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这首六、七十年代唱遍中国大地的歌曲,把藏族最具特色的两种日常生活饮品介绍给了世人。好多人从这首歌了解西藏,了解这里的人们。从某种程度来说,青稞酒和酥油茶成了藏族的代名词。然而,带着领略高原风光和这里人们生活习俗心情的远方客人,如果不走进藏人的家而在街上漫游的话,就会看到在写有“某某甜茶馆”的门口自行车和摩托车满地排放。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甜茶     
“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这首六、七十年代唱遍中国大地的歌曲,把藏族最具特色的两种日常生活饮品介绍给了世人。好多人从这首歌了解西藏,了解这里的人们。从某种程度来说,青稞酒和酥油茶成了藏族的代名词。然而,带着领略高原风光和这里人们生活习俗心情的远方客人,如果不走进藏人的家而在街上漫游的话,就会看到在写有“某某甜茶馆”的门口自行车和摩托车满地排放。走进里头一看,满是黑呼呼的人,坐无虚席。有些房屋小的茶馆,门口摆放的凳子上也有人坐着喝甜茶。看到这么多人在一天任何时候都在喝甜茶的情景时,你心中也许会闪念这么个问题,是不是甜茶也是藏族的主要饮品之一?的确是这样。甜茶不象酥油茶和青稞酒那样,“发明专利”属于藏人,它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但藏族人把它早已容纳为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据说过去甜茶在西藏没有象现在这样的广泛普及,更没有成为如今这样大众化的商业性饮品。它有它的深入、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下面介绍笔者所知道的甜茶的历史及现状。  相似文献   

3.
漫谈青稞酒     
“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 给亲人金珠玛。啊,呀拉索,献给亲人金珠玛……”,这是60年代末广 为流行的一首藏族歌曲。当时,不知青稞酒为何物的我,却在大学毕业后自愿从北京来到了青稞酒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带着领略高原风光和了解这里人们生活习俗心情的远方客人,如果不走进藏人的家而在街上漫游的话,就会看到写有"××甜茶馆"的门口放满了自行车和摩托车,走进里头一看,黑乎乎的满是人,座无虚席。有的菜馆房屋小,门口摆放的凳子上也有人坐着喝甜茶。说来,甜茶不像酥油茶和青稞酒一样,发明权不属于藏人,它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但藏族人早就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甜茶传入西藏的各种说法关于甜茶是怎样传入西藏的,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英国人入侵西藏时,将喝甜茶的习惯留在了西藏;也有的说这是受…  相似文献   

5.
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之间,有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好一派人间仙境。很久以前,藏族的先民便来此定居。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但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很多藏族文化的遗存。这里人把山口称作“拉”,把湖称作“措”;这里有吟唱《格萨尔》的艺人;这里的居民,仍然保留着喝酥油茶、吃糌粑的习惯;这里的人民把雍仲作为自己的民族符号……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人们称它为“小西藏”。  相似文献   

6.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们决定结伴同行去拉萨欢欢喜喜乐乐呵呵痛痛快快过大年!今年春节我们不说“恭喜发财”,只说“扎西德勒!”我们不吃饺子吃“古突!”不喝咖啡喝“甜茶!”不喝啤酒喝“青稞酒!”我们不贴春联插经幡!堆切玛!煨桑!转经!我们不看电视看“雪巴拉姆!”不逛庙会逛“八廓!”不去卡拉OK去“朗玛!”不逛公园过“林卡!”我们吃糌粑、喝酥油茶,我们跳锅庄舞、弦子舞,没事,高兴就好。我们在世界屋脊之上享受午后13摄氏度的温暖阳光,在藏学专家的引领下感受藏族文化的精华,在冬日里体会和煦浓郁的西藏民俗,在热情的藏族朋友家里举杯同贺:扎西德勒!  相似文献   

8.
“茶叶在我们的生活中安了家。”这是藏族人民常常说的话。不是吗?当你第一次走进雪山草原,好客的主人,首先敬给你的就是一碗可口的酥油茶。如果你还想知道点藏族的生活,主人将愉快的告诉你:藏族一般每天吃四顿,对前三顿的称呼都离不了一个“茶”字。如果你是有心人,会看到:藏族老阿妈的腰间吊着一个小皮包,那其实是一把  相似文献   

9.
林卡节,也称之为“赞林吉桑”,是“赡川烟祭节”的意思。逛林卡。是西藏人们在雪域高原长冬短夏的自然交替中,对林荫郁郁、鲜花灿烂、流水潺潺这一美丽时节的格外眷恋。这个曾经只属于旧西藏贵族们的节日如今是人们共同的休闲假日。人们或合家而出,或约上三五好友,“着盛装,向郊园”,在林卡中,搭起帐篷,或用色彩鲜艳的帐布围上一圈,“青稞酒、酥油茶,花间筵宴笑语.  相似文献   

10.
藏族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高寒的高原气候,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藏民族勇敢刚毅的民族个性,也形成了藏民族独具高原特色的饮食文化,藏乡的酥油茶便是其中一朵奇葩。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顾名思义,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盐三种原料做成。  相似文献   

11.
藏族的酒具     
谈到藏族的酒,大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羌”(chang),即青稞酒。对于酿酒史虽然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西藏各考古遗址的出土酒具和关于饮酒的文献记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藏族的酿酒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2003,(2):76-77
拉萨甜茶馆内,藏族传统体育运动——“藏式台球”吉韧重新风靡。一对对拉萨人在一个个方型木板桌旁盘腿而坐,一边品尝香醇的青稞酒,一边用手指弹击桌上的木制棋球,当球进入桌洞,观战的人们发出啧啧赞叹。“玩一玩吉韧十年少呀!”60岁的米玛半开玩笑地说,吉韧是他的长寿“秘诀”。西藏吉韧大约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西藏每年都要举行高水平的吉韧比赛。  相似文献   

13.
趣话酥油茶     
强舸 《中国西藏》2013,(5):82-83
酥油茶是藏族的传统饮品,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富含脂肪的酥油既能提供热量,又能外用保护皮肤,是藏族人民抵御严寒的关键。而对我们这些内地来客来说,酥油茶还有"抗高反"、"治感冒"、"治头痛"等许多神奇的功效。很大程度上,酥油茶已经成为了藏族的一种象征。一手糌粑,一手酥油茶,藏族同胞的这一形象早已通过无数文学作品深入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4.
酥油桶干了     
酥油桶干了多穷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家庭用品,给拉萨市民带来了“苦恼”,比如一停电,人们议论最多的是“酥油桶干了,早上没喝上酥油茶。”走进达杰的家,要不是那间一般藏民家必设的小经堂,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普通藏族职工的家庭。来到布置别致的客厅,迎面无不扑来一股现...  相似文献   

15.
阿里每年到了冬季,大雪封山后,这里的人们和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电话了。为了确保和外界的联系四季不中断,就只能依靠矗立在冈仁波齐旁边的一座铁塔,这座铁塔被当地藏族同胞称为“生命的信号”。今年1月“中国网事·2013年度网络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员工其美多吉、边巴卓玛这对藏族夫妇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十大年度网络感动人物”荣誉称号。夫妇二人常年坚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阿里塔尔钦镇,维持通信基站的信号畅通不中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生命信号”的守护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中,一些小吃一听名字就能想起它的产地。比如说肉夹馍就会想到陕西,说到煎饼就会想到山东,说到拉面就会想到兰州,说到青稞酒、酥油茶就会想到西藏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在西藏,人们一提到“朋必”,就绝对会想到日喀则,可以说,“朋必”几乎成了一种日喀则小吃的象征,它唯独在日喀则存在,并被喜爱着,其它藏区根本见不到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17.
正华侨在外创业不易人们都知道迪庆是云南省的藏族自治州,许多藏族人生活在那里,却不知道在滇西南其他市县也生活着很多藏族同胞。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绮罗镇,流传着一位腾冲儒商和一位藏族姑娘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2018年3月18日,一个晴朗的午后,记者来到保山市腾冲县绮罗古镇李大仁巷的一所大宅院,庭院里的茶花开的正艳,桂树兰草也郁郁葱葱,两块乾隆时的牌匾显出主人家曾经的地位和辉煌。这所五进大院子的主人是一位藏族老太太罗布启春。罗布启春老人坐在正屋门口午休,看到家中生人造访,也只是礼节  相似文献   

18.
赵莉 《丝绸之路》2008,(1):45-48
如果想真正了解西藏,仅去布达拉宫是不够的。如果说在布达拉宫看到是西藏的文明和恢弘,那么,山南则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因为这里产生了西藏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村庄、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藏王。但当地人说,还应该加上两个“第一”,那就是第一片农田和第一座神殿。山南是藏民最早的诞生地,喝了清冽的甘泉,我才知道,这也是西藏的第一口泉。这里还有第一个创作藏戏的村庄,有着第一位藏王的坟墓,还有第一座保存喇嘛遗体的灵骨宝塔……算来算去,这里的“第一”有十几个,所以,将其称之为“藏族文化的摇篮”,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9.
呷通!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每天早上我都必须喝酥油茶吃糌粑,要不一整天都没劲。如果没有喝茶,吃其他的什么都不行!代替不了!”桑布医生说。藏族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喝茶的民族了,很多人特别是老人已经对茶养成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宁可一日无食,也不可一日无茶”。“我们藏族有一句话:‘没有喝茶就等于没有吃饭’。我们藏语管喝茶叫‘呷通’,这个词有时也带有吃饭的意思”。生活在成都的藏族朋友格  相似文献   

20.
刘炯 《湖南文史》2014,(12):46-46
来德国留学已一年多了,欧洲人的高消费让我不堪重负,生活越来越拮据。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洛阳大叔在美国校园门口卖肉夹馍”的故事,灵机一动,我何不做些小买卖来弥补日常生活开销呢?说干就干,我暗中打听了小镇的批发市场,选定了一批常用的日用品,准备大干一场。德国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他们的“城管”是不是很厉害?我孤身在外,人地两生,买卖不成再被重罚,我得不偿失呀!为了保险起见,我千方百计去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