,以葡萄牙、西班牙为最早,其次是荷兰、法兰西和英吉利则较晚。但以后果来看,则英吉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它由殖民地的掠夺蓄积了钜额资本,通过产业革命而及早的发展了机器生产,从而使它成为资本主义的先进国,并长期的维持着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斯大林说:「夺取世界各部分殖民地,从那里榨取『剩余资本』以加强自已两世纪继续时间中的工业而  相似文献   

11.
非洲大陆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20世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浪潮中,非洲沦为西方殖民地。殖民当局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经济手段与超经济的行政手段,强行推动非洲从传统经济向殖民地经济的转型。这次转型在二战前夕完成,非洲经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196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后,开始了第二次经济转型。为了消除殖民地经济遗毒,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并且向现代化过渡,非洲国家先后经历了独立初期的仿效外部发展模式和1980年代的结构调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非洲国家在1990年代提出了"联合自强、自主发展"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拉美学界认为,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是一种外源性现代化,((1))虽然各个国家的国情具有很大差异性,但由于共同的殖民地经历,在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方面,((2))体现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3))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的趋同性。拉美国家的现代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70—1930年的初级产品出口阶段、1930—1980年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1980年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阶段。((4))现代化道路拟解决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诸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西方列强入侵后,这里的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殖民国家出于制订殖民政策的需要,早就建立了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学术团体。如1778年成立的荷兰皇家巴达维亚艺术与科学协会、1877年成立的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马来亚分会等。这些学术团体的研究成果,虽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大都囿于殖民主义的偏见。尽管西方学者对东南亚  相似文献   

14.
独立战争前夕,在欧洲启蒙思想两大灵魂——科学和理性的影响下,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也兴起了一场被后人称为"拉丁美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带动了科学的第一次大发展。这一大发展由六大因素促成,即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世俗化、科学和技术性报纸和杂志的出版发行、私人图书馆的建立、各种科学团体的成立以及秘密社会的兴起等。拉丁美洲启蒙思想和科学范式呈现出两大新特征,一个是融合、妥协和混合性特征;一个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这场启蒙运动与科学对拉美独立战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本身成了独立战争的一个政治工具;理性的科学为独立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研究催生了拉美特有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科学的形成;殖民地新兴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独立战争新型领导人。  相似文献   

15.
1914—1918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为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相对的削弱了,加以正常贸易关系的中断和军事订货的增加,因此,在战争和战后初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作用,也不同程度的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同战后加强了的帝国主义者的控制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地激化起来,同时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东南亚广大地区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泰国则是东南亚地区惟一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特例进行了较多的分析探讨.本文评述了前人提出的几种原因,在此基础上,又从国际格局、东亚秩序、国际交往规则、殖民性质与殖民政策等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考察,并分析了这些原因在泰国不同时期各自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法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特点评析(1850—19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5 0— 1945年间 ,英、法在其殖民地所建立起的行政管理体制 ,集中地体现了其他各类殖民帝国的统治特色。英属殖民地内的行政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类 :在白人移民垦殖殖民地中 ,英国主要是通过建立自治政府来稳固其统治 ;在皇家殖民地内 ,英国则是依赖于专制政府 ,并以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为手段 ,来维护它在这些地区的殖民权益。在法属殖民地中 ,由于不存在建立自治政府的殖民地 ,所以其行政管理体制大都以专制政府为特征。通过这样的统治体制 ,法国在殖民地内大力推行“同化”政策 ,企图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殖民地实行更全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五月号「一八六四年到一八九四年间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和中国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一文中,曾经把这一阶段里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作一个轮廓性的叙述。现在再对本阶段中国广大人民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因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相似文献   

19.
孙洁琼 《史学月刊》2008,1(3):84-93
效忠派(即托利党人)是美国革命时期一个人数众多、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立场是对殖民地的热爱和对殖民地权利的维护.他们既反对1763年后英国的新殖民政策,又反对殖民地从帝国中分裂出去.效忠派的构成复杂多样,几乎分布于每一个殖民地、每一种行业和每一个阶层.许多效忠派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参加英军或民兵组织,出版、传播亲英的小册子等.但从整体而言,大多数效忠派在革命期间保持了沉默.许多效忠派自愿或被迫流亡,但绝大多数人得以留下,得到了新国家的宽容与接纳.若以成败论英雄的话,效忠派是失败者,但他们在历史上的角色是不应该被漠视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多数试图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历程和遗产的历史学家们而言,民族主义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对于种族主义对那场战争的全方位影响,这些历史学家却极少关注。通过探究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和充满偏见的制度框架是如何以多种方式酿成了这场遍及欧亚的战争,能够修正学术界的疏忽。种族主义充斥了战争的每个阶段,种族主义假设和赤裸裸的偏见推动了人们做出走向战争的决定。在这场战争中,那些支持西方统治者或政客的殖民地人民(以及非裔美国人)遭受到歧视性的态度和政策,这种经历塑造了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待遇。种族主义仇恨激起了大量的暴力镇压和种族灭绝屠杀。种族主义假设导致了凡尔赛协议的失败,同时也激起了殖民地和被压迫种族人民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