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十年,学术界将在考古学上寻找巴文化的重点放在以今天重庆市范围为主的川东地区.特别是以三峡水库建设为契机,全国多家考古单位在库区发掘,都曾希望能找到大型的、最高级别的巴文化遗存,力图借配合三峡工程的考古抢救,使巴文化考古有大的突破,解开巴文化之谜.时至今日,三峡库区海拔135米以下的古遗址发掘已经结束,虽然大家公认考古发掘硕果累累,遗憾的是,学术界原来期望的巴文化的重大发现并未到来.现在,倒是在川东北宣汉罗家坝这个不太惹人注意的地方,有了也许是巴文化遗址迄今最为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试论罗家坝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坝是川东北渠江流域新发现的一处早期巴化遗存,分布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首次发掘出土石、陶、铜、玉、骨器上千件和清理墓葬5座,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性考古化遗存,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史前化遗址有许多共存或继承的关系,为早期巴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1999年9-11月进行第一次发掘,发掘了墓葬6座.2003年3~7月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了墓葬33座、灰坑31座.遗址面积60万平方米,是川东北地区的一处重要遗址.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的北部、大巴山与嘉陵江之间应该是考古探索巴化的上选地段,但过去却基本上付诸阙如。1999年和2003年,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川东北的宣汉县罗家坝遗址进行发掘,共清理战国墓葬39座,被媒体称为是“2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化遗址”。  相似文献   

5.
达州宣汉罗家坝遗址是川东北大巴山南麓的渠江流域在8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处地域性先秦文化遗址,在1999年9月正式发掘.在此之前该地区已经发掘的有通江擂鼓寨遗址、渠县城坝遗址,虽然都不及罗家坝遗址的发掘面积和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它们仍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从它们与罗家坝遗存的文化关系上我们可以梳理出两条线索供参考:一、通江擂鼓寨遗址(包括巴中月亮岩遗址)属于川东北渠江上流的一处以石器为主、石陶并存的史前文化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晚期,个别地层晚到商周,它们与川北嘉陵江上游的绵阳边堆山、广元中子铺、广元张家坡等史前遗址的文化面貌比较接近,均受来自大巴山以北汉水流域的李家村文化等的影响明显.而处于渠江流域中下游的宣汉罗家坝遗存与它们有有很深的文化联系,从第一次发掘的T1、T2的文化堆积下层,十分接近通江擂鼓寨和巴中月亮岩遗址上层器物的文化特征.从第二次发掘的大多数遗址和墓葬之间存在明显的缺环,遗址中商周以前的文化堆积很少或没有,如果这些就是该地域早期巴文化的话,那它们之间存在连续不断的考古序列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当然不排除早期巴文化在自北向南的发展中,不断受到了古蜀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在罗家坝遗址两次发掘中已经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2017年11月25日至26日,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宣汉县召开,与会代表以罗家坝遗址及出土文物、巴蜀文字、周边区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巴的历史与文化研究等为主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代表们在广泛的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宣汉共识"。这是首次以巴文化为主题的共识,对于推动巴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宣汉罗家坝大墓是近年四川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在全国来说,也算是一次有意义的发现.虽然被盗,但被盗器物已全部追回,且在墓中位置清楚,应该是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8.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在巴国考古和巴文化研究中有重要地位,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宣汉罗家坝》是巴文化研究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它的出版将大大推动罗家坝遗址考古和巴文化的深入研究。报告中的方形墓坑的M33应为船棺葬,可至少推测复原出7具船棺。M33出土了一件标准的楚式缶,有耳,同墓所出的铜环推测跟耳配套,时代为战国时期。船棺葬并非巴人特有葬俗,推测广元和汉中至少一部分为蜀所控制,并存在一条蜀和中原地区直接联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以达县地区为中心地域,北枕大巴山与汉水上游的安康、汉中接界,南依华蓥山与重庆相连,东抵摩天岭和万县、涪陵接壤,西至嘉陵江与南充、广元毗邻。境内北部为长山大谷,南部为条状山地和宽缓丘陵谷地,众多河流由东北自西南汇入渠江,出境后与嘉陵江合流,注入长江,上古是巴人聚居之地。对川东北巴蜀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做了一定工作,结合文物普查的考古调查发掘,又有许多新的发现,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实物资料,从而使我们对川东北考古文化的分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罗家坝遗址笔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罗家坝 ,是 2 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 1 999年和 2 0 0 3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共清理墓葬 39座 ,出土铜器、陶器、骨器、玉石器等遗物 1 0 0 0多件。 2 0 0 1年 6月 ,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推动巴文化研究 ,我刊特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笔谈  相似文献   

11.
试探川东北出土的巴蜀铜兵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探川东北出土的巴蜀铜兵器马幸辛一、川东北巴蜀文化考古概述.川东北地处大巴山区,以四川达县地区(现分达川、巴中两地区)为中心地域,其北高山大谷,其南条状山地和宽缓丘陵,渠江水系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区内11县、市,出境后与嘉陵江合流,注入长江。川东北近十年...  相似文献   

12.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1999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坝遗址位于宣汉县城北约46公里处,1999年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座、灰坑19座、房屋基址1座,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100多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东周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13.
安阳殷墟的发现将我国的信史提前到三千多年以前,这不仅提高了我国古代献的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夏商周考古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已知点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以此为基点,在探索中国古老明的漫漫征途上艰难跋涉,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考古事业,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教授邹衡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杰出的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4.
罗家坝考古与"巴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向 《四川文物》2003,(6):15-16
罗家坝地下保存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存和东周时期的墓地遗存.遗址堆积甚厚,故年代跨度较大.早期文化层出土大量陶片,笔者从工地陈列的陶片及复原的几件陶器看,文化面貌近于川东峡江地区新发现的"哨棚嘴文化",年代也应相近,由于未见到出土高规格的器物,可能属于一般性的村落遗存.  相似文献   

15.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川东长江沿岸历年来发现了许多史前遗存,积累了较多的考古发掘资料,本即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对这一地域的史前化作了探讨,并着重论述了在这一区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性特征较强的考古学化——哨棚嘴化。  相似文献   

16.
川渝地区史前文化体系研究初步构建于20世纪90年代,在空间上可大致分成五个文化圈。其中,川东北文化圈所在的嘉陵江流域在沟通南北文化交往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个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直相对薄弱,致使此区域的史前文化面貌长期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2016年对宣汉罗家坝遗址进行的第四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该遗址出土的以折沿深腹罐为代表的一组遗存将以往嘉陵江流域的考古发现串联起来,证实这是分布于川东地区有着极大共性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综合体。初步分析表明,该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陕西南部的仰韶文化晚期,继而沿者嘉陵江流域一路向南发展,进入三峡地区。公元前2千纪中期以后,这支文化最终发展为巴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择川东北达州、巴中两地、市(1993年以前为达县地区)近20年来物普查、考古发现的历代墓葬资料,为大巴山南麓之渠江流域历代古墓葬的葬式以及所反映的化内涵,勾勒了一条粗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四川仪陇,位于川东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是朱德总司令的家乡,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域之一。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涌现了以张思德为代表的成千上万名英模人物,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正>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乡的中河西岸,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一处典型的巴文化遗址。200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罗家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300余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物,其中以青铜壶(M2:2)最为珍贵。出土时器物的表面被泥土和土锈层包裹,只有个别部位露出纹饰,清洗除锈后,壶体表面纹饰呈现出来(图一、图二)。青铜  相似文献   

20.
罗家坝墓葬出土两类青铜器,分别属于四川当地文化以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这不仅反映了文化交流与人群迁移,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东周时期成都平原文化和社会的关键。成都平原的墓葬从春秋晚期开始出现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早期墓葬的新特点,反映出当时文化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罗家坝墓葬作为联系成都平原与长江中游及中原文化的重要节点,正是探究上述变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